
中外历史纲要上复习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建设课件.pptx
44页复习课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建设,高一年级历史学科,,,CONTENTS,目 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今),何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当代中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巩固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 齐鹏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今),,过渡时期(1949-1956),,01,,过渡时期知识梳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经济建设成就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政协会议共同纲领,一届人大和54宪法,1953,1954,,,,,三 大 改 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土地改革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1949-1956),,1950,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1949-1956),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共同纲领,在662名代表中,共产党员占44%,各民主党派成员占30%,工农各界及无党派人士占26%,形成了一个共产党、民主党派,工人、农民和无党派人士,民主协商,团结合作,共筹建国大计的政治局面。
张岂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大宪章,是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它既切合实际又坚定明确,对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各项工作,起了规范和指导作用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共同纲领为什么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条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第五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 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少,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第五十四条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为什么具有临时宪法作用?,共同纲领规定了国体和政体的基本原则;对民族、外交、经济、军事、文教等重大问题都规定了总政策、总原则,这区别于其他的一般法律文件。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1949-1956),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 2.一届“人大”和54宪法,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少,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1949-1956),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共同纲领 2.一届“人大”和54宪法 3.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1.1952年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1949年1952年我国国内经济,,,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分析原因二、经济建设成就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1949-1956),(至1952年底)全国统一,经济恢复,新区土改完成,政权全面建立朝鲜战局也趋于稳定与1949年面对诸多敌人不同,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对新政权构成实质性的挑战经济结构也发生重要变化,国家不仅垄断了金融,统制了对外贸易,掌握了铁路、矿山等经济命脉,而且国营经济在工业中的比重也超过了私人经济私人企业也已在国家的掌握之中,半数以上的私人工业已经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根本好转原因: 1.新生政权: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政权,使人民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 2.政权巩固: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土地改革; 追歼残敌,抗美援朝; 3.经济基础: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并分析原因新中国建国初期如何进行“土改”?对国家发展的影响?,耕者有其田,农民获得土地; 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 为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二、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1949-1956),1.1952年,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 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1.1952年,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 2.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过渡时期总路线 (2)“一五”计划,二、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1949-1956),“一五”计划(1953-1957),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根据材料及所学,概括“一五” 计划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历史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现实需要:冷战形势下,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加强国防需要; 苏联经验: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经验; 重要地位:重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成就: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 2.“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与特点 (2)“一五”计划的特点与主要成就 (3)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二、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1949-1956),三大改造(1953-1956),农业: 合作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手工业:合作化 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
从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4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1956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 (1956-1976),,02,,正确探索 重大失误 建设成就 如何认识20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6),,1956,1957,1958,,,,2失误:,1正确:,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双百”方针,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八字方针 七千人大会 实现四个现代化,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60,,,,1966,1976,,大跃进期间,损失约1200亿,文革十年,损失约5000亿,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近30年间,我国全部基建总投资为6500亿,由此可见,这两次大折腾所损失的6200亿几乎相当于我国前三十年的全部基建投资从“一五”计划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按不变价格计算,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79亿元,1976年增加到2943.7亿元,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合材料和所学,概括1956年-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明取得这些成就的历史意义成就: 社会主义探索20年,我国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科技、国防、文教、医疗卫生、外交等领域都取得重大成就; 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涌现出一批时代楷模,形成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意义: 这些成就的取得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理论准备3.伟大的建设成就,1.正确探索 2.重大失误 3.伟大的建设成就 4.如何正确认识中共20年的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6),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12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 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1956-1976),1.正确探索 2.重大失误 3.伟大的建设成就 4.如何正确认识中共这20年的艰难探索? 有重大失误,有伟大成就,曲折中仍有巨大发展的20年; 要汲取教训: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国情;健全民主与法治; 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历史发展不是直线的,会有崎岖山路和激流险滩!,,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76-今),,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改革开放历程 新中国土地所有权的演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完善(1949-今),二、改革开放的基本历程(1978-今),,,1982,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1978,1992,,,198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经济特区,1980,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1985,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1990,海南,浦东,2001,加入WTO,真理标准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南方谈话 十四大,1987,十三大,新中国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时间很短, 在1956 年全国农村普遍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后, 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即由农民的所有制改变为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制。
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及人民公社的曲折实践 , 最终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 郑有贵土地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9月第7卷,三、新中国土地所有权的演变(1949-今),,,,新中国土地所有权演变(1949-今),郑有贵土地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年9月第7卷,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思想,工农武装割据 新民主主义理论 人民民主专政,等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可靠保障邓小平理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