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2022年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docx
15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2.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来源 :( 1)陆源物质―母岩的风化产物; ( 2)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物质; ( 3)深源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卤水; ( 4)宇宙源物质―陨石;3.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 :风化作用就为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气械破裂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 生物风化作用;4.常见矿物抗风化才能强弱及其主要缘由 :( 1)石英在风化作用中稳固性最高,它几乎不发生化学溶解作用,一般只发生气械破裂;因此,石英就成了碎屑沉积岩中最主要的造岩矿物; (2)长石的风化稳固性次 于石英;钾长石稳固性较高,多钠的酸性斜长石次之,中型斜长石又次之,多钙的基性斜长石最低;因此,在沉积岩中钾长石余外斜长石;基性斜长石的风化稳固性比酸性的药低; ( 3)在云母类中,白云母的抗风化才能较强,风化过程中主要为析出钾和加入水,先变为白云母,最终变成高岭石; (4)橄榄石,辉石, 角闪石等铁镁硅酸盐矿物,他们的抗风化才能比石英,长石,云母都低得多,其中以橄榄石最易风化,辉石次之,角闪石又次之; (5)各种粘土矿物,原来就为风化条件下或沉积环境中生成的,故在风化带中相当稳固,但在肯定条件下,会转变为更稳固的矿物; ( 6)各种碳酸盐矿物,风化稳固性甚小,很简单溶于水并顺水转移,因此,在碎屑沉积岩中很难看到它们; (7)各种硫酸盐矿物,硫化物矿物,卤化物矿物, 它们的风化稳固性最低,最易溶于水,呈溶液状态流失走;缘由:各种矿物的风化稳固性,不仅取决于它们的化学成分,仍取决于它们的晶体构造,矿物的键强度总数越大,其风化稳固性越高;5.常见岩石抗风化才能强弱及其主要缘由 (查课件):6.风化过程中各种元素的转移次序 :( 1)最易转移的: Cl , 〔Br、I〕、 S、 数量级别 N*10 (2)易转移的: Ga, Na, Mg , K ,数量级别 N (3)可转移的: SiO2 (硅酸盐),P, Ti,Mn ,数量级 N*10 ― 1,( 4)略可转移的: Fe,Al , Ti ,数量级 N*10-2、 ( 5)基本上不转移的: SiO2(石英) 数量级 N*10- 无穷;7.母岩风化产物的主要类型 :(1)碎屑残留物质:主要为指母岩的岩石碎屑或矿物碎屑;在风化作用的第一阶段,这种碎屑残留物质最发育;到第四阶段,这种物质就很少了,只有石英才可能留下来,这种物质在初始阶段大都残留在母岩区,后可能被搬运走;碎屑残留物质为碎屑沉积岩主要的原始物质成分; (2) 新生成的矿物:这主要为指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这些物质在初始阶段也大都存在于母岩的风化带中,所以常被称为“化学残余物质” ;(3)溶解物质:主要为指母岩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被溶解的成分;这些物质大都呈真溶液或胶体溶液状态顺水流走;8.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搬运方式 :流水搬运碎屑物质的方式,即碎屑载荷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推移搬运(或滚动搬运或称推移载荷)和悬浮搬运(或悬移搬运或称悬浮载荷) ;至于跳动搬运,它基本属于推移(或滚动)搬运; ( 1)较粗的碎屑大都沿流水的底部移动,滚动或跳动式前进; (2)较细的碎屑,如粉砂 和粘土,在流水中常呈悬浮状态搬运;9.尤尔斯特隆图解的含义 :(1)颗粒开头搬运的水流速度要比连续搬运所需的流速大,这为由于始流速度不仅要克服颗粒本身的重力,仍要克服颗粒间的吸附力才能发生移动; ( 2)0.05―2mm 的颗粒所需始流速度最小,而且始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相差也不大;这说明沙粒质点在流水中搬运时活跃,简单搬运也容易沉积,故常呈跳动式前进; ( 3)大于 2mm 的颗粒其搬运与沉积的两个流速曲线更接近,但两者的流速值也都为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加; 故砾石不能长距离被搬运, 并多沿河底呈滚动式前进; (4)小于 0.05mm的颗粒,两个流速相差很大,因而粉砂( 0.05―0.005mm)和粘土(小于 0.005mm)物质一经流水搬运,就 长期悬浮于水体之中不易沉积下来;而且它们沉积之后又不简单呈分散质点再搬运,即使水流发生猛烈改变,也只为冲刷成粉砂质或泥质碎块连续搬运,故在海洋和湖泊的波浪带的沉积物种冲刷的“泥砾”为常见的;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10.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中的变化 :( 1)成分上的变化:在母岩的风化作用过程中,尚未完全风化的那些不稳固成分,在流水的搬运作用过程中仍要连续的遭受风化或迫害,或者转变成为更稳固的新矿物;引起变化的主要为流水以及流水中各种酸的溶蚀作用; ( 2)碎屑的粒度逐步的变小:引起碎屑颗粒粒度变小的主 要外在因素为碎屑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 碎屑与碎屑之间, 碎屑与河床及河岸之间的相互撞击和摩擦作用,总的趋势为由大变小; ( 3)碎屑的圆度也逐步变好:碎屑颗粒的圆度变好的主要因素为磨蚀作用,不同性质的碎屑,在相同的搬运条件下,磨圆增高的速度为不同的,但总体趋势为圆度逐步变好; ( 4)碎屑的球度也有所提高,但在一些变化中不明显; ( 5)碎屑物质在流水的搬运过程中,其不稳固成分逐步变小,粒度也逐步变小,圆度逐步变好,为变化的总趋势;11.浪基面(浪底)的概念 :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能影响的最大深度,叫做“浪底” ,也叫“浪基面” ,或者“波基面” ;12.与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相比,风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的特点 :( 1)由于空气的密度比水小得多,故风的搬运才能也远比水小,在同样的速度下,风的搬运才能约为流水的 1/300;因此在一般情形下,风只能搬运 较细粒的碎屑物质; (2)由于风的搬运才能有限,所以它对搬运物质的挑选性就比较强,因此风成沉积的粒度分选性较好; ( 3)由于空气的密度较小,所以碎屑物质在搬运过程中,相互之间的碰撞和磨蚀,以及它们与地表之间的的相互碰撞和磨蚀,都比较强,因此较粗的风成沉积物的圆度都比较好,而且常具霜状 表面,有时仍具特殊的棱面;13.胶体溶液物质搬运和沉积的机理 :引起胶体质点搬运和沉积作用的主要因素为同种电荷的胶体质点之间的相互排斥力;这为胶体质点仅在重力的影响下难以沉积的根本缘由;假如胶体质点的电荷在某些因素的 影响下被中和了,他们之间的相互排斥力就消逝了,就它们就会相互凝结为较大的质点,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下沉,成为胶体沉积物,这为胶体溶液物质沉积的根本缘由;14.真溶液物质搬运和沉积的主要掌握因素 :真溶液物质的搬运及沉积作用的根本掌握因素为它们的溶解度;即溶解度越大,越易搬运,越难沉积;反之,溶解度越小,就越易沉积,越难搬运;而 Fe,Mn ,Si , Al ,等溶解物质的溶解度较小,易于沉积,在它们的搬运和沉积作用中,水介质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特别重要;15.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的概念 :(1)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流水的搬运及沉积 作用的过程中,依据粒度,密度,外形和成分等特点发生先后沉积的现象; ( 2)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溶解物质,按其本身的化学性质,主要为其在溶液中的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大小,从溶液中沉积出来的难易程度为有差别的,即它们从溶液中沉积出来时有肯定的先后次序的;如此,原先共存于溶液中的成分,在其搬运和沉积作用的过程中,就逐步的发生了分异现象,而逐步的分别开来,这就为溶液物质在其搬运及沉积作用过程中的分异作用,也叫化学分异作用或化学沉积分异作用;16.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的关系及地质意义 :关系: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这为自然界中两种并存的沉积分异作用;一般说来,机械沉积分异作用进行的比较早,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进行较晚;机械沉积分异作用的砂和粉砂阶段,大致与铁的氧化物阶段即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的开头阶段相当;机械分异作用的最终阶段即粘土沉积阶段,大致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的碳酸盐阶段相当;待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到硫酸盐即卤化物阶段时,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已基本终止了,故蒸发岩中很少有碎屑混入物; 意义: 这两分异作用的结果, 就形成了各种类型的机械沉积岩及化学沉积岩以及相应的各种沉积矿产;分异作用进行得越完全,各种类型的沉积岩在成分上及结构上的成熟度就越高,从而就越简单形成各种沉积矿产;相反,假如沉积分异作用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进行的不够好,就各类的混合沉积岩或过度类型的沉积岩就会大量显现, 这对沉矿产的生成为不利的; 当然, 沉积分异作用只为沉积岩与沉积矿产的生成机理之一,但不为唯独的;我们应当以详细分析的态度对待这一沉积作用机理;17.各种波痕(流水波痕,浪成波痕)的特点及其反应的沉积环境 (查课件) :( 1)流水波痕,有定向流淌的水流形成的,见于河流和存在有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带;其特点为:波峰,波谷均较为圆滑,呈不对称状,不对称指数大于 2 或 2.5,波痕指数大于 5,大多为 8― 15,陡坡倾向指示水流方向;流水波痕按其大小及外形可以分为:小型的(波长小于 0.6M );大型的(波长为 0.6―30M );巨型的(波长大于 30M );由精品学习资料精选学习资料 - - - 欢迎下载于大型和巨型流水波痕的表面简单被流水腐蚀,而只留下内部构造,所以沉积物中常见小型流水波痕;随 着流淌强度的增大,波脊由平直变成波曲形,链形,舌形,新月形;平直状波脊的波痕从深水区浅水区都 可显现;波曲形,舌形波脊,常显现在浅水区;菱形波痕为两组不同方向的波脊相交似菱形,为在高流速 并有回流作用或极浅水区有流水相互干扰的条件下形成的,所以菱形波痕显现在河流边滩,海滩,潮坪及 浅湖等浅水环境中; (2)浪成波痕:一般为由波浪作用与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也称为摇摆波痕;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浪成波痕分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种;前者的特点为:波脊两侧对称,波峰尖锐,波谷圆滑,大多数波脊平直,部分显现分叉,波长为 0.9―200CM ,波高为 0.3― 23CM ,波痕指数为 4―13,大多 数为 6―7;不对称的浪成波痕,外形上与直线型流水波痕相像,波长为 1.5―105CM ,波高为 0.3― 20CM ,波痕指数为 5― 16,大多数在 6―8 之间,不对称指数为 1.1―3.8;18.槽痕与槽模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反映的沉积环境 :( 1)槽痕为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刷而形成的不连续的长形小凹坑;凹坑最深可达几厘米,长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其上游端陡而深,向下游变宽变浅,逐步与沉积物表面齐平; (2)槽模为一些规章而不连续的舌状突起;突起稍高的一段呈浑圆状,向另一端变宽,变平逐步并入底面;槽模的大小和外形为变化的,可以成舌状,锥状,三角形等,外形上可对称或不对称,最突出的部分为原腐蚀最深的部分,高从几毫米到 23CM ;槽模长数厘米到数十厘米,槽模可以孤立或成群显现,但多数为成群的,顺着水流方向排列,而浑圆突起端就迎着水流方向;19.各种层理(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比较) ,板状交叉层理,楔状交叉层理与槽状交叉层理,冲洗交叉层理,羽状交叉层理,丘状交叉层理,洼状交叉层理,块状层理,粒序层理)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沉积环境 :(1)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的共同特点为纹层呈直线状相互平行, 并平行于层面; 但两者的形成条件和岩性有很大的差异;水平层理主要产于细碎屑岩和泥晶灰岩中,细层平直并与层面平行,细层可连续或断续,细层约 0.1MM 至几毫米;水平层理为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沉积而成,因此,它显现在低能的环境中,如湖泊深水区,泻湖及深海环境;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岩或颗粒石灰岩中,为在较强的水动力 条件下,高流态中有平整的床沙迁移,床面上连续滚动的沙粒产生粗细分别而显出的水平细层;平行层理 一般显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