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黑吉辽三省高考历史真题卷及答案.pdf
13页第 1页/共 13页2024 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历史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选择性考试历史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7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1921 年,有学者在奉天(今辽宁)沙锅屯发掘了一处穴居遗址,认为“此一奉天穴居之留遗,与彼一河南遗址,不特时代上大致同期,且正属于同一的民族与文化的部类,即吾所谓仰韶文化者也”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该遗址出土了()A.骨制凿刀B.燧石石器C.碳化稻粒D.彩陶残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奉天(今辽宁)沙锅屯发掘了一处穴居遗址,此遗址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属于同一文化类型,根据所学可知,仰韶文化距今约 7000-5000 年前,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物,可推断该遗址可能出土了彩陶残片,D 项正确;骨制凿刀在旧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不是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排除 A 项;中国境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明确的燧石取火遗迹,排除B 项;碳化稻粒是南方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下表是北魏皇族女性墓志的部分内容人物内容将军冯邕之妻元氏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长乐长公主元瑛六行允备,四德无违,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性乐安郡公主元仲英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该表反映了当时()第 2页/共 13页A.门第观念得到强化B.因俗而治政策得到推广C.礼仪规范得到传承D.儒家伦理道德得到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根据表格中的关键信息“母义”“肃穆”“德”“柔恭”“女节”“妇道”可知,墓志撰写者对北魏皇族女性道德形象的刻画反映出儒家知识分子对女性道德伦理的期许,共同塑造符合社会期许的女性道德形象:德、孝、贤、仪等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自上而下的进行封建化改革,推广儒家文化,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念和以儒家道德伦理为主导的社会意识,D 项正确;材料未突出门第等级等内容,无法得出门第观念得到强化,排除 A 项;因俗而治政策即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治理,材料所述与此无关,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礼仪规范的传承和延续,排除 C 项故选 D 项3.唐代宗大历初年,国子司业归崇敬上疏提出,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
其所强调的是()A.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B.复兴儒学的紧迫性C.进士科考试内容的合理性D.官学教育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明经科考试不求其文义,及第先取于帖经,士子为了应试,多死记硬背儒家经典,不从师不问道,遂使专门业废传受义绝并结合所学可知,所谓帖文,又称帖经,主要考经文的记忆,及第是指科举考试考中明经科考试,侧重考查识记背默的内容,这不利于对学问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机械默写使得学问逐渐走向僵化,故材料所述强调的是明经科考试改革的必要性,A项正确;明经科考试内容依然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并非复兴儒学,排除 B 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在阐述明经科考试的弊端,并没有提到进士科考试的内容,排除 C 项;材料未涉及官学教育和民间教育的内容,排除 D 项故选 A 项4.赦书是朝廷颁布赦令的文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 年),因赦书由书吏抄录多有差错,致使地方州县“错认刑名,失行恩赏”,遂下诏“自今赦书,令刑部摹印颁行”由此赦书“勒楷书写本”,经勘读后雕版“印造发递”此举有助于()A.扩大朝廷政令推行范围B.提高国家行政管理能力C.强化地方民众法律意识D.完善朝廷文书传递体系【答案】B 第 3页/共 13页【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敕书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材料提到敕书抄录多有差错,导致地方官员在落实敕书诏令时,存在失当的现象,故令刑部摹印颁行,敕书更加规范化和准确化,有利于政令的传递,上下一体,减少失误,故此举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行政管理能力,B 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敕令更加规划化,其推行范围并未因此扩大,排除 A 项;材料未提及民众法律意识的高低,敕令的规范有利于地方官员的落实和管理,排除 C 项;“完善”的表述太过绝对,且材料并非强调敕书的传递程序,而是内容的规范,排除 D 项故选 B 项5.元代官员对上都有如下描述:“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下列描写上都的诗句中,可与该描述互证的是()A.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B.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C.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D.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根据材料“在市者,则四方之商贾,与百工之事为多奇货用物,本末纤巨,莫不毕至。
并结合所学可知,在当时的市场上可以见到各种珍奇少见之物,各种工匠的活计都存在,这反映出元代商品贸易较为发达元人“西关轮舆多似雨,东关账房乱如云”的诗句,反映其商业区繁华热闹的景象,A 项正确;“王畿千里近,御苑四时春”记录的是元上都的风物人情,以及元上都这座草原生态城市的繁荣,排除 B 项;“黄鹂声绝孤雁鸣,万骑千车互来去”和“向来冰雪窟,今作帝王州”描写的是自然风景,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 CD 项故选 A 项6.1878 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A.改革税收制度B.改进教育方法C.增强国家认同D.引导社会风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8 年(中国)根据材料“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并结合所学,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融,保证政令畅通,左宗棠充分信任和使用各民族、各阶层已有的各类人才,主张在少数民族青少年中推行汉语教育,提倡民族语言文字与汉语汉文并行使用,把培 第 4页/共 13页育通晓汉、维、回文化的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作为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
故这一建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国家认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税收制度的改革,排除 A 项;改进教育方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护统治,排除 B 项;汉文和回字并用并非当时的社会风尚,该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D 项故选 C 项7.如图是刊登在 1909 年图画日报上的系列寓意画该系列寓意画反映了()A.国人振兴经济救国强国的愿望B.一战期间民族经济发展较快C.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日益加深D.清政府解决财政危机的信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9 年(中国)根据漫画可知,漫画反映了从前之农工商解犹如沉睡的猛兽,没有觉醒,受人耻笑,现在的农工商界像猛兽一样刚刚觉醒,待到将来的农工商界会像猛兽一样,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抖擞精神,展翅高飞,屹立于世,表现出固有的强大能力,漫画以沉睡的猛兽为例,表达了对中国经济振兴、民族觉醒的强烈救国强国愿望,具有爱国主义情怀,A 项正确;当时一战尚未爆发,排除 B 项;漫画的主体是中国农工商界,并非强调帝国主义侵略,排除 C 项;刊登在图画日报上的漫画,表达了部分国人的愿望,并不能代表清政府的意图,排除 D 项。
故选 A 项8.1930 年,南京国民政府明令废止旧历,以阳历为“国历”,将旧历节日“改用国历月日计算”然而,阳历节日只有机关学校“遵依中央,放假休憩”,旧历节日期间,街市仍分外热闹,乡下百姓更表示“头可杀,旧年非过不可”这体现出()A.科学知识与迷信观念的博弈B.城市新风与乡村旧俗的对立 第 5页/共 13页C.工业文明与农耕社会的碰撞D.政府政策与民间传统的冲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0 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全部废用旧历,改用阳历,而民间却沿袭传统仍然过旧历节日,这说明政府政策与民间传统有冲突之处,D 项正确;阳历不代表科学,旧历不代表就是迷信,排除 A 项;材料中“街市仍分为热闹”表明不仅乡村沿袭旧历,城市中街市也在沿袭过旧历节日,排除 B 项;阳历或旧历并不能代表工业文明或农业文明,排除 C 项故选 D 项9.1947 年,河北景县流传着歌谣:“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南宫县的新兵说:“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肥乡县的农民说:“我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
这反映出()A.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B.减租减息激发了革命热情C.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D.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 年(中国)根据材料“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我得报恩”可知,老百姓感恩共产党、报恩共产党,主要是由于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这是土地改革的结果,D 项正确;1948 年秋陆续开始的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排除 A项;减租减息政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 B 项;国民党统治危机包括经济、政治困局等,材料仅仅呈现的是共产党土地改革的效果,体现了共产党得民心,扩大群众基础的一面,国民陷入统治危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0.1950 年 10 月 22 日,邓小平在西南军区欢迎参加全国英模代表会议代表归来的晚会上指出,美帝国主义不单是侵略朝鲜,还想侵略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还想侵略正在谋求解放中的亚洲人民,我们要站起来不倒下去,就要加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邓小平旨在强调()A.加强亚洲国家团结B.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性C.抗美援朝的必要性D.加快西南地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