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2.docx
7页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方案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将以《考试大纲》 (理科课程标准试验 2021 版)及《考试说明》为指导,近三年高考题为导向,领会新课改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把握复习方向的正确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成效;以基础学问到位、规律思维到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才能到位为目标,全面提升同学的化学科学素养;一.时间支配1.复习进度专题划分复习时间所用课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3.23-3.24;3.25- 4.72+4常见无机物及应用4.8- 4.153常见有机物及应用4.201化学试验基础4.21-4.222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4.28-4.2922.复习日历第一周( 3.22- 3.28)3 月 22 日3月 23 日3 月 24日3 月 25日3 月 26 日3 月 27 日3 月 28 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课堂内容一模讲评1- 11- 21- 3理综训练晚自习7+4 训练负责人其次周( 3.29- 4.4)3 月 29 日3 月 30 日3 月 31日4 月 1 日4 月 2 日4 月 3 日4 月 4 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课堂内容 理综讲评7+4 讲评1- 41- 5晚自习7+4 训练负责人第三周( 4.5-4.11)4 月 5 日4 月 6 日4 月 7 日4 月 8 日4 月 9 日4 月 10 日4 月 11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课堂内容晚自习7+4 讲评1- 62- 17+4 训练理综训练负责人第四周( 4.12- 4.18)4 月 12 日周一4 月 13 日周二4 月 14 日周三4 月 15 日周四4 月 16 日周五4 月 17 日周六4 月 18 日周日课堂内容 理综讲评 7+4 讲评 2- 2 2- 3晚自习 7+4 训练负责人1第五周( 4.19- 4.25)4 月 19 日周一4 月 20 日周二4 月 21 日周三4 月 22 日周四4 月 23 日周五4 月 24 日周六4 月 25 日周日课堂内容 7+4 讲评 3- 1 4- 1 4- 2 理综训练晚自习 7+4 训练负责人第六周( 4.26- 5.2)4 月 26 日周一4 月 27 日周二4 月 28 日周三4 月 29 日周四4 月 30 日周五5 月 1 日周六5 月 2 日周日课堂内容 理综讲评 7+4 讲评 5- 1 5- 2晚自习 7+4 训练负责人二.复习内容以前面为后面作铺垫,后面为前面内容的巩固、应用为原就,支配各专题复习的先后次序;使各专题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强化学问体系,增强学科内的综合才能;以考纲和考题为依据,提炼主干学问,把握常见考点,有针对性的选取复习学问点;“基本概念”是同学化学学科素养中最为基础的内容,通过一个较低的台阶,让同学以 较为轻松的心态融入化学的氛围中; “基本理论”在内容上是学问的凝炼与升华,在才能上要求同学的规律思维有一个大的飞越;这两部分内容是同学处理化学信息,解决化学问题的知识基础和理论基础;后三个专题 ----“常见无机物及应用” 、“ 常见有机物及应用”和“化学试验基础”的有关学问往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载体,在后续的复习中可使先复习的学问得到应用和巩固;这样各部分学问相互穿插、融合,不断得到强化;使同学对复习的内容有一个总体、立体的全景式把握;各专题复习学问点的选取参考如下:1.基本概念、理论:1-1:化学基本素养(包含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及分散系)1-2: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包含离子反应)1-3: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4:化学反应与能量(包含氧化仍原反应)1-5: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稳1-6:电解质溶液2.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2-1:常见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22-2:常见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及应用2-3:元素化合物综合推断3.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3-1: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成分的判定、混合物的分别与提纯方法、有机物的鉴别、有机物的性质判定,及简洁结构的推断等; )4.化学试验基础4-1:化学试验基本素养4-2:简洁化学试验的设计、评判和改进5.物质结构与性质(选做)5-1: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和分子的空间构型5-2:微粒间作用力和晶体类型三.复习方式综合训练与专题训练相结合,分“切块专题复习” 、“学科综合训练”、“理综跨学科训练”三个环节;复习是为了实现最终的跨过,假如说“学科综合训练”是为了明确跨过的高度,那么“切块专题复习”是训练跨过所需的基本素养训练, “理综跨学科训练”是让你确定最终以何种姿势去跨过;1.复习主线: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题带学问” ;以“训练→批阅→讲评→反思→落实”为主线,来完成各环节的复习任务;(1)训练:结合同学的学习实际,以考纲考题为依据,精选习题;掌握题量,把握难度;让同学在训练中得到自信;(2)批阅:做到精细化;既要从中找出同学学问、方法上的共性问题,为讲评找到落脚点; 也要关注同学的个体进展,特殊是“边缘生” ;在批阅时可适当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或是利用晚自习值班时间,面批面改,以增强同学进步的动力,使其树立起自信心;(3)讲评:同学所复习的内容能否得到强化和升华,讲评是一个关键;讲评点的选取肯定要精确;能够跟高考的重点和热点相吻合,也要能够解决同学存在的共性问题,仍要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借题发挥;不但要讲学问,更重要的是形成方法;可依据批改的情形,综合 1-2 套训练题中显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取讲评点;①讲评重点、热点、双基应用的薄弱点;②讲评同学的易错、易混、易模糊点;3③讲评错因,从学问、思维、心理等方面分析;讲评仍要切忌 “满堂灌”,尽可能集中点评, 给同学留出更多的自主时间让, 让他们反思、沟通和落实;增强其自主学习的才能;“理综跨学科训练”的讲评就仍要突出应试才能的指导;做题的次序可能因人而异,但要环绕“得分”这一最终目标有一个正确的优化;能够合理的挑选,仍要理性的舍弃;在平常的训练中要有一种意识, “没有平常的举轻如重,就没有高考的举重如轻” ;优化同学的考试心理,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及如何进行思维切换、答题规范化、审题精确化等方面赐予指导,力求每一次理综演练都有效、到位;(4)反思:讲评之后,要适时跟上“变式训练” ,可采纳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形式来选材;让同学反思的过程有的放矢;从面使讲评的内容能够得到强化和升华;(5)落实:要求同学课堂内容当堂懂得和把握,课下利用自主学习时间进一步落实;得用每节课前五分钟对上节课内容进行练习或检测; 可以是题目变式, 或是重要学问点默写等形式;便于同学准时把握自已的学习效率,及对学问的懂得程度;2.选题原就:结合考纲和考题,布点选题;如“ 7+ 4 训练”和“理综跨学科训练”我们一般依据以下考点布局来组题:题目类型 考点分布 题目数量化学计量和化学用语 1氧化仍原反应 1挑选题( 7)化学反应原理2有机化学基础1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化学试验基础1非挑选题(必做)化学反应原理1综合推断题1选做题物质结构与性质1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的判定) 13.时间支配“切块专题复习”练习,晚自习或周末自主学习时间完成,用时 20-30 分钟;“7+4 训练”,每周一次,周五化学晚自习值班时间进行,限时 45 分钟; “理综跨学科训练” ,依据学校支配而定,一般两周一次;4四.提高课堂效率讲评课是二轮复习中最常见、最重要的课型;同学的才能在复习中能否有效提高,讲评课起着特别关键的作用;我们敏捷运用“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益; 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作用,以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对所设置的问题进行突破;“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学案的编制是一个关键;我们备课组群策 群力,共同争论考纲和考题,把握考试的重点和热点;以“考点学问化、学问问题化、问题 层次化为原就”,共同组织学案的素材;通过学案导学实现,同学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规律形 成的过程,也是学问获得的过程;一节课设置 2-3 组问题进行突破,并针对每组问题形成的规律和方法,设置对应的变式训练;让同学能够把形成的规律和方法举一反三,提高解决问 题的水平;例如:“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这一学问点的突破;〖问题组二〗1.航天技术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放电时的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2H2+O2=2H2O;它有酸式和碱式两种;--( 1)其碱式的电解液是碱,放电时正极反应可表示为: O2+2H2O+4e =4OH ,负极反应是 ;( 2)如在酸性环境下电极反应为:负极: ;正极: ;2.科学家预言,燃料电池将是 21 世纪获得电力的重要途径,美国已方案将甲醇燃料电池用于军事目的;一种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纳铂或碳化钨作为电极催化剂,在稀硫酸电解液中直接加入纯化后的甲醇,同时向 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回答以下问题:( 1)这种电极放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此电极的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 3)电解液中的 H 离子向 极移动;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是 ;( 4)比起直接燃烧燃料产生电力,使用燃料电池有很多优点,其中主要有两点:第一是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高,其次是 ;o〔变式训练 2〕2004 年美国圣路易斯高校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磺酸类质子溶剂,在 200 C左右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 32 倍且更安全;电池总反应为: C2H5OH +3O2= 2CO2 +3H 2O, 电池示意如右图 ,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 极为电池的负极-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 b 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 a 极+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4H+ O 2 + 4e= 2H2OD.电池工作时 ,1mol 乙醇被氧化时就有 6mol 电子转移问题组中的两组小问题,都明确透露出了一种思路和方法;燃料电池总是基于一个可燃物的燃烧反应,这是分析该类问题第一应当明确的一点;燃烧反应中,可燃物肯定发生氧化反应,在负极上进行;氧气肯定发生仍原反应,在正极上进行;可燃物中,碳元素被氧化后5+-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