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学业分层测评 专题2-1 思维需要逻辑-教案课件习题-高中政治选修.doc
4页学业分层测评(三)专题2-1 思维需要逻辑(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2014年6月某市开展严打暴恐犯罪专项行动在一次审讯中,三个犯罪嫌疑人中有一人是犯罪主谋警察问他们:谁是主谋?甲说:“不是我乙说:“不是我丙说:“是甲据此回答1~2题1.假设这里只有一个嫌疑人说了真话,谁是主谋(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B2.上题的推理过程主要依据的是( )A.不矛盾律 B.排中律C.同一律 D.充足理由律【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对排中律的理解和应用在同一时间从不同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结合题意,可知应选B项答案】 B3.下列选项中违反矛盾律的有( )①不等速的等速运动 ②到建国一百周年,接近和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③在他们当中,有些人是学生,有些不是学生 ④可以计算的无限序列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 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不能既是自身,又是对自身的否定①中“不等速”与“等速”,②中“接近”与“达到”,④中“可以计算”与“无限”都构成了矛盾,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③项并不矛盾。
故应选B项答案】 B4.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都无分别,是非真假相混,落入如此境地的人便绝不能说出使人明白的道理他实质上是强调了( )A.要避免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遵守不矛盾律C.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D.要遵守排中律的要求【解析】 亚里士多德的话强调了排中律,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D5.列宁说过:“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形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 ②运用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③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 ④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值得推敲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③④【解析】 “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说明逻辑的产生离不开实践,也说明形式逻辑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故①③正确,答案选B项②错误,正确认识事物受主客观多种因素制约。
④说法明显错误答案】 B6.说本案是重伤罪是对的,说本案不是重伤罪也是对的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A.违反了同一律 B.违反了不矛盾律C.不违反逻辑规律 D.违反了排中律【解析】 对一个案件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所形成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说本案是重伤罪又不是重伤罪,自相矛盾,违背了不矛盾律,故正确答案为B项答案】 B7.如同时否定“小周或小王独舞表演”和“小周或小王都不独舞表演”,则( )A.违反同一律要求 B.违反矛盾律要求C.违反排中律要求 D.不违反逻辑规律要求【解析】 小周或小王要么独舞表演,要么都不独舞表演,二者必具其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矛盾的论断不能都否定,骑墙居中,否则就犯了“两不可”的错误,题中说法违反排中律要求,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 C二、非选择题8.分析下列各题是否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哪条,犯了哪种错误?(1)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2)深夜,远远望去,整个大楼漆黑一团,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3)当报刊上讨论“青年人应不应该有个人志愿”时,有人写了一份稿子,标题是:有个人志愿不好,没有也不好4)有人在评论一篇文章时说: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
答案】 (1)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基本正确”与“一点错误也没有”是自相矛盾的2)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整个大楼漆黑一团”与“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是相互矛盾的,出现了对自身的否定,故是错误的3)违反了排中律,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题中把“应该有”和“不应该有”都否定了,违反了排中律4)违反了排中律,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题中把“全面”与“片面”都否定了,是两不可的一种表现9.甲说:同一律是指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则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则就是假的因而同一律要求人们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乙说: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是变化发展的,同一律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在思维活动中起阻碍作用试根据所学内容,分析甲、乙两同学的观点解析】 回答好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同一律强调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要求有确定的判断并不反对随着条件的变化人们对同一对象的认识,应该有不同的结论答案】 科学的思维具有确定性要正确地表达思想,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一会儿是这个、一会儿又是那个,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守同一律的要求但同一律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发展,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正确认识并不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故乙同学的观点是错的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小张去年还是学生,现在已是教师了时间变了,小张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去年说“小张是学生”今年说“小张是教师”,都是正确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和判断所以,甲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