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学案2.doc
16页学案 2 如何保证四类重要实词的翻译到位学案略语 “得实词者,得翻译之天下 ”诚哉斯言!既然如此,就需要把这些成为采分点的实词“拎”出来,想方设法,保证其翻译得准确无误该学案试图强化你的实词采分点意识,帮助你解决好四类重要实词——古今异义词、多义词、活用词和疑难词——翻译到位问题,让你成为一个会临场解决问题的聪明学习者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商君者,名鞅,姓公孙氏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以卫鞅为左庶子,卒定 变法之令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有删改)(1)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秦孝公同他交流,不知不觉地把双膝移到席前得分点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 ,移到 ……前面2)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商君) 就在京城南门竖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此木移到京城北门的人,奖给他十两金子得分点 金,古今异义词;“ 于……门”为状语后置句, 译时提前;“有……者”为定语后置句,译时提前3)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新法令在民间施行了一周年,秦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利的数以千计得分点 期年,一周年;之,到;数,计算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韩滉,字太冲,太子少师休之子也六年,改户部侍郎、判度支滉既掌司计,清勤 检辖,不容奸妄,下吏及四方行 纲过犯者,必痛绳之 又属大 历五年已后,蕃戎罕侵,连岁丰稔,故滉能储积谷帛,帑藏稍实自居重位,愈清 俭嫉恶,弥缝阙漏,知无不为,家人资产,未尝在意入仕之初,以至卿相凡四十年,相 继乘马五匹,皆及敝帷尤工书,兼善丹青,以绘事非急务,自晦其能,未 尝传之。
《旧唐书· 列传第七十九》,有 删改)(1)又属大历五年已后,蕃戎罕侵,连岁丰稔,故滉能储积谷帛,帑藏稍实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又恰逢大历五年以后,吐蕃很少入侵,连年丰收,所以韩滉能储积谷物和布匹,国库渐渐地(稍稍)充实得分点 属,恰好;已,通“ 以 ”;戎,军队;丰稔,丰收;稍, 渐渐 (也可作“稍稍”)2)自居重位,愈清俭嫉恶,弥缝阙漏,知无不为,家人资产,未尝在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自从身居高位,(韩滉 )更加清廉节俭,憎恨坏人坏事,弥补行事的过失,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家人想积蓄财产,他却从未放在心上得分点 居,处于;阙漏,行事的过失;知无不为,知道是应该做的,就一定去做;资产,积蓄财产3)尤工书,兼善丹青,以绘事非急务,自晦其能,未尝传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韩滉) 尤其擅长书法,又擅长画画,但他认为画画不是紧急重要的事务,因此隐藏自己的才能,从未向别人展示。
得分点 工,擅长;以,认为;晦,隐藏;传,展示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杨大异,字同伯,唐天平节度使汉公之后,十世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邑有峒寇扰民,官兵致讨,积年弗获,檄大异往治之大异以一仆负告身 [注] 自随,肩舆入贼峒, 传 呼尉至, 贼露刃成列以待,徐谕以祸福,皆伏地叩头,愿改过自新 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 辈出降擢知登闻鼓院,迁大理寺丞,平反冤狱者七召对,极言 时政得失,迕宰相意,出知澧州理宗曰:“是四川死节更生者杨大异耶?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对曰:“是人尤长于治民 ”命予节兼庾事, 进直秘 阁、提点广 东刑狱兼庾事归里第,与居民无异,学者从之,讲肄谆谆,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年八十二卒 (选自《宋史·杨大异传》,有删改)注 告身:委任官职的文凭1)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反思你在翻译文言实词方面有哪些问题?准备如何解决它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译不准重要实词,如多义实词义项确定不准,以今律古、不知活用等对此,一要继续通过阅读文言文来积累实词;二要临场辨别这些重要实词,仔细斟酌,多方联想,以便准确译出问题剖析】 “自我诊断”第 3 题(1)留告身为质,偕其渠魁数辈出降现场答案一剖析 “告身”可以不翻译,要译,须译得准确,不能等同于今天的“ 文凭” “质”译作“证据”,是只凭语境翻译,不顾及该字是否有 这样的意思现场答案二剖析 “数辈”译得令人发笑 “渠魁” ,可以凭往日 积累译 出,也可以推断, “渠” “魁”都有“大”之意参考答案 (杨大异)把自己的委任状留下作抵押,带上他们的几个头领出来投降2)论事剀切,有用之材也,何遽出之?现场答案剖析 “剀切”是个疑难词,须经推断, “切”是切合之意,主语是“论事” ,加上通过“切”推断“剀”(邻字推断法),可以 译为“切合实际” ,而不是一个表态度“恳切”的词。
“出”译为“出来”极不准确,出,指官员离京到外地做官,这里是使动用法参考答案 (杨大异)论事切合实际,是有用之材为何急着把他调出朝廷?(3)相与发明经旨,条析理学现场答案剖析 “发明”是个古今异义词,发, 阐发;明,揭示,当特别译出, 这里译为“研究” ,显然不准确 “学者”也是一个古今异 义词,指学 习的人,不能用现代汉语译出参考答案 (杨大异)和学生一起阐发揭示经典的含义,分析理学的原理破解之道】准确翻译实词,固然需要长期积累,可是临场翻译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能小觑一是不依据语境精准译出,只是跟着感觉走,如把“剀切”译为“恳切” , “出”译为“出来” ;二是只顾语境,随心意翻译,根本不考虑该词本身的意思,如把“质”译为“证据” ,把“发明”译为“研究” 对此,仍需强调得分点意识,不仅要知道哪些实词是得分点,更要结合语境把它准确翻译出来,不可似是而非,更不能随心所欲趁热打铁】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绍薨而辅其长子谭及绍二子尚攻兄谭,谭使毗诣太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 ”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河北岁凶,而袁氏兄弟龃龉,有违天道,此乃天亡尚之时也。
明公前伐尚,谭踵其后克尚必矣他年或登,尚改修其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 ”太祖称善乃攻谭,克尚于黎阳及谭败亡,归顺太祖,表毗 为议郎黄初五年,文帝欲大兴军征吴,毗谏曰:“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今陛下祚有中国,道隆而四海自服,夫不宾 者,其能久乎?今天下新定,宜息民力,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宽政 ”帝曰:“如卿意,更当以虏遗子孙邪?”帝竟伐吴,至江而还明帝即位,时中书监刘放、孙资见信于主,大臣莫不与之交,而毗不与往来毗子敞谏曰:“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盖少降意?不者必速谤言 ”毗正色曰:“吾之立身,自有本未焉有大丈夫欲为公卿而毁节邪?” (《三国志·辛毗传》)(1)他年或登,尚改修其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来年如果收成好了,袁尚修改他的德行,你就会失去自己用兵攻打他的关键时机得分点 登,丰收;所以,用来……的方式;要,关键时机2)今天下新定,宜息民力,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宽政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现在天下刚刚平定,应该让百姓休息,效法范蠡和管仲的宽松养民的政策。
得分点 新,刚刚;息,使动用法;修、法,效法3)今刘、孙用事,众皆影附,大人盖少降意?不者必速谤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现在孙、刘两人掌权,大家都像影子一样依附在他们周围,父亲大人为什么不稍微降低一下自己的心意?不这样一定会招致世人的诽谤得分点 用事,掌权;影,名词作状语;盖,通“盍” ,意为“何不” ;速,招致一、审题必须审出得分点,尤其是重要实词这一最重要的得分点说到审题,似乎与文言翻译不搭界其实,文言翻译也有个审题问题所谓文言翻译审题,就是一审语境,审该句的外部语境(上下文) ,审该句的内部语境 (句意重点和句间关系);二审得分点,只有审出得分点,才知道在哪里应该格外注意,才能得分就实词而言,哪些实词可能成为得分点呢?(1)从词性上看,动词最高,其次是形容词、名词另外,代词也不可忽视2)从频率上看,120 个常用实词和其他次常用实词( 以课本出现的居多)常作为得分点3)从特殊性来看,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 如“妻子” “前进” “亲信”)可能是重要实词;用其本来意思实在讲不通的通假字可能是重要实词;符合活用规律的词语(如两个名词连用,主谓之间的名词,带了宾语的名词、形容词)可能是重要实词;较难理解,要借助推断的实词可能是重要实词。
在确认这些实词为得分点后,就用一些特殊符号(如着重号) 标出,以便在翻译中落实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先标出可能是得分点的实词,后在译文中落实) 时翔,字皋谟,江苏镇洋人雍正六年,授福建晋江知县晋江民好讼,时翔至,曰:“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 ”一以宽和为治坐堂皇,呴呴 [注] 作家人语 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乾隆元年,以荐起山西蒲州府同知,擢成都知府以廉率属,善审机要 钱价腾,布政使榜平其直,市大哗时翔方在假,召成都、 华阳二令曰:“ 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言于布政撤其榜,钱价寻平至七年,江南、湖广灾,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湖广急米,来领运,江南则否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时翔谓江南运可缓,徒病蜀请独运楚,而听商人自运江南时尧熙既没,竟无用其言者时翔在成都,屡雪疑狱,时称神明九年,卒 (节选自《清史稿· 列传二百六十四 》)注 呴呴:温和貌1)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实词得分点:造、揖、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