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说》高中全程复习构想-政史地-2.12.26.docx
13页《师说》高中全程复习构想-政史地-2.12.26第十二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6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纲呈现]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核心素养解读】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理解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知识体系导学】考点一 环境问题【必备知识落实】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2)人类活动的要排放到环境中.【特别提醒】(1)人地关系原理A表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需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B表示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又要排放到环境中去;C表示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D表示环境也会反作用于人类.(2)环境问题的成因①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②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3)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①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②发达国家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为严峻.③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向:如酸雨随大气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和臭氧层的破坏威胁着全人类.【关键能力突破】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具体表现自然原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人为原因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环境问题主要成因典型事例措施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太湖水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垃圾围城现象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件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降水少华北平原的春旱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耕地减少、草场退化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滥垦、滥伐、滥牧,自然植被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治本在于恢复生态,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功能3.环境问题的地域差异各地区由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1)城市和乡村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集中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环境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①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②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强;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过分消耗资源【典题精析】[2020·浙江1月选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材料二甲地有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该矿易采易选,冶炼铜需要大量的水.甲地经百年开采,形成了长4300米、宽3000米、深700米的巨型深坑,横亘在沙漠中,如同地球上一块巨型伤疤.现甲地所在国重视环境保护监管,建立了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简析甲地铜矿开采和冶炼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4分)[图解思路][答案][感悟核心素养]区域认知如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甲地是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结合甲地的位置及铜矿资源开发,从加剧水资源短缺、造成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学以致用训练】[2022·河南省新乡二中月考]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以黄河中游地区为中心,北至河套及长城沿线,南至鄂西北地区山前地带的河岸台地之上,仰韶时期处于原始农业阶段,出土文物中除了石斧、石铲等石器外,还有弓箭箭头、骨刺鱼钩、鱼叉等.下图示意我国古文化遗址和亚热带北界的变迁.据此完成1~2题.1.仰韶时期人类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带的河岸台地之上的原因是()A.台地地势高,气候凉爽B.台地靠近河流,便于航运C.台地地势高,便于防卫D.台地土壤肥沃,便于耕种2.仰韶时期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A.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强B.人类活动受环境影响较大C.人类谋求与自然协调D.人类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陡增"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3."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A.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B.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C.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D.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4.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A.增加地球资源产出B.加大资源开采力度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调整人口合理容量考点二 可持续发展【必备知识落实】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的需求,而又不危及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生态持续发展(基础).强调发展要与的承载力相协调.(2)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要追求改善,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生产和文明消费.(3)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特别提醒】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原则.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2)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和的承载力之内.(3)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关键能力突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从人地关系入手1.人地关系原理上图中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外圆表示人类社会所生存的环境.(1)箭头A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物质如矿产、水、土地、生物等资源;能量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2)箭头B是指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废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3)箭头C是指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4)箭头D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作用叫做环境的反馈作用.总体而言,人类社会与环境是密切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对立统一.2.环境问题的产生(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会产生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2)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典题精析】[2018·江苏卷]如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年~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1)2002年~2015年期间,该区域()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A.经济增长放缓B.人口规模减小C.环保政策变化D.工业生产萎缩[图解思路][答案](1)(2)[感悟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图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对统计图进行综合分析,推知该区域2002~2015年时间段内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的特点以及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的原因人地协调观通过对该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特征的分析,树立保护环境、促进人地协调的观念【学以致用训练】[2022·北京大兴区模拟]2020年初,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湖北省和武汉市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到3月下旬,我国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稳,世界其他国家却日趋严重.下图为"湖北省交通图”.读图完成1~2题.1.武汉市疫情防控工作难度大的原因有()①省会城市,人口众多②地处我国中部交通枢纽,人员流动量大③经济落后,医用资源欠缺④受我国春节文化影响,亲人团聚,相互走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从地理角度反思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传染事件,正确的是()A.解决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问题,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B.人类污染环境,必然会导致生态破坏,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C.自然的力量是神秘而且不可预知的,人类应当崇拜自然D.病毒虽可怕,但人类力量更大,人类一定可以战胜自然[2022·山东省滕州月考]下图为"山东鲁北企业集团的‘磷铵、硫酸、水泥联产’生态产业链条”,多条结构紧密、共享共生的产业链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鲁北生态工业模式.据此完成3~5题.3.若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容易引起()A.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生物多样性减少4.鲁北企业集团生态工业模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5.鲁北企业集团生态工业模式()①重视对废弃物的利用②阻断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