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20489608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8.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撰写人:___________部 门:___________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圆柱与圆锥比例和整理和复习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难点: 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应用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自身素质提高措施: 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丰富自己; 认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认真阅读各类教学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措施: 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三)转变学困生方法及措施: 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第 页 共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