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doc
3页《我从哪里来》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习用文字、记录表、图画、流程图、数学表达式等建立模型2.利用不同的模型进行解释,形成探究的结论3.培养学生敢于猜想和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难点:了解胎儿的发育的大致过程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我从哪里来的相关信息四、教学过程(一)、情趣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美丽的照片,同学们想看吗?(课件出示爸爸妈妈的结婚照),这是明明爸爸妈妈结婚时的照片,真漂亮呀,怎么会没有明明呢?明明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我从哪里来板书课题(我从哪里来)(二)、交流收集的信息1.妈妈是怎样把你生下来的,刚出生时的情况怎样?把你收集来的信息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吧2.指名全班说说三)、了解生命的孕育过程其实,在我们生下来之前,就已经在妈妈肚子里呆了将近10个月了你想知道自己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么生长变化的吗?1.下面请看一段视频(出示课件)2.看了刚才这段视频,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我们是爸爸妈妈共同孕育的,是他们爱情的结晶)3.看来你学到的真不少,那么你知道你们在妈妈的子宫里要呆多长时间吗?(280天、九个月零10天、十个月)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小资料(课件出示胚胎不同阶段的图片)师介绍。
5.指名说自己在妈妈的子宫里要呆多长时间?6.尽管在这280天里,妈妈很不方便,很累,但她感觉很幸福,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知识,接下来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四)、游戏——给小宝宝安家1.出示活动规则:①阅读有关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及出生时的文字资料,观察课本所提供的活页中“给小宝宝安家”的图片特征,并将图片剪下来;②多组对阵,每组为两人,一人读文字资料,一人找图片,并将相应的图片贴在合适的位置上;③哪组先把宝宝诞生的图片按顺序贴在相应的框中,为宝宝找到合适的家,哪组为赢者2.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3.学生上台展示完成的作品五、收获与感想学习了这课后,你知道了什么?又想说些什么?(①太奇妙了!从一个像泡泡一样的东西——细胞,怎么最后变成了一个人了;②生命来之不易;③妈妈太伟大了;感谢爸爸妈妈给了我生命;④爸爸妈妈养育我们真辛苦……)六、课外拓展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了解一下我们身边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看看它们与我们人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板书设计我从哪里来精子(在妈妈的子宫里生活了280天左右)受精卵→小宝宝卵子七、教学反思由于本课内容新颖,学生们的求知欲望高涨,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特点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汇报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们亲自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到了做母亲的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