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福利思想.docx
9页1. 蒂特马斯对于社会政策类型的划分① 残补式.代表国家是美国,即假定在市场和家庭这两个部门不能正常发挥有效作用时,社会福利机构才临时发挥作用 ② 工业成就表现模式 . 在这种模式中,社会福利机构在满足社会价值需要、实现地位差异和工作表现和生产力方面具有显著作用;专家技术官僚发挥一定的辅助作用,通过社会保险人们现有的社会地位状况和特权受到一定的保护,所以该模式也被称为“保姆模式”代表国家是德国③ 制度化再分配模式它排除了市场的作用,社会福利的提供是根据需要的原则来提供一种普救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服务,其目标是平等和社会团结等其代表国家是坦桑尼亚 2.埃斯平-安德森关于社会福利体制类型的理论他将社会福利体系划分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三种类型3.费边主义的基本观点①政治思想上,认为社会主义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认为由资本主义演进到社会主义,在政治上是实行普选址和议会制度,循序渐进和按部就班地实现过渡②在经济思想上,是实现市政社会主义和组织合作社市政社会主义是费边社的重要政策主张,认为只要扩大市政当局对煤气工业、电力工业、自来水工业和其他公用事业的所有权,加强政府对私人企业的管理,就是实行社会主义。
③在社会思想上,从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出发,把社会看成是一个有机体,反对静态地认识社会,认为社会是逐渐成长、发展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认为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一样,是缓慢进化的,否认社会制度经过一次巨变就能够得到彻底改造,并由此公开声称他们所信仰的费边主义的特点之一就是“自觉的渐进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之间存在重大分歧④1918年费边社通过了由韦伯等人起草的《工党与新社会秩序》,作为工党的纲领和新党章这份报告被认为是福利国家建设的最早蓝本4.费边主义福利理论的主要观点①贫困发生结构观贫困是一种非个人的社会现象,一个社会应该通过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整体改革,从而铲除贫困根源②集体主义福利观费边主义肯定国家和政府的作用,并认为国家应该要负担起责任,使社会的不公平降到最低,主张建立福利制度,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发挥人类的互助的美德,让人类生活的幸福与美满因此,费边主义又被称为费边集体主义(Fabian Collectivism)③强调全面性的福利制度费边主义者认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依赖福利的实施,而且国家必须尽量做到极大化的福利措施,政府的责任不仅要用一些选择性(selective)的社会福利,而且要用普遍性(universal)的福利制度5.马歇尔认为公民资格有三个要素,请简述其内容。
①公民的要素(civil element)由个人自由所必需的权利构成:包括人身自由,言论、思想和信仰自由,拥有财产和订立有效期约的全力以及司法权力(right to justice)②政治的要素(political element)指的是公民作为政治权力实体的成员或这个实体的选举者,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与其相对应的机构是国会和地方议会③社会的要素(social element)指的是从某种程度的经济福利与安全到充分享有社会遗产并依据社会通行标准享受文明生活的权利等一系列权利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连的机构是教育体制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6.社会发展主义的主要原则①、建立一个混合型、整体性的社会政策模式在多数国家,负责经济发展的政府部门与社会服务机构没有定期的沟通社会发展取向的实施需要经济发展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一起在同一的发展架构内更加紧密地协作②、积极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政策在发展过程中,要优先考虑有利于创造工作岗位和实现就业的机会积极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政策的核心是,通过严格失业保障资格申请、缩短失业保障期限、降低失业保障水平,并将保护性劳动就业政策与积极就业政策相结合,从而“激活”失业者 ③、促进人力资本投资。
社会发展的核心理论是社会计划应该以投资为导向很多国际组织、政府及社会政策研究者对社会政策的作用正在形成一个共识,即社会福利具有帮助人们实现潜能的作用,如同教育、卫生事业一样,是对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资7.简要评价社会发展主义的福利思想①,发展性福利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较短,它的影响的真正扩大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联合国发展国际峰会的召开和梅志里专著的出版,发展性福利才逐渐为国际社会所了解但它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政策领域的影响仍然有限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拒绝出席联合国社会发展国际峰会但它在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②,发展性福利思想的最大贡献是突破了传统社会福利政策孤立看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弊端,揭示了两者的相互依存关系这是人们对社会政策认识上的一大突破,必将因此对未来的实践带来深远的影响 ③,发展性福利思想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梅志里也认为,社会发展并不是解决世界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 ④,发展性福利更着重于宏观社会问题,着重于从整体的角度和整个群体的角度来解决社会福利存在的问题它的生产性或投资取向,特别是关于促使社会福利对象自立自强的做法,是以服务对象一定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为基础的。
在缺乏外界介入和援助的前提下,在无法控制外界环境变化的情境下,个人能力的提升是有限的 对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某些弱势群体,发展性福利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长期效果也是可疑的过于关注发展性福利可能忽略矫治性社会福利项目 从这一角度来说,补缺性对策永远是社会福利政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①、社会发展具有普遍性和介入性的特点,致力于社会变迁社会发展理论认为社会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政府,这种强大不仅指在提供社会福利方面,而且表现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 ②、社会发展取向主张通过社会投资提升人力资本,从而实现社会融合和经济融合,结束目前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分割的状况,树立社会福利的积极形象 ③、社会发展主义实践发展性福利是通过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目标整合在一个宏观发展的架构内,赋予社会福利更积极的意义:社会福利不仅满足社会需要,而且有助于经济发展9.吉登斯认为,外在风险和人为风险二者有何区别传统的工业社会人们面对的风险都是可预见的、呈现一定时间规律的风险,比如生育、养老等还有一些风险是自然发生的概率性事件,比如工伤、失业、疾病等这两种风险都是外部风险,都能以保险的方法加以解决①、认为风险是启蒙运动引发的发展所导致的,是“现代制度长期成熟的结果”,是人类对社会条件和自然干预的结果②、其发生以及影响更加无法预测,无法用旧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它们也不符合启蒙运动开列的“知识越多、控制越强”的药方③、其中的“后果严重的风险”是全球性的,可以影响全球几乎每一个人,甚至人类整体的存在。
人们开始很少担心自然能对我们怎么样,而更多地担心我们队自然地所作所为10.简述吉登斯关于“积极福利”的思想①、积极的福利社会首先是一个全面摆脱生产主义的社会积极的福利反对“物质第一”②、积极的福利社会是一个把克服人为风险、鼓励人们发挥能动性当作实现人的生活幸福的首要条件的社会积极福利的目标是人为风险而不是外部风险,目的是培养“自发的带有目的的自我”③、积极的福利社会也是强调责任和权利相统一、鼓励人们参与的社会④、积极的福利社会是一个积极解决“集体厄运”、促进全球的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11.新福利经济学的“假想的补偿原理”的内涵并评价假想的补偿原理” 是由卡尔多和希克斯等人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提出,对新福利经济学的发展起了较大作用即增加社会福利允许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只要增加的福利在补偿损失之后还有剩余,社会就算增加了福利,政府在其中应采取适当政策使受损者得到补偿如对受益者征收特别税,对受损者给予补偿金,使受损者保持原有地位 该原理宣扬的是“整个社会的福利”或“福利综合指标”而且,只要提高了效率,所受损失总可以在长时期内补偿过来即使是出现“马太效应”也可能“增进”了社会福利12.新自由主义各学派的共同点。
影响较大的是以英国的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和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新自由主义各学派的共同点包括:①推崇个人自由,反对国家干预认为个人自由是自由市场制度存在的基础,也是经济自由的基本出发点个人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进步和创造尊重个人自由,就要让个人在市场中自由选择,国家不应该干预②推崇竞争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引导或计划经济体制经济活动有其规律,国家调控是造成经济不稳定的主要根源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主张市场经济是民主的基本堡垒,借助财产所有权的分散,防止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在自由市场制度下,个人在为自己利益进行努力的同时,可以自动为别人和社会的利益作出贡献③主张私有化,推进全球自由化私有制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在市场调节下,私有制经济能够自动实现经济的均衡私有制经济的最大好处在于它保证了个人的自由由此,为了提高公司的效率,新自由主义强烈反对最低工资等劳工政策,以及劳工集体谈判的权利在新自由主义看来,各国取消经济保护,实现生产要素、贸易和金融的完全自由化与国际化,最有利于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同时,新自由主义支持通过国际组织和条约对他国施加多边的政治压力,来推进全球自由化。
13.米尔顿·弗里德曼关于福利国家的主要观点①要求限制国家权力,缩小国家机构,主张推行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为特色的国内外经济政策②反对社会福利保险和养老金机构的国家化③削减以至取消现在的所有社会保障计划,代之以负所得税,这有利于提高人们对工作、储蓄和革新的兴趣,增加资本的积累14.分析评价弗里德曼关于“教育券”的福利思想这是一种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给家长以选择自由的政策弗里德曼认为,美国家长都是关心自己的孩子的,但是随着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权力的扩展,职业教育家对学校的运作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家长却对自己的孩子接受怎样的教育越发没有发言权,导致教育走了下坡路受影响最大的是穷人,他们的孩子只能上较差的学校,而且这些学校大量资源被用于维持纪律,教学质量变得越来越差而富人却有能力选择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包括私立学校,但是上私立学校意味着富人同时在为孩子交两份学费弗里德曼把美国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都归结于政府在教育中干涉过多,而家长和学生的选择自由却太少教育券(教育凭单)制度被弗里德曼看做解决这些问题的好对策,认为这是一种既能够保证父母享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又能够保持现有的财政来源的简单可行的办法。
弗里德曼主张减少政府对教育的过多干预,认为政府在自主教育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直接提供教育机会,两者完全可以分开教育凭证正是使两者分离的一种可行性方案从操作层面上看,教育券转变了公共教育经费的传统分配方式把原来对公办学校直接分配教育经费转变为向每一个家庭直接发放等量的有价凭证教育券政策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可以根本改变政府在体系内对公共物品的投入方式,而转向体制外(市场化)对公共物品的购买,购买提供服务的对象可以使公立也可以是私立教育机构,形成公共物品的服务提供方、购买方、需求方三方关系,通过把体制外竞争机制引入到体制内,增大需方的选择权,尤其是可以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实现需方对供方的约束和引导它能转换教育服务领域的供方主导机制,使政府和学生(家长)通过教育券实现需方和买方的策略联合,这样需方能主动地在教育资源市场的配置上发挥积极作用15.哈耶克对于福利国家的批判①哈耶克认为福利国家不仅违背了自发秩序,违反了正义原则,而且“社会正义”或“分配公正”的施行,必然扼杀个人自由,滋长社会特权,带来政治上随意专断的通知②、福利国家破坏经济发展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