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拿学-9.13.ppt
9页推拿手法,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推拿手法可归纳成为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和运动关节类等六类手法,每类各由数种手法组成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松解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松解类手法的种类较多,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但一般认为均必须符合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基本技术要求,从而达到深透的作用效果 (一) 持久 是指手法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操作足够时间而不变形,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因为不少推拿手法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操作较长的时间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如果缺乏持久性,势必影响疗效二) 有力 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力量、功力和技巧力力量是基础,功力和技巧力需通过功法训练和手法练习才能获得在力的运用上须根据治疗对象、施治部位、病症虚实而灵活掌握其基本原则是既保证治疗效果,又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三) 均匀 一是指手法的操作必需具有节律性,不可时快时慢;二是指手法的作用力在一般情况下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忽轻忽重当然,操作时根据治疗对象、部位、疾病的性质不同,手法的轻重应有所不同,手法操作时也有先轻后重的,如拿法等。
四) 柔和 是指手法操作应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动作稳柔灵活,用力和缓,讲究技巧性,变换动作自然流畅,毫无涩滞五) 深透 是指手法作用的最终效果不能局限于体表,而要达到组织深处的筋脉、骨肉;功力达于脏腑,使手法的效应能传之于内,如《小儿推拿广意》所说的“外呼内应”,即是此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保持上述4个方面技术要求的协调统一首先,手法操作应具有一定的力量、功力和技巧力,不能失于柔和,一般都是采用逐渐加力的施力方式,同时富于节律性的变化,符合均匀的要求,然后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最终达到“深透”的作用效果所以说手法是一种技术难度大、技巧性高的操作技能,只有通过刻苦训练,细心体会,才能逐步掌握,娴熟运用成人推拿手法,一、摆动类手法 以指或掌、腕关节作协调的连续摆动,称摆动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缠法、扌衮 法和揉法等一)一指禅推法 【动作要领】 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肘关节略低于手腕,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活动腕部摆动时,尺侧要低于桡侧,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
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手法频率每分钟120~160次练习时,手握空拳,上肢肌肉放松,拇指端自然着力,不可用蛮力下压,拇指要盖住拳眼在拇指端或拇指罗纹面能吸定的基础上,再练习在腕部摆动时,拇指端作缓慢直线往返移动,即所谓紧推慢移注意事项】 本法用力刚柔并济,以柔和为贵在操作时拇指应吸定于一点,不能随着腕部的摆动而在体表上滑动,循经推动时,应在吸定的基础上紧推慢移;在整个施术过程中,始终不要耸肩,夹腋,拇指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面不要捏紧,四指不可用力握拳,在摆动的过程中前臂始终要放平,动作自然、流畅、平稳缠法 一指禅推法的频率提高到每分钟220~250次,称缠法用大拇指指端或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减小接触面,同时减小摆动幅度,降低对体表的压力,以提高一指禅推法的频率,使频率达到每分钟规定的次数本法只有在熟练掌握一指禅推法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掌握缠法有较强的消散作用,临床常用于实热证及痈疖等外科病症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