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播学教程演示文稿课件.ppt
369页传播学,传播学,,传播学,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传播是英语communication 的对译词含义包括通信、会话、交流、交往、交通、参与等主要指的是人类传递或交流消息、观点、感情或与此有关的交往活动传播学,认识几个与传播学的建立有关的人物: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 美国哲学家皮尔士 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 传播学者阿耶尔,传播学,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库利·查尔斯·霍顿(Cooley Charles Horton,1864—1929),美国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美国传播学研究的先驱,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因其自我概念,即“镜像自我”而为社会心理学家广为知晓 他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父亲是著名的法官,也是密执安大学法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他与其父性情完全不同,天生羞怯,不爱交际起先学习工程学,毕业后转而学习经济学1894年获得经济学和社会学博士学位,并在密执安大学度过其学术生涯1907年获得教授职位,1918年被选为美国社会学会主席,该学会是他在1905年帮助建立的传播学,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为传播下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定义: 传播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以及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传播学,美国哲学家皮尔士,皮尔士( Peirce Charles Sanders , 1839~1914),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自然科学家实用主义的创始人 1839年9月10日生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曾于哈佛大学就读,在美国海洋和大地测量观察所任职 他在1878年1月发表的《如何使我们的观念清楚》标志着实用主义的诞生,后来又发表了一系列阐述他的科学逻辑的文章,直到1898年詹姆士把他的哲学冠以“实用主义”的名称大力推广,人们才把他尊为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皮尔士生前没有出版过一本哲学著作,他的丰富的思想是在他的遗稿出版之后才发掘出来的大部分论著由后人整理成《皮尔士文集》传播学,美国哲学家皮尔士在1911年出版的《思想的法则》中这样论述: 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括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传播学,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传播学家,传播学学科创始人,人称“传播鼻祖““传播学之父“他对于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首先,把美国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归纳总结与修正,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并创立传播学,这是其最大功绩。
1949年其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标志传播学的创立其次,不断著书立说,推进传播学的壮大,主要有《大众传播学》《传播过程与效果》《报刊的四种理论》等第三,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扩大传播学在教育及学术界的影响,培养众多知名学者,形成“施拉姆学派“传播学,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一文中指出: 传播至少需要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传播学,传播学者阿耶尔指出: 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传播学,传播与信息,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事物的运动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况和规律,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声波、电磁波、图像、文字、符号等)来使其他事物接受这些能被其他事物接受的、表征该事物并以此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存在状态、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况的信号,就是该事物向外发出的信息 广义的信息定义,即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传播学,传播学,传播的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学,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从传播的社会关系而言,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受传双方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系统传播学,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学,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系统:指的是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传播学,社会传播的基本类型: 人内传播 人际传播 群体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传播学,大众传播的特点,,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职业传播者,是一个传播组织整体或个人 2. 信息传播广泛、快速、连续、公开 3. 受众广泛、成分复杂 4. 可以进行产业化经营 5. 反馈具有积聚性传播学,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传播学,鲁曼与双重偶然性,尼克拉斯·鲁曼(Niklas Luhmann,1927年12月8日-1998年11月6日)是德国当代最为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贡献是发展了社会系统论。
双重偶然性:由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传播学,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通畅、信息系统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 传播隔阂: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之间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传播学,传播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它必须通过对社会信息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结构、功能、过程以及互动关系的考察、探索,发现和克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科学方法,找到社会信息系统良性循环的机制,由此来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这一点决定了传播学作为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性质传播学,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从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传播学,传播学十大必读经典著作,1、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 2、帕克的《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3、拉扎斯菲尔德的 《人民的选择》 4、哈罗德·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5、霍金斯报告《自由而负责任的传媒》 6、霍夫兰的《传播与说服》 7、维纳的《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 8、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学》 9、麦克卢汉的 《理解媒介》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传播学,本章要点,传播学,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是在动物传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人类传播与动物传播有本质的区别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是社会信息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过程,传播学,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 气味 发光 超声波 动作 声音,传播学,动物传播局限性 对自然界的被动适应 先天的本能行为 没有思维活动,传播学,劳动创造了语言 人类的进化:森林古猿、腊玛古猿 语言假说:汪汪理论、感叹理论、唱歌理论 劳动创造了语言: 人类特有的劳动的产物:直立行走、制造工具、分节化语言,传播学,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人类语言的五个特点(有音节区分、有逻辑性、有模仿力、能自主发音、能欣赏音声的节奏和旋律) 人类语言的本质概括(超越时空、无限灵活、发音经济、能动创造) 语言形成和信息系统体外化,传播学,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口语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时代 印刷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时代,传播学,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传播学,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传播学,传播媒介的进化与信息发展,美国传播学家A.哈特对传播媒介的发展史绘制了概略图 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 1 示现的媒介系统 2 再现的媒介系统 3 机器媒介系统,传播学,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托夫勒与第三次浪潮: 托夫勒在20多年前预见的未来是:跨国企业将盛行;电脑发明使SOHO(在家工作)成为可能;人们将摆脱朝九晚五工作的桎梏;核心家庭的瓦解;DIY(自己动手做)运动的兴起……时过境迁,如今我们才发现托夫勒的预言竟大多已成为了现实 20年前的《第三次浪潮》在打开国门之初给人们心灵造成的冲击,其影响至今仍然连绵不绝托夫勒在这本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托夫勒也许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直接财富,但他许给了人们一个梦想,多年以后,当年阅读托夫勒的年轻人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中流砥柱,托夫勒的思想或多或少仍在指引看他们“创造未来”传播学,信息社会的特点: ( 1 )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 2 )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纵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 3 )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 4 )交易不再主要局限在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传播学,迎接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二战后社会信息化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初级信息化阶段和高级信息化阶段 初级信息化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达到高度普及,个人的媒介也多样化 高级信息化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这个阶段的特点为: (1)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达,广播电视进入数字化、多频道和卫星跨国传播时代 (2)微型电脑普及到家庭,并迅速成为个人综合信息处理的媒介 (3)以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为代表的新传媒的发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现了融合的新趋势传播学,本章要点,传播学,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象征性社会活动,传播学,符号的定义与功能 能够表述或指代某种关系 信息的外在形式 信息的物质载体 信息表达和传播的基本要素 非人类所独有,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传播学,人类传播是交流和交换信息的行为,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则是信息的内容。
符号起着指代或表述意义的作用在事物X和事物Y之间,只要X能够指代或表述Y,那么X便是Y的符号,Y便是X的意义(永井成男) 符号的形式多种多样,凡是能够携带意义的事物,如声音、动作、表情、图片、影象等等,都属于符号范畴传播学,信号的性质 具有物理性质 与其表示的事物具有自然的因果性,一切自然符号都是信号 信号与其表示的事物之间通常具有一一对应的固定关系,符号(sign) ----信号(signal)和象征符(symbol),传播学,象征符的性质 具有人类语义性质 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 可表示具体事物,也可表示抽象事物 象征符不是遗传的,是通过传统、学习来继承的 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象征符可以分为示现型象征符、论述型象征符、认知性型象征符、价值型象征符,传播学,非语言符号的分类 语言和文字符号的伴生符---副语言 体态符号---动作、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 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等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语言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语言是人类传播最基本的符号体系语言符号包括口语和文字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