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木萨尔县第一中学创建体育特色实施(1).docx
8页吉木萨尔县第一中学创建体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阳光体育为载体,坚持“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宗旨,从自身特点出发,大胆探索和实践,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丰富内涵,着力抓好学校特色建设,在现有体育社团(田径、足球、篮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乒乓球等)的基础上,做大做强,使大课间活动更科学、规范、有效,从而带动其他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使教师、学生大面积参与学校体育运动,掌握技能,愉悦身心,锻炼身体,利用大课间普及、推广武术操、健美操、阳光跑操等团体活动,重点突现绳操精神文化,形成鲜明风格,提升办学品位,达到多点开花的最终目的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确立“健康第一”观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学校体育制度,科学管理,合理按排,提高现有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利用率,确保全校师生的活动时间,切实提高工作效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体质,以团队精神带动学生进步,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打造“体育教育特色”的品牌学校 二、历史背景与现状分析(一)、基本情况1、近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历届领导更是高度重视特色创建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创建校园文化,全面建设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学校也一直将创建活动纳入学校管理之中,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评选先进班级的参考内容,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全面开创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竞赛有成绩、社会有影响的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2、我校现有教职工212人,现有教学班41个,在校学生2222人,拥有两个标准的塑胶田径场,6个塑胶篮球场,6个排球场,羽毛球场6个,室内体操房1间,健身操室1间等运动场地;拥有60张室外和12张室内专用乒乓球台,跳高架、跳高海绵垫、杠铃、标枪、铅球和训练专用的橡皮带等体育器材,这些运动场地与器材为我校田径等项目的训练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我校创办体育特色学校提供了基本保证3、我校已按照国家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在完成教育部安排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将学校特色项目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在原有绳操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并发挥学校体育教育优势,积极开发其它体育校本必修课程课程、选修课程,做到专时专用,讲究实效4、师资雄厚成效明显,在教师培养上,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创建实施方案以及有关教育理论,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高,根据实验工作的需要,适时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参观、了解信息,掌握研究动态。
积极为特色教师创设施展特长的平台;健全机构,形成艺术教育科研网络;外聘内兼,壮大体育教师队伍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一支由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体育教育骨干、多名体育教学能手的教育师资队伍,我校体育教研组共有14名体育专职教师,5名高级教师,州级拔尖人才一人,自治区级田径教练3名,州级田径教练5名,州级篮球教练2人,州级先进工作者1名,州级骨干1人,县级骨干1人,优秀班主任3名近二十余年向高校输送了400余名优秀体育生这为我校体育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学校有专项体育经费,能保证课余体育训练和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5、学校将运动队训练列入学校整体体育工作计划之中,组建田径、篮球等运动代表队,采取各种措施确保训练时间、地点、人员和器材等落实到位运动队训练时间分课余训练(每周7次,每次60-90分钟)和假期集训,让我校的各项体育活动落到实处6、我校生源大都来自农村,在我们农村,有着大量优质的乡土体育活动资源如:跳皮筋、踢毽子、打陀螺、跳绳等等,都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传统体育游戏项目先天的优势和小学、初中阶段形成的历史基础为我校创建特色体育提供了生源优势,近年来,在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资源和活动形式,开展符合自己校情的“特色体育活动”,才能收到更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因此,学校决定传承这些体育项目,并利用2016年9月校60年庆典活动时,将向社会各界展示千人绳操汇演,进一步弘扬这些传统文化,抓住发展团体运动的契机,确定了“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并设想将绳操运动发展成为我校的一项品牌性的群体运动 (二)、取得成绩我校在州中学体育界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体育竞技项目多次获区州县级各类奖项:多年来我校田径队员200余人次代表昌吉州参加自治区田径比赛取得第一名15人次,第二名42人次、第三名68人次,我校也被昌吉州人民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奖单位 1988年至今州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共取得17次团体总分第一名,4次团体总分第二名州中学生篮球比赛均获得前六名,县级足球比赛多次获得冠军,县级羽毛球比赛名列前茅,百人花样跳绳在县级艺术节获得第一名县级教职工篮球比赛多次获得第一名这为我校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打下坚实的创建基础三)、存在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让学生更“安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孩子们逐渐远离了本该可以为他们带来无比快乐的那些体育游戏,有许多优质的体育活动资源正在慢慢地被“遗忘”现在,学生的体质状况也慢慢地减弱,出现了逐渐“虚弱化”的趋势。
随着孩子的家长对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以及“学习”问题的逐步重视,学生们过的大都是“在家圈养”的生活在教师队伍中,部分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内容懒于创新,对教学改革流于形式三、创建目标及原则 (一)、 创建目标:1、学校目标:以绳操运动为龙头,坚持体育竞赛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丰富竞赛内容,突出群众性和参与性,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运动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让全体学生都能参加运动中去充分挖掘体育竞赛的育人作用,实现体育竞赛与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体育教学、健康标准测试的有机结合精心设计竞技体育的训练:球类联赛、队列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冬季越野赛以及其他小型系列赛等体育赛事让绳操的精髓与学校的精神文化来构筑我校的特色,引领其他体育教育的持续发展,因此我们确立开发绳操校本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结合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体育特色初具趋形的基础上,我校以由点到面再到尖为出发点,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努力实现特色教育的新跨越,并逐步引向深入并拓宽领域,并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使师生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拓展成为我校的办学个性,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教师目标: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提升教师的课程创新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加强体育教师(教练员)队伍和体育梯队建设,做好体育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努力创造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3、学生目标:①集体目标:训练学生敢于吃苦的精神和拼搏的勇气,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能帮助学生改变行为随便、做事马虎的不良习惯;能使他们逐渐增强集体意识,增加凝聚力,养成热爱班级、维护集体利益的自觉习惯等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体育特长、提高学生身心素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教育均衡发展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得以形成,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力争接近100% ②体育竞赛与课余训练目标:坚持课余训练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发展在抓好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足球队训练的同时,实施课余训练拓展工程,建立非田径项目训练队教练员在全面提高自身训练水平的基础上,以强化学生纪律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吃苦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向高校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 创建原则1、独立性原则重视体育学科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针对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教师的专长出发3、多样性原则 校本课程开设的多样性程度越高,学生选择余地就越大,学校在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方面,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4、人文性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智慧和审美道德的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5、趣味性原则 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及步骤(一)第一阶段——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16、1、15——2016、2、29) 绳操是融趣味性、团队精神于一体的运动项目,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绳操运动在我校的普及和提高,营造浓郁的校园绳操文化氛围,我校拟定学校特色项目创建的工作目标具体如下:1.编制出一套比较完善的“绳操特色活动”学校校本课程教材,用于各年级学校课程教学时使用2.使学生了解“绳操”的历史渊源、健身功能等基本知识。
3.依托我校传统资源优势,组建好各年级运动队,集中优势力量加强训练,并根据我校实际,以“普及绳操运动”作为我校特色项目,使之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特色之一 4.确立教学内容,建立评价体系 5.在普及基础上,加强优秀团队的训练 6.积极组织校内、校际间切磋与交流 7.激发学生对绳操运动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团队精神,树立高尚的体育道德和勇敢顽强的良好作风 (二)第二阶段——建设学校特色阶段(2016、3、1——2017、7、31)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积极传承与探索“绳操文化”,以开发学生潜能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团队意识,形成学校特色具体如下: 1、拓宽该运动领域,促进绳操运动的普及和提高,使其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特色,并使其成为我校的一种广泛的群众性运动,积极打造“绳操特色传统学校”精品,强调教师的指导能力,促进学生团队精神,提高学生“没有完美个人,只有完美团队”的意识,带动其他体育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2、成立绳操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专题研究 ①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人人都参与“的模式,这既能发挥教师创新个性,又能形成教研组科研氛围和特色,既竞争又合作,这是帮助全体教师适应新课程教学,提高教师教学专题研究能力的有效措施,还容易出高质高效成果,使教研组充满凝聚力和魅力。
我们申报的州级研究课题《提高高二年级耐力素质的实施与研究》和《高一年级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已顺利结题,正准备申报州级课题《艺术绳操在德育教学中的渗透》②.以科研为延伸,促使组内成员共同协作科研兴教,科研兴校,这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关键,同时也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者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抓好教研组的课题研究建设,必须牢固树立教学科研意识,坚持课题研究实用主义,反对课题研究功利主义,积极倡导采用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建立符合学科特点和教师经验与需要的课题研究系统,能够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和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同时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与科研素养③发挥群体力量,共同推敲使所选课题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合理性课题的选择必须要科学合理,这就要求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我们教研组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即每天课间操结束后,大家在一起讨论一些新想法,时间大概半小时左右,这样既融洽了组员之间的关系,又时不时发现一些闪光点,久而久之,把这些闪光点集中起来,一个新的课题就从中产生3、将绳操运动拓展,纳入课程设置,形成绳操运动学校鲜明的办学风格,师生全员参与,使之成为我校办学一大亮点,扩大影响,提升素质教育的品位。
①利用我校体育走班制的教学特点,每节课利用15分钟的时间利用绳操进行热身训练,指导教师讲述基本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初步掌握准备运动、侧摇运动、单摇运动、整理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