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读后感1500字.docx
2页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读后感1500字作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曾国藩家书(精华本)读后感本书的作者唐浩明先生是国内“曾国藩研究”的第一人,所以对于我这种古文功底不好的人来说,唐先生的点评确实让我对原文有了更深的理解曾公家书里字里行间都是自己在读书、做人和治家等方面的经验和思考,处处是曾氏对家人的关怀和教诲,其中的很多道理仍然值得进人借鉴曾公生活在清朝的道光、咸丰和同治三朝年间,那个时代,清政府腐败无能,内有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外有各国列强的不断侵略,社会环境非常差就在那样一个礼乐制度分崩离析的时代,曾公仍然能以儒家知识分子“修齐治平”的理想严格要求自己以及教育家人,实在值得今人的敬佩抛开其政治上的功过不谈,曾公可算得上是晚晴一代教育大家。
很多教育大家信奉“微言大义”,说的话意思比较深,一般人一时难以理解,所以实践起来比较难而曾公不一样,他给家人提供的建议都极具操作性,比如在练字方面,他建议六弟“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他不是泛泛地说一句“勤练”,而是把怎么练,拿什么练,每日练多少都具体化了,这样操作性就很强在批评家人不足时,他很少板着面孔直接教训,而是借批评自己来温和地教导家人比如,在批评九弟曾国荃读书没有恒心时他说:“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事实上,曾氏自己并不缺乏恒心,就拿写日记这个习惯来说,他就坚持了几十年,一般人哪有这个恒心他说自己无恒心所以受害不小,其实是在委婉地批评九弟恒心不足,这样比直接批评更能让九弟接受现在有“做官当学曾国藩”之说,我认为不仅为官者要读读曾国藩,学学其“以做官发财为耻”的精神,我们学生也应好好品读曾公,学习其读书、修身、成长的经历,以“勤”为基,以“恒”为本,日日反思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随便摘取几段供诸君评览:读书:“纪泽看《汉书》,须以勤敏行之每日至少亦须看二十页,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说今日看半页,明日数页,又明日耽搁间断,或数年而不能毕一部。
如煮饭然,歇火则冷,小火则不熟,须用大柴大火乃易成也甲五经书已读毕否?须速点速读,不必一一求熟,恐因求熟之一字,而终身未能读完经书吾乡子弟,未读完经书者甚多,此后当力戒之诸外甥如未读完经书,当速补之,至嘱至嘱做人:“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庶渐渐务本而不习于淫泆矣至要至要,千嘱万嘱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俭,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之爱,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治家:“将来若作外官,禄入较丰,自誓除廉俸之外不取一钱廉俸若日多,则周济亲戚族党者日广,断不蓄积银钱为儿子衣食之需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