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真题 内环境及其稳态(原卷卷).docx
10页十年(2014-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6 内环境及其稳态〖2023年高考真题〗 1〖2022年高考真题〗 2〖2021年高考真题〗 4〖2020年高考真题〗 5〖2019年高考真题〗 5〖2018年高考真题〗 6〖2017年高考真题〗 7〖2016年高考真题〗 7〖2015年高考真题〗 8〖2014年高考真题〗 8〖2023年高考真题〗1.(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维生素D3可从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获取,也可在阳光下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而来,活化维生素D3可促进小肠和肾小管等部位对钙的吸收研究发现,肾脏合成和释放的羟化酶可以促进维生素D3的活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肾功能下降可导致机体出现骨质疏松B.适度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少年儿童的骨骼发育C.小肠吸收钙减少可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明显下降D.肾功能障碍时,补充维生素D3不能有效缓解血钙浓度下降2.(2023·海南·高考真题)我国航天员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顺利进入空间实验室,并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与工作航天服具有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下列有关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清除微量污染,减少航天员相关疾病的发生B.能阻隔太空中各种射线,避免航天员机体细胞发生诱发突变C.能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维持航天员的体温恒定不变D.能控制航天服内的压力,避免航天员的肺由于环境压力变化而发生损伤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节选)我们说话和唱歌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这属于随意呼吸运动;睡眠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人体仍进行有节律性的呼吸运动,这属于自主呼吸运动。
人体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部位体液中的O2、CO2和H+浓度变化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细胞能从血浆、 和淋巴等细胞外液获取O2,这些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机体功能系统的活动,是通过内分泌系统、 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实现的2)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动脉血中的CO2含量增大,pH变 ,CO2含量和pH的变化共同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还有实验发现,当吸入气体中CO2浓度过大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现象,原因是CO2浓度过大导致呼吸中枢 〖2022年高考真题〗1.(2022·重庆·统考高考真题)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D.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2.(2022·广东·高考真题)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血糖 C.肾上腺素 D.睾酮3.(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为研究中医名方—柴胡疏肝散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胃内容物进入小肠)的作用,科研人员设置4组实验,测得大鼠胃排空率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状态胃排空率(%)正常组健康大鼠55.80模型组患病大鼠未给药38.65柴胡疏肝散组患病大鼠+柴胡疏肝散51.12药物A组患病大鼠+药物A49.92注:药物A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A.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降低B.正常组能对比反映出给药组大鼠恢复胃排空的程度C.与正常组相比,柴胡疏肝散具有促进胃排空的作用D.柴胡疏肝散与药物A对患病大鼠促进胃排空的效果相似4.(2022·海南·统考高考真题)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动脉血氧分压从60mmHg降至20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5.(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人体中血红蛋白构型主要有T型和R型,其中R型与氧的亲和力约是T型的500倍,内、外因素的改变会导致血红蛋白一氧亲和力发生变化,如:血液pH升高,温度下降等因素可促使血红蛋白从T型向R型转变。
正常情况下,不同氧分压时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变化曲线如下图实线所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呈正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温升高时,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B.在肾脏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R型向T型转变,实线向虚线1方向偏移C.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实线向虚线2方向偏移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由T型向R型转变,有利于肌肉细胞代谢〖2021年高考真题〗1.(2021·重庆·高考真题)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脉滴注后,药物可经血浆、组织液到达靶细胞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C.体温的改变与组织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无关D.血浆渗透压降低可使红细胞失水皱缩2.(2021·福建·统考高考真题)运动可促进机体产生更多新的线粒体,加速受损、衰老、非功能线粒体的特异性消化降解,维持线粒体数量、质量及功能的完整性,保证运动刺激后机体不同部位对能量的需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粒体中分解释放大量能量 B.细胞中不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强度均相同C.衰老线粒体被消化降解导致正常细胞受损 D.运动后线粒体的动态变化体现了机体稳态的调节3.(2021·重庆·高考真题)人线粒体呼吸链受损可导致代谢物X的积累,由此引发多种疾病。
动物实验发现,给呼吸链受损小鼠注射适量的酶A和酶B溶液,可发生如图所示的代谢反应,从而降低线粒体呼吸链受损导致的危害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呼吸链受损会导致 (填“有氧”或“无氧”)呼吸异常,代谢物X是 2)过程⑤中酶B的名称为 ,使用它的原因是 3)过程④将代谢物X消耗,对内环境稳态的作用和意义是 〖2020年高考真题〗1.(2020·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正常人体体温的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日节律下列有关体温日节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因年龄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 B.是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种表现C.通过神经调节来维持 D.有利于机体适应昼夜变化2.(2020·山东·统考高考真题·多选)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2019年高考真题〗1.(2019·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2.(2019·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2019·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激素只通过组织液运输到靶细胞 B.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的场所是内环境C.淋巴细胞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组织液中的pH是相对稳定的4.(2019·海南·统考高考真题)人体血液中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1)通常,成人体内生成红细胞的场所是 ;成熟红细胞不能合成血红蛋白,其原因是 2)金属元素 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原料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分子的多肽链上发生了 3)无氧呼吸是成熟红细胞获得能量的途径,无氧呼吸产生能量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4)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会大量渗出细胞外液,通常需要给患者输入 (填“红细胞悬浮液”或“血浆”)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2018年高考真题〗1.(2018·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化道中的营养物质经内环境进入肌细胞B.尿素在排泄系统中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C.肝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D.经呼吸系统进入血液的氧气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运输2.(2018·海南·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3.(2018·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4.(2018·上海·高考真题)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
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内环境通过 调节和 调节实现相对稳定2)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