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公鹅》备课建议.docx
5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白公鹅》备课建议 1课文简说 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写鹅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理的特点:不仅每一步都掂量着走,即使是遇到狗,也不举步奔跑;写鹅的活动,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不仅声势大──翅膀有力、嗓门大,而且与人抢占水面、公然吞食鱼饵,真是率性而为,毫无顾忌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两位作家对白鹅的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点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有以下三点1)行文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白鹅》的线索更加清晰一些,它以过渡段统领全文,再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上叙述鹅高傲的特点;《白公鹅》则以"海军上将突出鹅的派头,接着描写这只白公鹅走路"慢条丝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2)在描写方法上,两篇课文都非常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
并没有仅仅把鹅当作动物来写,而是更多地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鹅的形象变得可亲了,鲜活了,使人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3)都善于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白鹅》的虽然口口声声言其"架子十足,是"鹅老爷,言语间却流露出无法掩饰的亲昵,《白公鹅》中写道:"有多少次,它径直把我罐头筒里的鱼饵咽进了肚里,有时还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的无可奈何中同样透出了对鹅满心的喜爱另外,的语言都风趣幽默,用词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1)语言风格不同由于国籍不同,民族不同,两位作家的语言也带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如,前者把鹅称作"鹅老爷,后者说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读来给人以不同的形象感2)叙述的语气不同虽然两位都是非常喜欢鹅的,但从叙述中,却能感觉到不同的语气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揶揄,如"我们的鹅老爷,"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这在课文很多地方都有体现,如,"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军衔是用来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如元帅、将官、校官;"荣膺指光荣地接受或承当,如,"荣膺战斗英雄的称号;"攀谈的意思是拉扯闲谈用海军上将来比白公鹅,突出了白公鹅的特点──有派头"板正的姿势"攀谈的腔调,都是拟人的写法,这样写不仅形象,而且能使我们感受到对鹅的欣赏和喜爱 ②当白鹅在浅水滩里挺直身子、扇动起两只长长的有力的翅膀时,水面上便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芦苇也会沙沙作响 "涟漪指细小的波纹这句话说明鹅的翅膀强健有力,有力到什么程度呢?水面上都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芦苇都会"沙沙作响 ③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属于它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年斯焦普卡──他愿意的话,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这是调侃的话对近似"霸道的鹅,虽然无可奈何,却不憎恨它,之所以这样说,是出于一种喜爱因为喜爱,才留心鹅的一举一动,做种种的遐想,用人的心理去推测鹅的心理,更突出了鹅的行为的放肆,增加了幽默的效果,使人觉得很好笑,很有趣。
在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破折号破折号主要有三种作用:一是表示解释说明,二是表示声音延长,三是表示话题转移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都有突然转移话题的作用:刚开始叙述的主体是"它,后来突然改变了角度说"他,接着又说"它,因此用破折号 (2)对词语的理解 慢条丝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掂量:斟酌在课文中指白公鹅走路不紧不慢,好像每一步都要想好才落脚 举步:迈步 官司:诉讼这里指与鹅争水面的事 径直: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文中指白公鹅直接去吃鱼饵,毫无顾忌 勾当:读gu dng,常指坏事情文中指白公鹅吃鱼饵的事情 主宰: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在文中指白公鹅认为自己掌握着整条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白鹅》的特点,再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然后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感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可以先从内容入手,说说自己发现了白公鹅都有哪些特点,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然后再交流"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异同。
应当注意的是,受年龄、阅读能力的限制,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体会不一定很全面,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但也不能要求过高 要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学生读懂这篇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着读《白公鹅》和《白鹅》这两篇课文中相似的部分,让学生领略同一个意思用不同方式表达的奇妙 朗读课文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直奔鱼竿中的"奔读bn,是"直向目的地走去的意思 课后,建议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编选的《白公鹅》后半部分 第 5 页 共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