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提升核心素养 动量、冲量、动量定理(解析版).docx
15页第六章 碰撞与动量守恒定律考查内容自主命题卷全国卷考情分析动量 动量定理2021·湖南卷·T22019·北京卷·T242020·全国卷Ⅰ·T142019·全国卷Ⅱ·T252018·全国卷Ⅰ·T142018·全国卷Ⅱ·T152018·全国卷Ⅲ·T25动量守恒定律2021·山东卷·T112021·广东卷·T132021·河北卷·T132020·江苏卷·T12(3)2020·北京卷·T132019·江苏卷·T12(1)2018·天津卷·T9(1)2018·海南卷·T142021·全国乙卷·T142020·全国卷Ⅱ·T212020·全国卷Ⅲ·T152018·全国卷Ⅱ·T24动量和能量的综合2020·天津卷·T112020·山东卷·T182018·全国卷Ⅰ·T24实验:验证动量定理2021·江苏卷·T112020·全国卷Ⅰ·T23试题情境生活实践类安全行车(安全气囊)、交通运输(机车碰撞、喷气式飞机)、体育运动(滑冰接力、球类运动)、火箭发射、爆炸、高空坠物学习探究类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斜槽末端小球碰撞6.1动量、冲量、动量定理一、动量、动量变化、冲量1.动量(1)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2)表达式:p=mv.(3)方向: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2.动量的变化(1)因为动量是矢量,动量的变化量Δp也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改变量Δv的方向相同.(2)动量的变化量Δp,一般用末动量p′减去初动量p进行矢量运算,也称为动量的增量.即Δp=p′-p.3.冲量(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2)公式:I=Ft.(3)单位:N· s.(4)方向: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二、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在一个运动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合力的冲量.2.公式:mv′-mv=F(t′-t)或p′-p=I.3.动量定理的理解(1)动量定理反映了力的冲量与动量变化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合力的冲量是原因,物体的动量变化量是结果.(2)动量定理中的冲量是合力的冲量,而不是某一个力的冲量,它可以是合力的冲量,可以是各力冲量的矢量和,也可以是外力在不同阶段冲量的矢量和.(3)动量定理表达式是矢量式,等号包含了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两方面的含义.对动量和冲量的理解1.动能、动量、动量变化量的比较动能动量动量变化量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物体末动量与初动量的矢量差定义式Ek=mv2p=mvΔp=p′-p标矢性标量矢量矢量特点状态量状态量过程量关联方程Ek=,Ek=pv,p=,p=联系(1)都是相对量,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通常选取地面为参考系(2)若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则动量一定也发生变化;但动量发生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发生变化2.冲量的三种计算方法公式法利用定义式I=Ft计算冲量,此方法仅适用于计算恒力的冲量,无须考虑物体的运动状态图像法利用F-t图像计算,F-t图像围成的面积表示冲量,此法既可以计算恒力的冲量,也可以计算变力的冲量动量定理法如果物体受到大小或方向变化的力的作用,则不能直接用I=Ft求变力的冲量,可以求出该力作用下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由I=Δp求变力的冲量3.冲量与功的比较冲量功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单位N·sJ公式I=Ft(F为恒力)W=Flcos α(F为恒力)标矢性矢量标量意义(1)表示力对时间的累积(2)是动量变化的量度(1)表示力对空间的累积(2)是能量变化多少的量度共同点都是过程量,都与力的作用过程相互联系例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沿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向上滑动,经过时间t1,速度为零并又开始下滑,经过时间t2回到斜面底端,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始终为Ff,重力加速度为g.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对滑块的总冲量为mg(t1+t2)sin θB.支持力对滑块的总冲量为mg(t1+t2)cos θC.合外力的冲量为0D.摩擦力的总冲量为Ff(t1+t2)【答案】B【解析】 重力对滑块的总冲量为mg(t1+t2),A项错误;支持力对滑块的总冲量为mg(t1+t2)cos θ,B项正确;整个过程中滑块的动量发生了改变,故合外力的总冲量不为0,C项错误;上滑过程和下滑过程摩擦力的方向相反,故若以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摩擦力的总冲量为Ff(t2-t1),D项错误.一质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对其施加水平外力F,力F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2 s末,质点的动量为0B.第2 s末,质点的动量方向发生变化C.第4 s末,质点回到出发点D.在1~3 s时间内,力F的冲量为0【答案】D【解析】 由题图可知,0~2 s时间内F的方向和质点运动的方向相同,质点经历了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和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所以第2 s末,质点的速度最大,动量最大,方向不变,故选项A、B错误;2~4 s内F的方向与0~2 s内F的方向不同,该质点0~2 s内做加速运动,2~4 s内做减速运动,所以质点在0~4 s内的位移均为正,第4 s末没有回到出发点,故选项C错误;在F-t图像中,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力F的冲量,由题图可知,1~2 s内的面积与2~3 s内的面积大小相等,一正一负,则在1~3 s时间内,力F的冲量为0,故选项D正确.如图所示,学生练习用头颠球。
某一次足球静止自由下落80 cm,被重新顶起,离开头部后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仍为80 cm已知足球与头部的作用时间为0.1 s,足球的质量为0.4 kg,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头部对足球的平均作用力为足球重力的10倍B.足球下落到与头部刚接触时动量大小为3.2 kg·m/sC.足球与头部作用过程中动量变化量大小为3.2 kg·m/sD.足球从最高点下落至重新回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力的冲量大小为3.2 N·s【答案】C【解析】 足球自由下落80 cm时的速度为v1,时间为t1,有v1==4 m/s,t1==0.4 s,反弹后做竖直上抛运动,而上升的最大高度也为80 cm,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上抛的初速度v2=v1=4 m/s,上升的时间t2=t1=0.4 s;对足球与人接触的过程,Δt=0.1 s,取向上为正,由动量定理有(-mg)·Δt= mv2-(-mv1)=Δp,解得=36 N,Δp=3.2 kg·m/s,即头部对足球的平均作用力为36 N,而足球的重力为 4 N,则头部对足球的平均作用力是重力的9倍,此过程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为Δp=3.2 kg·m/s,故A错误,C正确;足球刚接触头部时的动量为p1=mv1=1.6 kg·m/s,故B错误;足球运动的全过程,所受重力的冲量为IG=mg(t1+Δt+t2)=3.6 N·s,故D错误。
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1.对动量定理的理解(1)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这种情况下,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2)动量定理的表达式Ft=p′-p是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公式中的F是物体或系统所受的合力3)由Ft=p′-p得F==,即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2.应用动量定理解释的两类物理现象(1)当物体的动量变化量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Δt越短,力F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Δt越长,力F就越小,如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易碎,而掉在沙地上不易碎2)当作用力F一定时,力的作用时间Δt越长,动量变化量Δp越大,力的作用时间Δt越短,动量变化量Δp越小3.用动量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例题2.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发生剧烈碰撞,车内的安全气囊会被弹出并瞬间充满气体.若碰撞后汽车的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减小为零,关于安全气囊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B.减少了碰撞前后司机动量的变化量C.将司机的动能全部转换成汽车的动能D.延长了司机的受力时间并增大了司机的受力面积【答案】D【解析】 汽车剧烈碰撞瞬间,安全气囊弹出,立即跟司机身体接触.司机在很短时间内由运动到静止,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由于安全气囊的存在,作用时间变长,据动量定理Δp=FΔt知,司机所受作用力减小;又知安全气囊打开后,司机受力面积变大,因此减小了司机单位面积的受力大小;碰撞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内能.综上可知,选项D正确.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如果质量为m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h(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此后经历时间t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量,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空气阻力,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 )A.+mg B.-mgC.+mg D.-mg【答案】 A【解析】 安全带对人起作用之前,人做自由落体运动;由v2=2gh可得,安全带对人起作用前瞬间,人的速度v=;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量时,人的速度为零;从安全带开始对人起作用到安全带伸长量最大,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可得(mg-)t=0-mv,故=+mg=+mg,故选项A正确.将质量为m=1 kg的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现在物块上施加一个平行于水平地面的恒力F=10 N,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作用4 s后撤去F.已知g=10 m/s2,对于物块从静止开始到物块停下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物块运动的时间为6 sB.整个过程物块运动的时间为8 sC.整个过程中物块的位移大小为40 mD.整个过程中物块的位移大小为60 m【答案】B【解析】 在整个过程中由动量定理得Ft1-μmgt=0,解得t=8 s,选项A错误,B正确;在物块前4 s运动的过程中由动量定理得Ft1-μmgt1=mv,解得v=20 m/s,因物块加速和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都为==,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为,则物块的总位移x=t=×8 m=80 m,选项C、D错误.动量定理与微元法的综合应用1.流体类“柱状模型”问题对于流体运动,可沿流速v的方向选取一段柱形流体,设在极短的时间Δt内通过某一横截面S的柱形流体的长度为Δl,如图所示。
设流体的密度为ρ,则在Δt的时间内流过该截面的流体的质量为Δm=ρSΔl=ρSvΔt,根据动量定理,流体微元所受的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该流体微元动量的增量,即FΔt=ΔmΔv,分两种情况:(1)作用后流体微元停止,有Δv=-v,代入上式有F=-ρSv2;(2)作用后流体微元以速率v反弹,有Δv=-2v,代入上式有F=-2ρSv22.微粒类“柱状模型”问题微粒及其特点通常电子流、光子流、尘埃等被广义地视为“微粒”,质量具有独立性,通常给出单位体积内粒子数n分析步骤(1)建立“柱体”模型,沿运动的方向选取一段微元,柱体的横截面积为S(2)微元研究,作用时间Δt内一段柱形流体的长度为Δl,对应的体积为ΔV=Sv0Δt,则微元内的粒子数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