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子反应课件范文.doc
8页离子反应课件范文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能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极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而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解理论又没有学习,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难度而《离子反应》又是重要的化学用语,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教科书通过[实验2—1]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Ba2+和SO42-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然后通过[实验2—2]和四组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引导学生更深入的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最后通过[实验2—3]总结出溶液中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了解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离子反应的本质;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方法 4、学会一般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2、在学习离子反应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学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可设计方法如下:实验引入→引导分析→设疑→学生讨论、分析→归纳→设疑→实验验证→总结→练习反馈 三、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情景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探究、归纳法: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实验、归纳,最终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有助于学生掌握离子反应 四、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因此在本节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实验来导出问题,解决问题新课引入用实验,知识的巩固、升华用实验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发挥化学实验最大作用,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上 2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已知到、由个别到一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的目的 五、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 1、用实验导入新课: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电解质,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并不容易掌握,若从定义上复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但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入,他们还非常薄弱故设计以下两组实验: 实验:a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b盐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讨论、总结:得出离子反应的概念 多媒体演示:播放FLASH动画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 (后教师强调对定义理解) 目的:这样导入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并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2、突破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写拆删查 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拆”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 引导:和学生一起分析教材“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说明无论是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只要是酸碱盐电解质,溶于水的部分都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它们之间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举例:CaCO3和盐酸溶液反应 CaCO3不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写成化学式,但它是电解质,参加反应的是离子 设问:(1)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盐酸其离子方程式如何写? (2)石灰乳中加入盐酸呢? (3)我们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哪些物质的化学式不能拆成离子形式,哪些必须拆呢?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氧化物,单质,气体等用化学式表示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后让学生练习) 在此,使学生所掌握知识具体化通过“引导→设问→讨论→总结→练习”五步曲,攻克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设问:第四步“查”也不容忽视,应检查什么? 举例:判断正误(1)Fe2++Cl2=Fe3++2Cl-(2)Cu+8H++2NO3——==3Cu2++2NO↑+4H2O (组织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最后归纳总结) 结论:检查(1)质量守衡(2)电荷守衡(3)电子得失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从具体问题上找出答案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3、练习:设问:(1)硫酸溶液能否导电?(2)能否用实验来证明? (学生提出几个方案,分析,比较然后展示实验装置并演示小灯炮发亮) (3)在此硫酸溶液中加入什么物质能使电灯变暗并最终熄灭? (师生共同分析提出的几个方案,如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钡等) 实验验证:(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后得出结论并完成离子方程式) 目的:利用这一系列实验和扩散性、有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产生多种独创性的想法,变习惯性单纯吸收为主动思考,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且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4、总结:对于离子方程式定义的总结,可与化学方程式定义进行对比,使定义进一步深化强调本节重点,难点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着重是第二步和第四步一些书写过程中的注意点并说明并不是所有电解质之间都能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不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反应就不能表示如浓硫酸和固体氯化钠反应,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体现事物发展规律中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5、应用:(1)中学阶段主要应用在离子的分离和检验。
如: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和卤素离子的检验等2)离子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研、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如:分离分析,水的净化,电镀,医药,染料,“三废”处理和生命活动等通过介绍,让学生爱护环境,改造环境,有成就感和责任感 6、巩固练习然后布置课后作业 用几个不同层次、有发散性的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从练习中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 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 一、离子方程式 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示某一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四步:写拆删查 三、对比概念: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四、应用: 离子反应课件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