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1).doc
47页1附件 1-5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前 言《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要求(必修模块)》以教育部颁布 的《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针对我省普通高中历史学 科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各模块专题的“内容标准”提出较明确、具体的学习 要求以及相应的教学建议每个模块先综述其课程目标,然后通过 “内容标准——学习要求——教 学建议”三个栏目,具体解读和阐释每个专题的内容标准、学习要求和教学 建议 “内容标准”是教师探求教学目标的源头,本书采取直录的方式,方便 教师对应检索 “学习要求”按课采用表格的形式,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列出, 提出学生学习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帮助教师把握教学的尺度,提示教师要完成 的教学任务其中“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在本模块学习期间要达到的要求, 属于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或模块测试所要求的范围发展要求”是部分学 生特别是有志于向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发展的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期间要达到的 要求,是教师要进一步完成的教学任务,“发展要求”内容暂不列入高中学业 水平测试范围 在“教学要求”中,对历史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按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既定的能力层次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表示,如: 识记层次的“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等; 理解层次的“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 应用层次的“分析”、“评价”、“探讨”、“比较”、“讨论”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采用“体会”、“认识”、“感受”、 “感悟”等心态词汇,以明确在这一维度的目标 “教学建议”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建议,其中借鉴 了省内外课改一线教师成功的教学实践,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并对模块中某 些不作课堂教学要求的内容提出处理意见必修(必修(I I))1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历史》必修(I)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政 治活动本身丰富而复杂,并且总是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和相互制约人类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的政治 事件及重要人物因此,了解这些制度、事件和人物,探讨其在人类文明演进2历程中的作用与影响,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是我们了解人类政治活动的重要目 标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通过学习,要能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 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过程与 方法目标上,要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 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理 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此进行科学的评 价与阐释。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要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 的人生理想;要懂得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和借鉴中外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 果,提升民主法治意识,增强个人的公民素养 实际上,上述三方面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要基于对政治制度、政 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的了解,掌握技能和方法,培养和熏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样的三维目标是通过九个贯通古今、关联中外的学习专题来承载的所以, 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把握每个专题的 教学深度与广度,落实每一个专题教学的三维目标,以保证高中历史课程总体 目标的实现2 2、教学要求、教学要求内容标准内容标准学习要求学习要求一一 级级二级二级课次课次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发展要求教学建议教学建议了解宗法 制和分封制 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 的特点一 中国 早期 政治 制度 的特 点1.了解宗法制 和分封制的基本内 容及其关系,分析 它们在当时所起的 作用 2.认识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了解“家天 下”制度的开始和 “商朝的政治特点” 2.通过对宗法 制度相关内容的学 习,分析其对中国 社会产生的影响。
1.注意分析分封制和 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系, 作为周王朝的主要政治制 度,维护了当时周王朝的 统治,也突出反映了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中国早期国家出 现的突出标志”部分由各 学校根据自身情况自行确 定是否选学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知道“始 皇帝”的来 历和郡县制 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 代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 及其影响二 走向 “大 一统” 的秦 汉政 治1.了解秦的统 一 2.知道皇帝制 度创立和郡县制建 立的史实 3.知道“汉承 秦制”的概念 4.结合秦朝中 央集权制度建立的 史实,正确评价秦 朝中央集权制度1.知道秦朝的 “三公九卿”制和 “朝议”制度 2.体会中央集 权制度对国家稳定 和统一的重要意义1.补充秦初 “分封 与郡县之争” ,从郡县制 建立背景的角度以加深学 生对郡县制的理解和认识, 并适当地与分封制作简要 比较 2.将“汉武帝设刺史” 部分调至第三课学习 3.将第三课的“法令 出一”部分调至本课学习3列举从汉 到元政治制 度演变的史 实,说明中 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特点三 君主 专制 政体 的演 进与 强化1.列举汉代中 央“中朝”的形成、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分割相权的措 施等史实,说明中 国古代中央政治制 度演变的特点。
2.列举汉代州 的设置和元朝行省 制度等史实,说明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 制度演变的特点 3.知道世官制、 察举制和科举制1.了解中国古 代选官制度的变化, 说明选官制对社会 发展的影响 2.了解秦、汉、 唐、宋、元朝的监 察体制,说明古代 监察体制的作用1.注意从中央政治制 度和地方政治制度两个方 面做纵向的概括,以把握 历史的演变特点 2.通过分析汉到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理解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3.将“法令出一”部 分调至第二课学习了解明朝 内阁、清朝 军机处设置 等史实,认 识君主专制 制度的加强 对中国社会 发展的影响四 专制 时代 晚期 的政 治形 态1.了解明朝废 丞相、设内阁的史 实 2.了解清朝设 置军机处的史实 3.认识君主专 制制度的加强对中 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归纳中国古 代君主专制中央集 权制度确立和发展 的基本线索,明确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的含义,感受专治 的诸多弊端 2.认识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制度对 中国历史发展的影 响 3.知道明清 “改土归流”的措 施及其在西南地区 产生的影响1.进行专题总结,明 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含 义、归纳其确立和发展的 基本线索、认识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 发展的影响。
2.“清朝的边疆政策” 一目中除“改土归流”的 相关知识外,由各学校根 据自身情况自行确定是否 选学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列 强的侵华史 实一 列强 入侵 与民 族危 机1.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 方列强发动的主要 侵华战争 2.结合《南京 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的 主要内容,说明西 方列强侵华给中华 民族带来的深重灾 难知道划分“势 力范围”和“门户 开放”政策的主要 内容及对中国的危 害1.注意将中国近代史 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 宏观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2.通过不平等条约具 体内容的分析,指导学生 归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形成的过程和阶段性 特点近 代 中 国 维 护 国 家 主 权 的 斗 争概述中国 军民反抗外 来侵略斗争 的事迹,体二 中国 军民 维护1.知道三元里 抗英、左宗棠收复 新疆、黄海海战、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1.概述“左宗 棠收复新疆” 2.认识中国军 民抗御外敌、坚决1.注意从列强侵华和 人民抗争两个角度构建中 国近代史主线:一是西方 列强的侵华和中国半殖民4会中华民族 英勇不屈的 斗争精神国家 主权 的斗 争争。
2.概述义和团 反帝运动和中国军 民抗击八国联军的 斗争事迹 3.体会中国近 代爱国军民为维护 国家主权和民族尊 严的不屈不挠的斗 争精神维护国家主权是列 强未能把中国变为 其殖民地的主要原 因地化的形成和加深;二是 中国军民的抗争和救国探 索 2.可利用教科书所提 供资料,援引一些历史影 视资料片段,再现历史场 景,使学生体会爱国军民 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 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 的斗争精神,以激发他们 对这段历史的亲近意识, 激活课堂思维 列举侵华 日军的罪行, 简述中国军 民抗日斗争 的主要史实, 理解全民族 团结抗战的 重要性,探 讨抗日战争 胜利在中国 反抗外来侵 略斗争中的 历史地位三 伟大 的抗 日战 争1.列举九一八 事变、七七事变和 南京大屠杀等侵华 日军的罪行 2.概述中国军 民抗日救亡运动的 重大事件 3.简述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建立的 史实、中共全面抗 战路线感悟全民 族团结抗战的重要 性 4.知道正面战 场和敌后战场的主 要史实 5.探讨抗日战 争胜利的历史地位1.了解中国共 产党第七次全国代 表大会 2.探讨抗日战 争在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中的历史地位1.本课贯穿着全民族 团结御侮这一主线:中国 军民由抗日救亡运动发展 到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 战的主要表现和最终结果。
2.引导学生客观地评 价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3.注意历史与现实的 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确立 这样的认识:牢记历史并 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 有不忘过去、吸取教训, 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还要让学生深切理解“落 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 从而形成对国家、民族的 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 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 生理想 近 代 中 国 的 民 主 革 命了解太平 天国运动的 主要史实, 认识农民起 义在民主革 命时期的作 用与局限性一 太平 天国 运动1.知道太平天 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金田起义、定都天 京、天京事变、太 平天国运动的失败2.知道《天朝 田亩制度》 、 《资政 新篇》的内容1.了解太平天 国运动的背景 2.简述《天朝 田亩制度》 、 《资政 新篇》的影响 3.认识农民起 义在民主革命时期 的作用与局限性1.联系“鸦片战争” 的相关知识,适度引入列 强侵华的史料,帮助学生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 背景,指导学生从阶级矛 盾、民族危机等方面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2.太平天国的“北伐、 西征和天京突围三次战役”5部分由各学校根据自身情 况自行确定是否选学。
简述辛亥 革命的主要 过程,认识 推翻君主专 制制度、建 立中华民国 的历史意义二 辛亥 革命1.知道中国同 盟会成立、 “保路 运动” 、武昌起义 爆发、中华民国成 立、清帝退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颁布等史实 2.认识辛亥革 命在推翻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中华民 国的历史意义1.认识辛亥革 命的历史意义 2.体会孙中山 等革命者前赴后继 的献身精神1.利用《武昌起义形 势图》 、 《清王朝分崩离析 图》等地图资料,提供 “武昌起义—革命扩展— 成立民国”的线索,引导 学生归纳辛亥革命的主要 过程 2.“同盟会成立后的 武装起义”部分由各学校 根据自身情况自行确定是 否选学 1.概述五 四运动和中 国共产党成 立的史实, 认识其对中 国社会变革 的影响 2.概述中 国共产党领 导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 主要史实, 认识新民主 主义革命胜 利的伟大意 义三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1.知道五四运 动的导火线及五四 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的表现 2.了解中国共 产党一大、二大的 召开及其意义 3.了解国共合 作与北伐战争、 “工农武装割据” 、 红军战略转移、国 共合作抗日以及人 民解放战争等中共 领导的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主要史实及 意义。
1.从国际、国 内两方面分析五四 运动爆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