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docx

38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45281180
  • 上传时间:2023-03-1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9.08KB
  • / 3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日期:2012-11-29]来源: 作者:[字体:大 中 小]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上)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从十七岁就参加教育工作,直至逝世,在长达35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始终坚持执教一门课,始终坚持深入课堂听课,始终坚持教育理论的学习与钻研,始终坚持密切联系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际开展教育研究和教育创新,提出了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影响极大苏霍姆林斯基1918年9月28日诞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进本村小学上学,1933年从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进入克列明楚克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学习,翌年毕业1935年,17岁的苏霍姆林斯基返回母校,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他一边努力工作,一边以函授的方式学完了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的母校)语言文学系的课程,于1938年从函授班毕业,获得中学教师资格1939年9月至1941年7月,苏霍姆林斯基在离家不远的区中心镇的一所完全中学当语文教师兼教导主任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苏霍姆林斯基奔赴前线,任连指导员1942年在战斗中负重伤,伤愈后,两块弹片一直残留在他的胸部未取出。

      1942年6月复员时,他主动提出重返教育岗位开始任中学校长,后来调往家乡任区教育局长,全力以赴投入战后学校的恢复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热爱教学第一线的火热生活,主动申请调回学校工作1948年他被任命为农村中学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从此他一直工作在这一岗位上,直到1970年9月2日去世,历时23年其间,苏联各地的许多师范学院都邀请他去工作,甚至波尔塔瓦师范学院院长、他的学位导师也亲临帕夫雷什,动员他去基辅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献身农村教育的誓言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现象细致敏锐的观察者,持之以恒的研究者他身为校长,始终兼教一门语文课,几十年不断地研究这门课的教学问题他曾试办六岁儿童预备班,接着又从一年级到十年级,连续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在十年内跟踪观察和研究了学生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期的各种表现他先后为3700名左右的学生作了观察记录,他能指名道姓地说出25年中178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的成长过程他深入观察,细心记录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的现象,认真思考,不断提炼升华他勤于学习,广泛阅读了文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每天早晨五点至八点从事写作,白天则亲自上课、听课和当班主任,晚上整理笔记,思考一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几十年如一日。

      他的教育研究,始终是建立在积累大量事实的坚实基础上的苏霍姆林斯基既是校长,又是任课的普通教师;既教一门学科,又当班主任;既是实际教育工作者,又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专家这就有助于他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全面地考察教育现象,把学校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现象放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关系中进行综合的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始终密切联系学校教育的具体实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教育的新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作出新的理论概括,避免了实践中和理论上的片面性因此,他的教育著作,既有着现实的生动形象性,又有着理论上的鲜明独创性,既有大量生动活泼的事例,又有深思熟虑的理论概括,被人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苏联教育界认为他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长达三十年的“教育实验”,他所领导的那所普通的农村十年制学校——帕夫雷什中学是一所“教育学实验室”,他的著作是近几十年罕见的“先进教育经验的完整地总结”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苏霍姆林斯基的辉煌成就带给他很高声誉1957年他39岁时被选为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59年荣获功勋教师称号他还获得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奖章和马卡连柯奖章。

      不少国家的教育领导机构和有影响的专家及学术团体,纷纷邀请他出国讲学1968年他再次当选为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同年6月被选为全苏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并荣获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苏霍姆林斯基虽然只活了52岁,但给世界教育事业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一生撰写了41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文艺作品他的作品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发行他的重要著作大都已译成中文,受到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他的主要著作有:《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帕夫雷什中学》、《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培养集体的方法》、《学生的精神世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等等其中,《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一书,获乌克兰共和国国家奖和乌克兰教育协会一等奖,连续重印二十多次,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他逝世后,苏联教育部和乌克兰教育部分别编选了五卷本和三卷本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集》苏霍姆林斯基总爱说的一句话是:“人生下来,并不是为了像无人问津的尘埃那样无影无踪地消失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这种充满激情的话语也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本人的写照他作为一位有独创精神的教育家被载入世界教育的史册。

      第一节 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概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苏霍姆林斯基认真考察了教育史上关于人的发展的种种思想,从古希腊“身心既美且善”的追求到文艺复兴时期乐观坚强、勇于怀疑的理念,从资产阶级努力铲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鸿沟的探索到民主主义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民造福的实践,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全面发展的深刻阐述,正是在这样深广的历史背景上,他根据苏联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实践,创造性地将“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融合在一起,提出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认为个人全面发展思想是“共产主义教育的中心思想”,是学校教育的理想和目标,这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结合在一起的新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即把教育看作由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有机地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统一的整体一、全面和谐发展思想的主要内涵什么是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对此作了许多的阐述。

      他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造就个体的人的丰富性,把高尚的道德信念、道德品质、审美价值、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文明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进一步指出:“真正的全面发展——指一个人贡献给社会的东西跟他从社会所取得和消费的东西之间的和谐如果不去发展一个人对劳动的需要(这是最重要的需要),那么充分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就是不可思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不意味着每个人只是受别人的教育,一个人对于理想的积极追求,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思想的社会方面和教育学方面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1]在这些论述中,他强调了全面发展就是造就个体的丰富性,享受社会财富与为社会劳动贡献的和谐统一,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和谐统一在《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一文中,他又指出:“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 [2]他认为现实中教育所存在的诸多弊端,其根源就在于人的表现的片面性、畸形的单方面性,在许多学校里,知识的评分成了人的表现的唯一领域,这不但与教育的本质相违背,而且也极为有害于青年的成长。

      因此,他谆谆告诫学生:“知识对你来说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单单是为了你将来的职业,并不单单是为了你毕业以后考上大学,而首先是为了你能享受一个劳动者的丰富的精神生活;不管你是当教师还是当拖拉机手,但你必须是一个文明的人,是你的子女的明智的和精神上无比富有的教育者 [3]到了晚年,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这部总结自己30多年普通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著作中,对此又作了更为集中、全面的阐述:“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全面和谐的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能力与需求的协调赋予人充实的精神生活,可以使他体会和感受到其中的幸福和谐的发展意味着人显示为: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中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 [4]可以说,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关注受教育者幸福生活的教育目的与实施德智体美劳诸要素的教育过程的有机统一,是认识客观世界与人的自我表现两种职能的有机统一,是知情意行等诸心理方面发展的有机统一,是物质与精神财富上创造与享用、贡献与消费的有机统一。

      其核心之处就是,他始终把孩子的人生幸福、精神丰富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反复地告诫人们时刻不能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 [5]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读着这些精辟的论述,自当会引发我们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积极的行动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在评价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发展理论时说:“我觉得当前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深刻意义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和谐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不是非常切合我们的实际吗?” [6]二、德育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在《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一书中说:“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每一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这样一种情况,即人的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

      ……教育者在这种和谐里,应看到这样一些方面,诸如道德的、思想的、公民的、智力的、创造的、劳动的、审美的、情感的、身体等的完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份是道德 [7]他认为,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时它又是人的个性的一个个别的、特殊的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以上各育都应当占有它应占有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他认为,只有当丰富的道德性这一条主导的红线始终贯穿着正在形成的个性对待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态度之中时,学校的精神生活才能成为现实的教育力量一)德育内容在德育的内容上,苏霍姆林斯基突出强调了以下几点1.注重公民精神教育他认为公民精神是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在道德教育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教育集体首先着眼于形成个人的思想核心——公民的观点、信念、情感、品德、行为及言行一致 [8]帕夫雷什中学所进行的公民精神教育,主要包含了心中有他人、以德报怨、热爱劳动、善良仁爱、与坏人坏事作斗争等五方面的内容,对于每一方面都有着具体明确的规定要求如第一条告诫学生:“你是生活在人群之中不要忘记,你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愿望都会影响到你周围的人你要知道,在你想要做的和可以做的事之间是有界线的。

      要检查自己的行为,问问自己:所做的事是不是在损害别人和不利于别人?做什么事都要有利于你周围的人 [9]而且对于其中的每一点,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都作了具体的细化比如如何培养父辈与孩子间的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学习与巩固.ppt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不进位、一次进的的三位数加三位数》学习与巩固.ppt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被减数是整百数或十位上是0的退位减法》学习与巩固.ppt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达标作业》天天练.ppt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天天练.ppt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总复习《数与代数(1)》天天练.ppt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减三位数》学习与巩固.ppt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减两位数(连续退位)》精品课件.ppt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总复习《解决问题》学习与巩固.ppt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减三位数(2)》天天练.ppt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评价(二)》课件.ppt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总复习《计算》学习与巩固.ppt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单元总复习《基础知识》学习与巩固.ppt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pptx 统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示范课教学课件.ppt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示范课教学课件.pptx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示范课教学课件.pptx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示范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课(第1~3课时)》天天练.pptx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天天练.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