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 考点 地形、河流、气候与聚落 高考总复习地理突破.docx
14页高频考点526 6.地形、河流、气候与聚落5.地形、河流、气候与农业生产(1)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①类型 → 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作业山区:耕作不便,不利于水土保持林业、牧业、副业②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现代化平原实现水利化、现代化山地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种植业,但不易集中连片,水利化机械困难陡坡:不能修梯田,易植树种草③坡度大小 → 影响投入、产出比陡坡 → 修梯田的工程量增加,梯田面积小,耕作的难度加大投人大于产出④海拔不同,热量不同,生长期不同农作物的品种不同2)河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灌溉显然,河流的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重要世界农业发达区,多分布在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上,显然与灌溉条件有关3)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①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照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不同地区、气候资源条件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如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地区种植的农作物和耕作制度就存在着明显差异②气候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农业生产常具有不稳定性。
③大风、暴雨、冰雹、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也常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拓展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丹娘沙丘位于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游宽谷两侧山前图示地区夏季云雾缭绕,降水较多,冬季为河流枯水季节,风力强劲美丽的沙丘与碧蓝的雅鲁藏布江水、远方的雪山、近处的峻岭、蓝天白云组合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下图为丹娘沙丘位置及景观,该处河道较为弯曲1)从该区气候与河谷的地形特点两方面分析丹娘爬升沙丘的形成过程2)描述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及其原因3)简述图中318国道总体走向特点及T区域国道异常曲折原因答案】(1)夏季多雨,河流水量大,流速快,河流侵蚀,搬运作用强,从上游携带来大量泥沙;到达此处后,河道弯曲且变宽广,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淤积形成沙洲冬春干旱多风季节,水位下降,沙洲、河漫滩裸露,细沙被大风吹起,搬运到岸边;搬运过程中受到山体阻挡,风力减弱,搬运物质不断沉积,形成该景观2)沿河流(河谷)分布地势较低,气候温暖;靠近河流,水源较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物产丰富3)走向特点:多沿等高线和河谷分布T区域经过峡谷地区,地形复杂,坡度较陡,公路曲折可以降低路面坡度,便于行驶分析】本题以丹娘沙丘为材料,主要涉及地貌成因、聚落区位因素以及交通线路选址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事物分析表达能力,主要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该地区气候湿润,因此泥沙主要来自河流搬运和沉积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搬运和侵蚀能力强,导致河流从上游地区带来大量泥沙,河流含沙量大;而该河段地势高差小,河道变得弯曲且匡光,水流速度较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下来,泥沙沉积形成沙洲;冬春季节,河流水位降低,沙洲出露地表;冬春季风力较大,裸露出来的沙洲在风力的作用下,被搬运到岸边;在搬运的过程中,受到山地的阻碍作用,风力降低,携带的沙粒在山前堆积,形成该景观2)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区域聚落具有沿河流分布的特征该地区总体海拔较高,气候寒冷,而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气候温暖,且靠近河流,能够提供充足的工农业生产生活水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河流能够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交通便利,因此人口在此集聚而形成聚落3)从图中不难看出,318国道走向大致和等高线或河谷平行,主要原因是T区域经过峡谷地区,地形复杂,坡度较陡,公路曲折可以降低路面坡度,减轻工程难度,减少工程投资且提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安宁河谷(下图)地处四川省西南边缘的高原山区,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乡村聚落较多。
某中学在安宁河谷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发现:该区域乡村聚落分布受地形、河流的影响较大大中型乡村聚落多分布在距离河流500-800米的范围,基础设施较好;微型和散户乡村聚落多数分布在距离河流100米左右的范围,基础设施较差研学小组对某典型乡镇乡村聚落个数和用地面积随海拔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下表为调查结果海拔/米大中型聚落/个小型聚落/个微型聚落/个散户聚落/个面积/公顷<15009301051261811500-170017101128581700-1900002883141900-21000018468>21000018347(1)说明安宁河谷“冬暖夏凉”气候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2)据表概括该乡镇乡村聚落总个数和面积随海拔升高总体的变化规律,说明大中型乡村聚落的主要分布海拔范围并从土地资源的角度分析原因3)说明安宁河谷微型和散户聚落靠近河流分布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为其居民改善生活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纬度较低(或受冬季风影响小),冬季气温较高;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2)变化规律:聚落数量个数减少;面积减小大中型乡村聚落分布海拔范围:1500米以下原因:该区域地形平坦开阔;多优质耕地资源,利于大中型乡村聚落的发展。
3)原因:供水等基础设施差,靠近河流,用水方便安全隐患:容易受到洪水(泥石流)的威胁建议:政府政策(或社会各界)推动搬迁等措施;搬迁到附近条件较好的大中型聚落;对微型和散户聚落进行合并,并改善基础设施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详解】(1)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等安宁河谷“冬暖”既和纬度低有关,也和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有关;材料指出“安宁河谷地处四川省西南边缘的高原山区”,据此可知,“夏凉”主要是因为该地海拔较高2)据表可知,海拔越高,聚落数量减少,面积减小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大中型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1500米以下题目要求从土地资源的角度分析原因,土地资源既可发展聚落,又可发展农业,海拔1500米以下的区域地形平坦开阔,利于聚落发展;又分布着大面积的优质耕地,可以满足居民对粮食的需求3)微型和散户聚落,人口少,基础设施差,聚落靠近河流分布,取水比较方便由于距河流较近,遇到暴雨,河道水位升高,聚落容易受到洪水的威胁因为这里安全隐患大,所以这些聚落最好搬离原居住地,比如搬迁到附近条件较好的大中型聚落;聚落越小越难以改善基础设施,所以微型和散户聚落需要进行合并,并改善基础设施,使居民生活条件得以改善;搬迁工作繁琐,需要政府政策(或社会各界)一起来推动进行。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东南丘陵局部地区等高线地形分布在修建a-b-c路段公路时,a-b段桥隧比重较大1)指出图示地区的主要地形地势特征2)从图中甲、乙、丙三地中判断流经图中最大聚落河流的发源地,并说明理由3)分析a-b段公路的桥隧比重较高的原因4)指出图示地区聚落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影响聚落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答案】(1)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起伏较大2)乙处理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图中最大聚落河流流向沿等高线弯曲方向可延伸至乙处,因而乙处为该河流源头3)a-b路段穿越多条等高线,地势起伏大,釆用桥隧能减少通行距离;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降水量大,地质灾害多发,为减少对公路造成的威胁多采用隧道或高架桥4)分布特征:规模较大的聚落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的西北部,东南部山区聚落规模小,且分布分散影响聚落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地形分析】本题以我国东南丘陵局部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地形图、地形特征、交通修建的影响因素、聚落的区位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1)本题考查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从图中可以看到西北部海拔在200米以下,以平原为主,东南部地形在500米以上,以低山丘陵为主。
整体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最大高差超过1千米以上,整体地势起伏较大2)甲处等高线向高数值弯曲为山谷地形,可发育河流,但其延伸方向为向西南延伸,而图中最大聚落的河流延伸方向向图中的中部且向东延伸,二者很难产生连接;乙处等高线向高数值弯曲为山谷地形,可发育河流,且其山谷延伸方向为向西北部延伸,与图中最大聚落的河流延伸方向基本一致;丙处等高线向低数值弯曲为山脊,不能发育为河流;综合判断河流的发源地应为乙处理由是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乙处河流向西北流动,图中最大聚落河流流向的延伸方向,与乙处等高线弯曲方向可延伸至一处,因而乙处应为河流的源头3)从图中可以看到,ab之间等高线条数较多,多条等高线穿过,地势起伏较大,采用桥隧可减少“之”字型道路的修建,并且尽可能保证道路直线,减少通行距离从材料可知本区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且大,整体降水量大,而图中的东南部山地丘陵分布密集,整体地势起伏大,易造成地质灾害,采用桥隧可大大减少地质灾害对公路造成的威胁4)从图中可以看到,三个大型聚落分布在西北部地区,此处地形较为平坦,属于平原地区,而东南部沿河流的聚落,规模比较小,且布局较为分散。
西北部以平原为主,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故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应为地形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横断山区东北部,高山峡谷交错织横,大小河流穿其间嘉绒藏人是这里的主体族群,他们在半山(指山麓到山顶之间的山坡,海拔通常在2500~3000米)地带耕种、居住,在高山草甸放牧牦牛嘉绒藏人将海拔落差超过3000米的峡谷地带,建设成了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图示意嘉绒藏人分布1)与河谷相比,说出嘉绒藏人多在半山地带聚居的原因2)分析四川省西部和东部聚落的分布和形态有哪些差异?(3)四川东部和西部交通差异明显,请结合地形和聚落分布特征,分析四川东部和西部交通状况的差异答案】(1)半山地带不易受洪水侵扰;温度适宜;降水较为充沛;适宜农耕和居住2)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聚落多分布于河谷地带,成带状分布;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聚落规模大,相对集中以团聚状为主3)西部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交通建设成本高,难度大,聚落规模小,交通线稀疏;东部地区地形较平坦,建设成本低,聚落规模大且密集,对交通的需求量大,交通网密集分析】本题考查四川东西部的聚落分布差异、交通差异及其原因,考查对地理事物的描述与阐释能力为主。
1)当地位于横断山区,地质灾害频发,河谷地区容易受到洪水侵扰,且海拔低气温高,半山地带温度适宜,且位于迎风坡降水较为充沛,适宜农耕和居住2)四川省的东部地区主要为盆地和丘陵,地形平坦开阔,聚落规模大,相对集中以团聚状为主西部以高原高山为主,地形崎岖,山高谷深,聚落相对分散于河谷地带,呈现带状分布3)四川东部地形相对平坦,聚落规模大且密集,交通建设成本低,交通线稠密;西部地形崎岖,地势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难度大,成本高,聚落规模小,交通线路稀疏5.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2)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假如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并简述理由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4)图示地区开发了以“青山、幽谷、溪流”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若利用暑假时间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