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项目述评.docx
7页德国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项目述评 摘要:德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的支持下,由康斯坦茨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小组具体负责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项目该项目每2-3年完成一次大学生学习经验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体验和经历、社会交往、教学质量、职业期望、遇到的困难和压力等调查结果通过数据库形式保存下来并广泛运用到科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政策制定等活动之中 关键词:德国,大学生,学习经验,高等教育研究 泰勒认为:“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能够做出反应的环境中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1]这里学习经验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外部环境对学习者的作用,即客体因素,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学习经历,即对大学期间各种学习环境的经历和体验第二层意思是学生对外部作用的感知和加工结果,即主体因素,可以理解为大学生对学习环境中的人、事、物的感知和反思因此,大学生在高等学校注册学习期间的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活动经历都是大学生的学习经验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与受益者,学生是高校教学工作的质量主体,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应该受到重视德国作为教育强国之一,从1982年开始,在教育与研究部(Bundesministerium fr Bildung und Forschung)的支持下每2~3年进行一次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工作,其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体验和经历、教学质量、学习参与度、职业期望、遇到的困难和压力以及他们的愿望和需求等。
本文将从该项目调查的抽样情况、调查的主要内容以及调查数据的公布与反馈等三方面介绍德国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益的启示,以期推动我国大学生学习经验的研究和高等学校教育的实践 一、德国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的抽样情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到2010年,德国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已经进行了11次,由康斯坦茨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小组具体负责每次都会在全德境内抽取大约25所大学的部分学生参与问卷调查被调查的学生既有在综合性大学(Universi-tat,Uni)就读的学生,也有在应用科技大学(Fachhochschule,FH)就读的学生在德国,Uni和FH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Uni比FH的规模大FH的专业设置偏重实际应用和工科类,有些专业在FH中是没有的,例如医学、药学、法学Uni的专业设置比较齐全,在教学上偏重理论和研究所有的FH都没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而Uni中每个教授都可以带博士生考虑到德国这两类大学的差异性,每次德国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都分别在这两类大学中进行抽样,以观测这两类大学中学生学习经验的差异性 表1是1982年至2010年全德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的抽样情况。
从这11次大学生调查的有效问卷回收情况来看,每次都保证回收7000份以上的有效问卷FH的问卷发放量和回收量都较Uni少FH回收的问卷一般只占总回收问卷量的20%左右而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近年来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前6次调查的有效问卷回收率超过了40%,在1992~1993冬季学期达到45.8%1997~1998冬季学期的第7次调查时问卷有效回收率降到37.0%,此后的回收率一直没有超过40%,最近的第11次调查的回收率只有27.8% 二、德国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的主要内容 德国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的主题涵盖面很广,但主要围绕学习和学习体验方面的问题展开调查,同时还附加采集有关工作期望和政治定位方面的数据这11次德国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问卷的核心问题是相对固定的,这样有利于纵向比较研究早期的调查主要侧重于学生在校期间课程选择方面的问题每次调查也都根据当时情况增加了部分新的问题例如,在两德统一初期,调查中涉及了统一前后学习经历方面的问题在第7次和第8次调查中,增加了关于新媒体、互联网以及自我创业方面的问题第9次至第11次调查开始增加关于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欧洲区域高等教育体系方面的问题下面列出的是德国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的14个主要方面。
大学入学方面的问题,包括选择读大学的动机、对大学学习收获的期望,选择专业的动机等 学习定位问题,包括学生对未来工作和个人发展的评判,对出国学习的看法,对转专业和转学的态度等 学习强度方面的问题,包括计划学习的时间,准备考试的时间,毕业延期的原因等 学校或者院系对学习和考试的要求与规定,如所学专业的学习要求和相关规定以及对专业评价,专业考试的准备、考核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等 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包括大学期间交往的对象,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等 教学情况和学习质量方面的问题,包括所学专业提供的课程,课程学习与实践教学方面的效果和对学习条件的要求等 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方面的问题,包括学生生活重心问题,对专业的认同,学习期间的经济状况,从事带薪工作的原因,以及总体作为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评价 遇到的困难,包括在完成学校学习规定方面的困难,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其它困难和问题 新媒体和网络方面的问题,如使用电脑和网络以及对多媒体的需求等 对高等教育政策的看法,包括学生对大学发展和改革的要求,对参与学校管理的态度等 关于融入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问题,包括融入欧洲高等教育区域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对正在进行的德国高校学位体制改革的看法等方面。
对工作定位和就业市场的预期,包括对工作的选择态度,对未来工作的要求和期望,为未来工作所做的准备,对就业市场的关注与期望等 关于参与政治和对当前社会发展问题的想法,包括对国家和政党政治的参与性,对于民主的看法,政治定位和目标,对欧盟发展的想法等 学生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包括年龄、性别、来源等 三、调查数据的公布 德国每次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工作结束后,调查数据被送到德国社会科学数据资料库,在那里,调查数据被编辑和整理以备进一步使用,数据形式有KOSTAS,SPSS和SAS要想获得每次调查数据的标准信息码文件,可以向德国社会科学数据资料库提出申请,免费获取但是,如果用于出版,则要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同意后方可参与调查的所有大学在每次调查工作结束后都会收到关于大学教学状况和学习质量整体评价的图表数据,以及大学中每个专业的具体数据 每次调查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公布调查报告通常由主报告(分长、短两个版本)以及学习质量评价、基础数据表格和专题报告组成其中,学习状况和学生定位的主报告中不会详细分析调查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通常只是公布调查问卷中每部分的主要数据,并对不同年份数据之间的主要差异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
专题报告是对大学生学习的某个方面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专题报告始于1994年当年的专题为医学专业学习专题研究,紧接着是1996年的法律专业学习专题研究之后又有了德语专业、历史专业、英语专业、人类学专业、经济学专业以及工程和其它自然科学方面专业的专题研究除了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经验的专题报告外,每次调查还根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研究一些特定专题例如统一后德国的大学生和政治、新联邦政府的应用科技大学、学生中的青年科学家以及政治定位和学生社会价值的机遇等专题 四、评析 近年来,学生作为高等教育评估的主体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接受和重视调查研究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经验的调查可以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也可以为高校展开自我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方法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经验的调查,获得真实可靠的一手数据,了解办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办学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切实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德国康斯坦茨大学从1982年开始接受德国教育和研究部的任务从事全德大学生学习经验的调查工作,迄今已经有30年了,其关于大学生学习经验的调查工作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调查工作的连续性。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德国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工作总共完成了11次,每隔2~3年完成一次,从未间断,2012年下半年即将开始第12次调查工作调查工作的连续性保证了数据在时间序列上的完整性,为研究不同年代大学生学习经验的差异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第二,调查内容的系统性德国大学生学习经验的调查获得了多方的支持,不仅有教育与研究部的支持,还包括诸多教育学以及社会学专家的支持和参与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调查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虽然每次调查问卷都会进行调整,增加新的调查内容,但调查问卷的核心问题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主要包括学习效率、学习条件、学习收获、学习定位、社会交往、就业定位等方面的问题 第三,调查内容的不断更新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不同时代的学生关心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的内容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德国大学生学习经验的调查在保持核心内容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每次会增加新的热点问题,并且着重关注某个专题的调查调查内容的不断更新,拓宽了相关研究领域 第四,调查结果的反馈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了解学生对教学、大学生活以及未来就业的看法,以此为依据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大学学习的满意度。
因此,大学学生学习经验调查结果的反馈与公布就显得格外重要德国大学生学习经验调查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每次调查结束后,将调查数据反馈给被调查大学,并公布调查报告,以此促进各大学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针对大学生学习经验的研究实践起步明显晚于德国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京师范大学周作宇负责的教育部规划课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重点课题“中国大学生就读经验研究”[2-3],山东理工大学谭秀森负责的全国教科“十一五”规划课题“当代大学生学习环境调查与研究”[4],复旦大学于海负责的上海市科教党委委托课题“上海大学生发展研究”[5-7]等这些项目大多是研究某个时点的大学生学习经验,时间的纵向延续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不能保证,亦或是局限在某一具体区域,从而限制了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如果能借鉴德国的做法,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协调和资助,某一大学具体负责定期完成我国大学生学习经验的调查工作,必将促进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美]Ralph W. Tyl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M]. 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83. [2] 周作宇,周延勇.大学生就读经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新视角 [J].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4):27-31. [3] 周廷勇,周作宇.关于大学师生交往状况的实证研究 [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3):79-84. [4] 谭秀森,刘听.大学生就读环境研究 [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0):82-85. [5] 于海.上海大学生发展研究(2002-2003) [J]. 复旦教育论坛,2003,1(2):1-5. [6] 于海.2004-2005年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 [J]. 复旦教育论坛,2006,4(2):49-54. [7] 于海,钟晓华.2006-2007年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综述 [J]. 复旦教育论坛,2008,6(1):19-25.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