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最全).pdf
47页第七单元单元教学初探单元教学初探一、单元内容总述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2.本单元重点:(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入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 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 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 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场面带给观众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这一切都是各种艺术形式带给大家的美感内容21.文言文二则教学要点两则文言文分别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 牧童指出名画错误的故事。
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心情, 想象故事中描述的美好景象,体会艺术之美,背诵伯牙鼓琴22.月光曲课文为我们讲述了贝多芬2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重点是学习第 9 自然段, 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2.抓重点词句, 体会音乐描绘出的美好课时2教学建议学生通过朗读、结合注释、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学习文言文,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23*.京剧趣谈课文讲了“马鞭”这一道具 1在京剧表演中的运用, 讲了舞台上双方作战时两种表演手法的作用 重点是从描述中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口语交际同学之间通过口语交际了1解我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和他们的故事,学习欣赏名家作品,谈一谈学习书法过程中的感受和学习书法的好处习作写出作文 我的拿手好戏 , 1要求句子通顺,重点突出引导分析第一部分,自主练习读懂课文;用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学 习第 二部分出示图片,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引出话题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指导根 据 题 目 先 思考:什么是拿手好戏,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怎样炼成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做到详略得当列出提纲,再写作文语文园地交流做课堂笔记的方法; 学1习一些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并说出意思; 学习运用合适的说明语言说明事物; 理解积累一些与艺术有关的词语。
学生从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学生先谈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加深认识,增长新知课题课题教学教学目标目标文言文二则文言文二则授课授课课型课型讲读课文2 课时时间时间1. 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 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教学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教学难点难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第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教学目标目标1. 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2. 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3.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教具教具准备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一、课前朗读,感悟友情1.出示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课件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课前安排学生朗读一组表达友情的古诗句,可以增加积累,学到积累古诗的一种方法按主题归类,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另外, 伯牙绝弦这导入导入2.学生读,谈体会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二、谈话导入,走进课文则文言文表现的也是分钟分钟1.这组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古人以诗词的形式,用精炼 友情主题, 为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了和朋友知己之间的深厚感情,今天我们再来 做铺垫。
学习一篇写朋友知己的文言文它千古传诵,流传至今2.补充文言文知识: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它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3.出示【课件 3:课题】 (板书第一则的题目:伯牙鼓琴)学生齐读课题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三、读通读顺,感知课文1.试读,说说读后的感受自己解决生字:哉 巍读课文,感知课2.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 3 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 文 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地方多读几遍的重要环节 如果能把3.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 要读出节奏 再次朗读课文,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节奏准确, 对课文内容4.教师范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学生拿笔画停顿就有了一定的了解5.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6.点名读,齐读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四、初解知音,理解课文1.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绝弦”的意思预设答案:再也不弹琴了新课新课2. 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教学教学(预设答案: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分钟)分钟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从“鼓”字引导,学生说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4.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和同学交流5.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师:读了这一句,同学们有同学要质疑吗?伯牙弹得好吗?锺子期会欣赏吗?我们看下去就懂了2)我读懂了“方鼓琴而志在太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板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师:锺子期说的“善哉”什么意思?(很好,很棒!)师: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能弹出什么4)我读懂了伯牙不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出来,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意相通,是知音6.假如现在你是锺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会怎么赞美他?(生自由发表意见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引导学生, 升华情(1)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感,向课外拓展探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色?容感的理解和对人物(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
2:春天百花盛开3:情感的体会, 又可以训冬天白雪皑皑练学生的拓展思维, 培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 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乎鼓琴,徐徐兮若清风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乎鼓琴,皎皎兮若明月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想到的,锺子期真的都听懂了,实在难得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2理解文本,探究知音理解文本,探究“知音” 这一环节是师:在遇到锺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 为了让学生对“知音”锺子期为知音?一词有更形象的了解,(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 真正明确伯牙和锺子声期两人的默契程度, 通师: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过与一般人对伯牙的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赞美作对比, 知道只有师:可以想象,当擅长鼓琴的伯牙,志在太山,没有人 两人的关系达到这种会像子期说生:巍巍乎若太山板书:志在太山巍巍)师: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生:汤汤乎若流水板书:志在流水 汤汤)程度才能成为知音师:当他没遇到锺子期,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预设答案:失望。
寂寞师:后来,终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样的?(预设答案:快乐充满希望师:此时,他们仅仅是音乐上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师: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学生感情读文)师: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课文最后一句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为什么认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预设答案: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板书:死绝弦)3.丰富内容,拓展课文师: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也断绝了什么?(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无边无际的孤独、寂寞当你理解这样的心情的时候,再读读这段话学生再有感情地读最后一句师:据史料记载,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经来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写下了一首短歌你们想知道吗?(配乐,教师深情朗诵):出示【课件 4】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出示俞伯牙悼念锺子期的一首短歌, 教师配乐朗诵 学生从歌词中可以感受到俞伯牙对锺子期的深切怀念,对“知音”一词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六、积累背诵,拓展延伸六、积累背诵,拓展延伸1师:课文虽然很短,但写出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你想安慰伯牙、赞美伯牙、或是鼓励他吗?将你此刻内心的想法写出来 (学生动笔写感受然后交流课堂小课堂小结及拓结及拓们每个人难道不是在苦苦寻觅吗?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展延伸展延伸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也许一无所获,()但是事情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追求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分钟分钟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课文 (生齐读课文3师:伯牙绝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还根据这个典故编写了一首乐曲高山流水全班学生再次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4.师生分角色读2师:听了你们的见解,老师也忍不住在想,其实,我5.引导背诵课堂作业新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 打击乐器 B.膨胀 C.发动 D.弹1. 锣鼓队的队员们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表演2. 好政策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3.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4. 老师鼓励我们坚持练字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 巍巍乎若太山2.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 俞伯牙把锺子期看作知音,仅仅是因为锺子期能听出他弹奏高山和流水的曲子吗?2. 锺子期死后,俞伯牙为什么把琴摔坏,终身不想再弹琴呢?【答案】一、1.A 2.B 3.D 4.C二、1.像大山一样高峻 2.认为世上再没有让他为之弹琴的人了三、1.不是,俞伯牙的心思锺子期全都能看懂 2.他认为世上再没有让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再也没有像锺子期那样真正听懂他琴声的人了第二课时第二课时1.正确朗读书戴嵩画牛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具教具准备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伯牙鼓琴,了解了关于“知音”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书戴嵩画牛板书课题:书戴嵩画牛)齐读课题2.释题:“书”是什么意思?“戴嵩画牛”又是什么意思呢?(“书”,是写的意思戴嵩画牛”就是戴嵩画的一幅画, 画上画的是牛 我们来了解一下戴嵩教学教学目标目标设计意图设计意图3.了解戴嵩,出示【课件 6】导入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