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陶瓷茶具的风格流变与茶文化.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6339252
  • 上传时间:2017-09-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陶瓷茶具的风格流变与茶文化李世萍蔡从烈(服装系)中国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从未间断地延续下来 ,并且每一个历史讨期都有创新和代表作品,又由于时代和地域的不同,习俗与审美的影响,使品种丰富、风格多样的陶瓷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陶瓷茶具作为陶瓷大家族中的一员, 也以其独特和完整的发展演变过程,透散出世界上别的民族所不可能具有的中国情调那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陶瓷记载着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与繁荣,而在陶瓷器物中, 茶具又有别于一般的瓶罐碗盘,它既是人们生活中最贴切的用具,又超出一般日用器皿的范畴,以其特有的文化色彩成为人们所珍爱的艺术品, 从而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品“ 具”与品“茶”一提到陶瓷茶具,人们便会自然地联系到饮茶,茶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亲切的一部分饮茶可以消食生津、提神醒脑,而中国古代的饮茶习俗大大超越了这种单纯的生理需求 ,那以品“具”开始来阐释的品“茶”方式,使之成为一门艺术 ,温馨于华夏民族的万户千家茶具的演变与饮茶习俗密切相关这基于一种观念:最好的茶必须配以最相宜的茶具,而最相宜的茶具非陶瓷茶具莫属了,可以说,是饮茶之风的盛行为陶瓷茶具的风格流变与创新提供了改良与发展的契机。

      中国是世界上饮茶最早的国家汉代时已把茶作为饮料,到了唐代, 饮茶之风更盛行,在文人士大夫中成为最普遍的爱好到宋以后 ,饮茶已普及于普通百姓间,陶瓷茶具的造型款式与色彩正是伴随着饮茶的需要而变化着的唐代时用的茶碗, 造型偏矮,碗身直立,口大底小,配以花瓣形的碗托 ,低矮的茶碗与深深的碗托相配, 宛如盛开的莲花, 相得益彰县为美观, 且有不烫手的实用功能色彩方面有青、白二色,以越密的青瓷茶碗和邢窑的白瓷茶碗最为著名晚唐诗人皮日休写有一首《茶匝》的诗“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魄 ,轻如云魄起,枣花似旋眼, 萍沫香沾齿 ,松下时一看 ,支公亦如此” 这首诗把邢窑的白釉茶碗和越窑的青釉茶碗加以描述,写出了茶碗的圆整规距,胎体薄而转巧和用来泡茶时的效果与趣味,读起来韵味无穷有茶圣之称的陆羽曾在(茶经)中罗列了二十四种茶具,但他唯对越窑青瓷茶碗情有独钟并评道:“邢瓷类银,越瓷类玉, 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 邢不如越二也, 邢瓷白而茶色丹, 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从他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当时人们不仅对茶具的实用功能要求甚严 ,对茶具的色彩和沏茶后的艺术效果也非常重视饮茶时不单纯品茶,而且还要品“具” 。

      品”字蕴妙无穷,在饮茶的过程中全面展开由于饮茶是一种优雅的行为 ,能使人平添许多乐趣,因而产生相“宜”和相“忌”的规范 ,它要求“精舍幽座” 、 “佳客” 、 “吟咏挥毫”而忌“恶具” 、 “主客不韵”等等这就是说品茶是在清幽雅致的场所,有高雅的宾客,在挥毫泼墨,以诗文画画助兴中进行的,而粗劣的茶具, 不解茶道、粗俗无礼的来宾是不相宜的对合用的茶具也是需要慢慢品味的,一是品其具, 具以实用为上;二品其款型,款型以优雅流畅为上;三品其色质 ,色质以润泽细密为上;四品其做工,做工以精湛优良为上品具与品茶相结合, 散发出的是一种浓厚的文化韵味,它成为中国人传统的修心养性、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 并为人生的闲适带来了一种清幽隽永的意境陶瓷茶具风格式样的流变.1 陶瓷茶具的造型, 色彩与质地的变化 ,不仅有地域、习俗的因素,随着时代审美观念和制陶技术的进步而发展,也因为其商品化性质,随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不断发生变化如唐代陶瓷壶具上的胡人舞乐图、狮形图、葡萄以及一些鸟鹊等,明显带有西亚和波斯的风格,它不仅表现了盛唐时期对异域文化广收博采的气魄,也反映出唐代陶瓷堆贴花工艺的先进自唐代始“南青北白”一直占茶具的主导地位,到了宋代由于饮茶之风流行于民间,茶具多用盏,也就是一种小茶碗,造型似草帽,俗称斗笠碗。

      色彩虽有黑釉、青釉、白釉几种但以黑釉茶盏最为流行, 它以盏体厚重、色黑质坚、釉色多种铁结晶花纹而闻名, 古文献中称为“鸟泥建” 、“黑建” 、 “紫建”,日本人称为“天目盏”奉为国宝 (见图 1)宋代时因日本僧人从浙江天目山寺院带回斗笠状黑釉茶具,所以把此造型的碗统称天目盏 ,实际非天目山所产)因为宋时斗茶成风, 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竞相参与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天下大“莫不碎玉锵金,吸英咀华 ,较筐筐之精,争鉴裁之别 ”斗茶是将茶饼碾碎后冲人沸水,根据水面泛起的白色汤花和茶痕的持久情况分胜负建窑(今福建建阳永吉镇) 产的兔毫盏以在黑色釉面上排列的针状细纹犹如兔毛而得名,因其釉色与白色茶痕对比鲜明,被斗茶者视为无上珍图 1 宋代天目盏品“蓝色贵青黑,玉毫达条者为上”即指兔毫盏,器底刻有“供御”字样者,为专供宫廷斗茶之用的贡品此外,鹤鸽斑釉盏、瑕帽茶盏也是茶具中的名品 ,陶谷(清异录)中有记载“闽中造盏,花纹鹤鸽斑点,试茶家珍之” 这些茶碗, 为迎合斗茶的特殊用途,造型都比较单纯,但在比例、外形轮廓和底足细部等方面,均处理得十分讲究,极受文人雅士的珍视蔡襄在《茶绿)中的试第 1 期李世萍等:陶瓷茶具的风格流变与茶文化茶诗有“兔毫紫既新,蟹眼清泉煮 ”、杨万里“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呜雪兔毫霜” 、僧洪“名茶三味须饶汝 ,鹤鸽斑中吸春雪,,等诗文,均对黑釉茶盏呈现的不同纹理和细微的色彩效果加以描写,并反映出名具与名茶相溶时诗情画意般的书卷气息。

      与此相比,宋代的民窑产品也显露出勃勃生机宋吉州窑利用树叶和剪纸贴花,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 ,在黑釉盏上烧出木叶纹,并把民间剪纸花纹与吉祥文字移植到黑釉茶盏上,形成自然天趣宋耀州窑的青釉印花三把莲小茶碗,在碗的内壁印出三束以锦带扎起的莲花 ,花心内分别印“三、把、莲”字样,具有淳厚的民风,成为宋时著名的民窑产品元代茶具虽沿用茶盏的形式,但盏托已逐渐被取消,常见的高足茶碗特征是圈足小、足壁厚、削足规整、足内无釉在色彩方面,因国俗尚白 ,以白为吉,黑釉茶盏逐渐减少了,这与统治者的审美心理有密切的关系从明代起, 饮茶方式发生变化,用茶叶冲泡茶水引起了茶具式样的改变明代的茶具家族中,第一次出现了茶壶,最为著名的是江苏宜兴紫砂陶制茶壶这时,景德镇的青花瓷茶壶已广泛应用于生活中,其茶壶式样有提梁壶和靖把壶两种宜兴紫砂壶在泡茶不失原味的实用前提下,非常讲究式样的变化其造型款式分为小圆、菱花、水仙、束腰、花鼓、汉方扁解、提梁等多种,色彩丰富多变,有朱砂、紫砂、铁色、栗色、黄泥、梨皮泥、沉香等多种形状或园或方、或棱、或扁、造型的规范性素有“如蛋者不得不圆,如斗者不得不方, 如瓤者不得不棱, 如鼓者不得不匾”之称。

      并与诗文书画完美结合,在方寸之间造一种朴呐、飘逸、广洁、脱尘、宁静致远的意境, 使之成为陶瓷茶具中深具文化格调的作品除此之外,明代仍有瓷器茶盏的生产 ,其中以甜白鸡心式碗和敞口平底碗为佼佼者到了清代,茶具艺术登峰造极, 除单色釉外还创烧了很多新的彩釉和品种,粉彩、珐琅彩、胭脂彩、墨彩、图 2 清代方形白砂壶广彩等创新品种,都为陶瓷茶具的装饰扩大了彩色的领域最有特色的是清康熙款十二月令花卉杯,整套十二件,型如仰钟, 撇口、深腹、圈足、通体施白釉, 外腹壁青花加五彩分绘一年十二月时令花卉,并配以诗句,其中六月荷莲的诗句是: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九月菊花的诗句是 :千载白衣洒, 一生青女香此花卉杯为专供客廷御用的产品,传世品极少,成者更是不可多的珍品现藏于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流行于民间煎灭的小茶炉“文火细烟,小鼎长泉” 润泽薄密的白瓷、青瓷茶盏,让人爱不释手,比较典型的新式样是茶具盖碗,其盖子的式样由底足较高的小碟演变而来,使用科学,既可起到防尘保温的作用,还可以在饮茶时用盖子轻轻拂动碗中的茶叶,使饮茶时更增添儒雅风度3 现代设计与绿色概念至现代,陶瓷茶具在生产中仍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注重不同饮茶方式的特色。

      把使用与观赏相结合,因地域习俗,南方和北方的茶具式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如福建和广东潮汕地区喜欢喝功夫茶,茶壶和茶杯因而设计得小巧玲珑 ,以适应吸饮,细细品味的饮茶之道广东浇平产的水宝蓝工夫茶具既是专为功夫茶而设计的配套产品;四川茶碗仍然沿袭传统,使用盖碗饮茶 ,茶具多为幽雅洁净的青花瓷,保持着占香占色的特点;苏杭一带的茶碗中,则使用铃档式茶盅,容量极小, 可以探套,存放和使用都很方便;北京城更是“遍地清茶室 ”,我们从著名的话剧《茶馆》中,便可见到带有浓厚京味的茶馆文化而质朴天然的紫砂制茶具在现代工业产品充斥整个市场的情况下,因几冬有“绿色概念 ”,色彩与型款的变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也趋于更加丰富多样现代家庭中使用的茶具已经不能用千篇一律的白瓷四台壶来统括随肴绿色概念的深人人心,造塑优关的咖啡茶具 ,淡雅温馨的瓷器组合茶具, 古色古香具有观赏和实用两相宜的紫砂陶兵 ,艺术造塑的提梁壶等等都致力于把淡泊宁静的“中国精神”在饮茶品具的过程中发扬光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附同步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2024_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docx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同步解析.ppt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4讲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无机物的制备实验探究.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1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第40讲反应过程中微粒浓度变化及图像分析考点1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及分析.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1讲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6讲醇酚和醛酮.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5讲化学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物质含量或组成的测定.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1电解质及其电离.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2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2讲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考点1常见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点1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8讲反应热的测定及计算考点2盖斯定律及应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2讲铁盐和亚铁盐含铁物质的转化.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3讲考点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8讲硫酸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考点1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考点1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