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上教案无反思.doc
94页天马教材简析: 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 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 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具准备:挂图、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 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 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2]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
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四、小结 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第二课时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幻灯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三、板书设计: 天马 构思奇妙 后蹄踏飞燕 卓越的创造才能 飞燕安然无恙 平衡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一、 教材分析:《房兵曹胡马》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这首诗以胡马为题材胡马的主人房兵曹,是一位姓房的武官,其生平身世皆不可考这首诗表面上是赞马,实际上是喻人,用的是所谓的"借物言志"或"托物寓意"。
通过对马的骁腾善驰、可托生死、横行万里、所向无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的英勇气概,并寄托了他对未来前途的坚强信念《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李贺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字长吉,又称"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之后,自幼家贫,却才华横溢,有"少年心事拿当云"的壮志,他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由于他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谐音,因此朝廷不许他参加科举考试,后韩愈上文为他辩解,也未获成功李贺一生抑郁不得志,只做过一个奉礼郎的小官,终年二十七岁《马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带着幽冷、凄婉的色彩二、 教学目的:1. 知识目标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2.能力目标: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象同于不同之处3.情感目标:理解诗人借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难点:结合两首古诗的创作背景及诗人生平理解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四、 教具准备:电脑,自制课件五、 教学时间:2课时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那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描写了马板书课题:古诗二首二、讲授新课:(一)《房兵曹胡马》1、板书:房兵曹胡马 理解题目1)"胡马"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2)知道"房兵曹"是什么意思吗? 3)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2、读一读1)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诗,可以同位读、好朋友读,还可以学着古人的样子来读美美地把古诗多读几遍3、 理解诗句意思同学之间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的范围内交流因本诗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老师的教导显得分外重要 要点:1)篇首直接点题,交代出胡马产地,令人感到它不同寻常因为"大宛"一向以出产汗血马而著称于世接下来写马的形态:骨相瘦劲,状如锋棱这里表现出了诗人对马的审美情趣:他总是重视马的清骨神韵,偏爱瘦马而厌弃肥马这种审美情趣在以胖为美的盛唐时期,不能不说是超然脱俗的2)颌联写了马的外部形态诗人略去胡马的首尾、毛色等不写,只取具有特征性的"双耳"和"四蹄"来写,形容"耳峻",象竹筒削成;夸张"蹄轻",能急速生风这是对也的气质、品格的刻划,同时也借以言志,寄托情怀3)颈联承接上句,品评之意,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能有这样纵横飞驰、勇往直前的马,主人真是可以与它同生共死、共患难了4)尾联更是因马及人,人马合写,表达了对马主人的殷切希望之情"骁腾有如此"是对上文的总结,"万里可横行"希望友人能够英勇杀敌,保卫祖国横行于疆场之上,立功于万里之外这也是诗人壮阔胸怀的自我写照4、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1)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同时指出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生平也是理解诗歌情感的方法之一2)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教师做适当补充:这是诗人早期的作品,显示出了健康积极的思想这与他后来的艺术风格有所不同3) 学生谈自己体会到的情感5、有感情地读诗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教师放古诗的录音2)指名读一读3)带着自己的感情读出这首诗的韵味4)配乐朗诵古诗5)一起背诵这首诗三、小结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枝奇葩,希望大家运用我们在课堂学习到的知识去学习更多的古诗四、作业布置1、背诵古诗2、自己尝试说一说本诗的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二、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关于马的诗歌虽然也是唐代的诗人所作,虽然也是关于马的诗,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尽相同希望大家将上节课所用到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诗三、学习《马诗》。
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哪位同学对李贺有所了解,讲给大家听一听教师做适当的补充2、学生初读古诗1)学生自己尝试读通顺2)读给自己的同位听,注意将字音读准确,最好能读出古诗的抑扬顿挫3)全班的范围内读一读3、理解诗意1)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自己以前学习古诗时运用的方法来读懂诗意2)全班交流这首诗的意思浅显,教师只对个别难以理解的字加以指导即可金络脑:把黄金笼头套在马的脑袋上络,戴、套何当:什么时候快走:指马飞奔全诗的意思:大沙漠里,黄沙像厚厚的白雪;燕山山头,弯弯的月亮像钩子一样挂在天空我什么时候才能骑上戴着黄金笼头的骏马,在秋天的大地上飞奔呢?4、 结合诗人李贺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马诗》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愤,带着幽冷、凄婉的色彩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并背诵四、两首古诗进行比较两位唐代诗人杜甫、李贺均写了与马有关的诗歌,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五、作业布置:1、写本课的生字特别指导"骁"2、背诵《马诗》3、尝试说一说两首诗有什么不同教学反思:巩乃斯的马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将作者对马的描写和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马的赞美和对自己追求自由的情感从而得到自然的流露,借助于特定的物来表现特定的情感,让读者在对物的感知过程中,自觉地理解文章主题,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4、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