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复习课件 --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pptx
24页全书体系】,哲学 部分,马克思 主义哲学,辩证 唯物主义,历史 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课),唯物的辩证法(3课),社会历史观(5课),人生观、价值观(6课),辩证的唯物论(2课),文化 部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7课),吸收外来有益文化(8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9课),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政治认同:通过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学习,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能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指导作用 科学精神: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我们要正确对待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理论、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公共参与:从哲学维度全面理解追求真理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走进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公共精神,提高公共参与能力,【核心素养】,【必备知识】,1.认识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2.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3.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4.真理的含义和特点 5.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6.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知识构建,考点梳理,1.认识的含义和基本形式 2.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3.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4.真理的含义和特点 5.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6.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基本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二者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考点一:认识,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2.实践活动的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二是变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考点二:实践,3.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考点二:实践,考点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真理的涵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全面理解真理的特征考点四:真理及其特征,考点五: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或分析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高考命题经常采用的方式一般有两种设问方式,一是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二是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如何解决现实问题 高考题的设问一般切入点比较小,如“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回答”“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回答”“是如何反映认识的特点的”等由于新课标教材和高考大纲并没有明确界定哪些知识是唯物论,哪些知识是辩证法,哪些知识是认识论,导致许多学生在组织答案时不知道用哪些知识去回答。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首先要明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哪些内容考法预测,【答题模板】,1.运用实践和认识的知识,分析我党对转方式调结构 (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 2.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态度 3.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党对问题的探索过程 4.运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三步走”战略 5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说明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所蕴含的哲学道理设问归纳,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2.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4.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识评价不同P53最下面),术语归纳,答题要素实践的特征+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真理的特点+认识的过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或分析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高考命题经常采用的方式。
一般有两种设问方式,一是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二是要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如何解决现实问题 高考题的设问一般切入点比较小,如“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回答”“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回答”“是如何反映认识的特点的”等由于新课标教材和高考大纲并没有明确界定哪些知识是唯物论,哪些知识是辩证法,哪些知识是认识论,导致许多学生在组织答案时不知道用哪些知识去回答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首先要明白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哪些内容考法预测,1.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2.认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3.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 6.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7.真理和谬误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实践在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9.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10.失败与成功相互渗透和转化,没有明确的界限,易混辨析,11.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12.真理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13.真理具有反复性 14.人的认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5.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16.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直接现实性活动 17.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18.真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19.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20.看问题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人们对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易混辨析,有学者研究表明,康熙曾经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请了西方传教士讲西学,内容包括天文学、数学、地理学、解剖学、哲学等,曾经连续两年零五个月不间断学习当时一些人虽然也学习西学,但大多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一七八年,清朝政府组织传教士们用十年时间绘制了科学水平空前的皇舆全览图,这个重要成果却长期被作为密件收藏内府,反倒是西方传教士把资料带回了西方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了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甚至当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谈谈“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给我们的启示12分)(2)某校高二(6)班召开“科学精神与社会发展”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发扬科学精神,促进社会发展列出两条发言要点4分),迁移运用-主观题训练,有学者研究表明,康熙曾经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请了西方传教士讲西学,内容包括天文学、数学、地理学、解剖学、哲学等,曾经连续两年零五个月不间断学习当时一些人虽然也学习西学,但大多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
一七八年,清朝政府组织传教士们用十年时间绘制了科学水平空前的皇舆全览图,这个重要成果却长期被作为密件收藏内府,反倒是西方传教士把资料带回了西方整理发表,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地理的了解超过了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甚至当作奇技淫巧,那就不可能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谈谈“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学得再多,束之高阁,只是一种猎奇,只是一种雅兴”给我们的启示12分),(1)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要同实践相结合,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6分)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否则,只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就失去了它的实践意义3分)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增进人类福祉的巨大引擎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类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科技价值观,我们要自觉肩负起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神圣使命解析:,(1)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要同实践相结合,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6分) 科学技术必须同社会发展相结合,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否则,只是坐而论道,禁中清谈,就失去了它的实践意义3分)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增进人类福祉的巨大引擎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类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科技价值观,我们要自觉肩负起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神圣使命3分),迁移运用,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发表的2021年新年贺词中指出:“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从唯物辩证法角度,上述论断体现了(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要重视实践的作用量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ABCD,C,迁移运用,2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根据任务安排,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实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由此可见( ) A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C认识工具决定人的认识水平 D科学实验是一种探索世界规律的思维活动,B,选择题练习,32021年3月,北京及周边地区出现十年一遇的雾霾天气有科学家指出,研究特殊天气现象及其过程,就是要在可能条件下进行干预,而不能听天由命但作为大气重污染主要现象的“雾霾”的形成机理我们还没完全搞透,减少雾霾灾害路途遥远这启示我们( ) 认识和把握规律是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基础 受制于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认识具有局限性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决定了获得真理有一个过程 ABCD,A,迁移运用,4.王安石在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过程中,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字许,始定为“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结果 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不能产生不同的认识 AB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