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工饲养王锦蛇消化道蛔虫病分析及对策.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261490608
  • 上传时间:2022-03-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0.7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工饲养王锦蛇消化道蛔虫病分析及对策王锦蛇(Elaphecarinata)又称为大王蛇、锦蛇、菜花蛇、黄蟒蛇等,是一种在我国广泛分布的肉食性蛇类,主要分布在平原丘陵、山地的杂草荒地,分布范围除了东北三省、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西藏以及海南之外,其余各个省区均有分布[1]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捕鼠能力,在控制鼠害方面发挥着重要生态作用近年来,由于偷盗滥捕,导致野生种群急剧下降,目前借助人工繁育实现其种群可持续性发展显得至关重要蛇蛔虫病是一种由蛇蛔虫寄生导致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不同品种的蛇类携带蛇蛔虫的承受力存在一定差异我国最早临床蛇蛔虫的报道是由周忠勇等[2]于1986年便对蟒蛇蛔虫病在国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并提及丝状蛔虫(Ophidascarisfilaria)的严重侵袭可以导致蟒蛇个体发生死亡除此外,关于临床的病例资料鲜有报道我国科研人员于2012年解析了蛇蛔虫的ITS序列并进行了相关的演化研究[3],随后也陆续完成了对蛇蛔虫的大小核糖亚基的遗传序列扩增研究[4],为蛇蛔虫在动物分类学上的物种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在国外文献中对于蛇类蛔虫病的感染发生已有相关资料积累报道,国内先后对蛇类蛔虫病在动物学分类种的形态描述、种群分子遗传研究等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5],但少见详细虫体外观形态、病理组织学变化相关图像资料的具体报道。

      通过对2019年接诊的1例福建省某蛇类养殖场送检的王锦蛇消化道蛔虫病例的临床症状、死亡剖检情况、病理组织学研究及防控建议进行介绍,希望为相关从事蛇类品种保育和繁育的机构单位提供相关的临床参考1、病例介绍2019年下旬,福建省北部某蛇类养殖场饲养的人工养殖王锦蛇蛇群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蛇体消瘦,粪便颜色稀薄,使用益生菌药物添加饲喂、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引进至发病均未进行驱虫治疗,部分病蛇开始拒食,消瘦,甚至出现虚弱死亡该场蛇房为水热加温,蛇房为土砖瓦房结构,发酵床养殖,潮湿且保温效果较差,蛇房环境卫生较差2、临床检查外观病蛇体表鳞甲颜色暗淡,对鸡雏等鲜饲料采食欲望不强病蛇口部有大量人工填喂的食糜堆积(图1),形态消瘦(图2),行动迟缓,数日抗拒进食但腹部鼓起,质地坚硬该场曾使用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且无驱虫药使用惯例,加之发病蛇群发病进程较慢,传染性较弱,送检怀疑为寄生虫寄生感染导致图1病蛇口中充满大量的反流食糜,口腔内散发恶臭3、病理剖检使用高压灭菌过的手术器械对病死蛇进行临床剖检,观察其气管、肺、食道、肝、胃部、肠、肾等主要脏器的病变情况对主要病变部位进行拍照记录,并采集主要消化器官病变部位,浸泡10%福尔马林溶液送往福州都拜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H.E.病理切片制备。

      图2拒绝采食后消瘦的病蛇4、结果4.1剖检结果对死蛇临床剖检结果显示,该蛇气管、肺呼吸气管均正常消化系统部位观察到靠近胃下部有异常鼓起,外部触诊较硬,怀疑为异物阻塞导致观察消化道胃肠有大量的灰白色结节异常增生,部分出现溃疡灶(图3)剖检胃肠,观察在胃肠交界处内壁有大量棕褐色、长条状线虫(Caenorhabditiselegans)团栓塞,阻塞食糜,肉眼可见在肠道扎堆寄生的虫体(图4),生理盐水中虫体活动性较强(图5)剖检该例病蛇完整虫体长度约4—8cm图3胃肠交界处形成结节性病变和溃疡灶(箭头标识)在光镜形态下,虫体体壁较厚,本次获得虫体中,较小虫体可以观察到具有3瓣唇口器形态,食道结构较长(图6);从尾部形态看,虫体末端具有较为尖锐的尾部形态,光镜下可以观察到虫尾部内有尖刺状结构(图7)根据临床检查结果,结合相关文献的虫体形态描述记载[6],临床初步判断蛇蛔虫是导致本次蛇群发病的主要原因图4肠道内寄生的蛔虫堵塞,食糜淤积图5生理盐水中浸泡清洗后具备较强活动性的线虫虫体图6蛔虫的头部形态结构(40×)4.2病理组织学病理组织学研究选取典型病变部位进行样品切片,浸泡10%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溶液)后送往福州都拜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病理组织切片的制备。

      结果及分析如下:图8和图9病理组织切片中可以观察到有肠道内存在炎性浸润,肠壁外壁发生严重机械性损伤,肠黏膜多量脱落(图8箭头),存在肠道炎症,可以在脱落的肠黏膜中观察到寄生虫部分虫体(图9箭头),说明蛇蛔虫的大量寄生给王锦蛇消化道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机械性损伤图7蛔虫的尾部形态(40×)图8肠(HE,200×)图9肠(HE,400×)5、病例分析与治疗5.1病因分析剖检结果显示,蛇蛔虫在蛇群内的大量寄生是导致本次王锦蛇发病的主要原因我国科学家对多种动物蛔虫有相关方面的系统分类和报道,证明其在临床养殖中能够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蛔虫的大量寄生造成的宿主营养摄入障碍,所摄食营养被大量剥夺,造成宿主动物异常消瘦,加上寄生导致的机械性损伤,造成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受损,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剖检病蛇胃肠交界处,蛔虫大量寄生造成胃肠交界处堵塞,从而导致外部食物无法通过进入肠道,而在胃内形成反流,造成病蛇拒绝进食,反吐食糜机体长期无食物供给营养、蛇蛔虫在肠道内营养剥夺及其在消化道内壁上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山区温差变化大、温控较差的饲养环境造成蛇群免疫力下降和持续性应激等数项因素,最终导致了蛇群死亡现象的发生5.2防控措施蛇蛔虫的来源可能由野生种蛇引种时带入或者食源性摄入感染人工养殖蛇群,在临床治疗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同时入手。

      预防上,可以对新引进的野生种蛇进行体表药物消毒,驱虫药物治疗和隔离观察,观察无异常后再进入饲养区进行饲养对于驱虫后的粪便进行及时堆积发酵对发生过蛔虫病的蛇房在治疗后进行火焰高温烧灼,发酵床垫料及时清理更换,切断环境中蛔虫的感染来源同时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对蛇群进行定期的驱虫,陆生养殖蛇类主要以线虫和绦虫(tapeworm)的驱虫防控为主,预防性驱虫可使用左旋咪唑同时在平时饲养管理中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消毒,蛇粪无害化处理,在能力范围内做好蛇舍温度内湿度和温度的调控,减少蛇类的环境应激对于病蛇的治疗,推荐使用阿苯哒唑或伊维菌素对患病蛇群进行驱虫为了确定虫体驱虫后的康复效果,建议在治疗药物中增加抗生素类消炎药物,同时使用益生菌等肠道康复制剂此外,供应充足的清洁饮水,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帮助提高健康蛇群的抵抗力6、结语蛇蛔虫涉及与报道种类较多,且生活史研究较为复杂,但食源性摄入感染依旧是主要的感染途径蛔虫成虫在肠道的寄生发育可以导致宿主动物的消化道机械性损伤、炎症与机械性损伤,造成动物机体肠道免疫屏障受损而继发细菌病等微生物疾病,严重危害动物健康动物蛔虫卵如猪蛔虫卵等对外界环境抗逆性较强,为养殖临床中彻底防控该病的发生提供了一定难度,也提供了相应的防控思路。

      通过对蛇蛔虫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剖检、病理组织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病例研究,对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疗方案,为王锦蛇人工繁育提供了蛇群蛔虫病临床图像资料在内的相关参考此外,由于临床诊断中判断出虫体大类即可开展针对性治疗,因此未对本次发现的蛇蛔虫具体种类分类进行生物遗传方面的研究,结合外观形态、光镜观察判断为蛇蛔虫,作一案例报道,后续将对其生物学分类进一步探讨参考文献:[1]劳伯勋,邹兴淮,温爱国,等.中国养蛇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2.[2]周忠勇,施新泉,贾三大.蟒蛇蛔虫病调查[J].中国兽医科技,1986,16(4):30-31.[3]郑姣妹,李芬,陈文承,等.蛇蛔虫ITS及5.8SrDNA的克隆及进化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12,32(5):688-691.[4]周成艳,马君,徐前明,等.蛇蛔虫(Ophidascarissp.)核糖体大亚基、小亚基的扩增及序列分析[C]//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寄生虫学青年工作者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昆明,2018:95.[5]周成艳,马君,黄兵,等.蛇蛔虫及蛇蛔虫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9,27(4):108-112.[6]吴有陵.三种蛇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种类鉴定[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黄潇航,宋肇程,张龙,李诗艺,胡奇林,黄志坚,殷光文.一例人工饲养王锦蛇消化道蛔虫病的临床报道[J].野生动物学报,2020,41(04):1051-1055.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2466);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2019N0005);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KF2015017,CXZX2017235,CXZX2017487);福建农林大学校科技创新基金(KFA19070A);福建农林大学优秀硕士基金项目(1122YS0100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