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言文—高考文言文复习设计及翻译训练.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3773730
  • 上传时间:2017-12-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8.50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考文言文复习设计及翻译训练作者:佚名 出处:不明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 高考考查文言文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交际,听说读写都不用文言,(除台湾写应用文还有些地方用到文言) 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对文言是“听不到,说不出,读不懂,写不了” ,那么高考为什么还要考文言文呢? 其实高考考纲的制定是由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决定的大纲对中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方面有明确规定,认为“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引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熊江平语)其依据在于: 1、 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2、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 ⑴、从汉字的发展方面看,辨析现代汉语的语素要有古汉语的修养 ⑵、从篇章方面看,多读优秀的文言作品,它那严谨的布局、简洁的行文对提高现代文写作水平有帮助 ⑶、从文学鉴赏方面看,要了解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心态,非有中国古典文学修养不可二、高考文言文的考查内容 在进行高考文言文条块复习前,教师务必要抽出一堂课时间整体讲解文言高考要求以及历年高考相关情况,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复习积极性,又能知己知彼,做到有的放矢 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根据 2002 年版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 浅易的标准: 1、词汇:以文言常用词、次常用词为主。

      2、语法结构: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 3、体裁:叙事为主、写景、抒情、说明及一般的说理文次之,并非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 4、内容:同古文化背景知识联系松散,少用典故 5、风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 比如去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部分完全遵照(考试说明)的精神,选取了《三国志·魏书·胡质传》裴松之注引孙盛的《晋阳秋》一书中关于胡威的一段文字1)开头处加上了“胡质之子”四个字,使之符合传记文的一般格式,(2)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选文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没有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也基本没有难解的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专门术语除此之外,(3)从选文整体风格上看, 《三国志 》属于正史,这篇阅读材料属于较为典范的文言文的作品因而可以认为,对于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来说,有关胡威的这一段文字确为浅显形式的文言文 刘国正先生曾举出了四部书作为浅易文言文的代表,它们分别是:《孟子》 、 《史记》的传记部分、 《梦溪笔谈》 、 《聊斋志异》 、分要求: 1.理解(这在语文能力层级上属于 B 级,考查理解能力)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试题中体现对分析综合的题目一般两道,分值 6 分,应该下大功夫,在全面阅读的基础上加深理解不过在这块内容上授课难度大,尤其是年青教师往往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少 3.鉴赏评价 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高考文言文试题的选材 1、近年来高考文言阅读材料多从经典史籍中(可能是为了突出典范性) 选取字数在四五百左右1999 年 574 字,2000 年 400 字左右) 已成稳定模式 2001 年海淀区模拟卷最短的只有 294 字上海卷只 180 字左右 1993 年选自《新唐书-姚崇传 》 ,主人公姚崇; 1994 年选自《唐语林-识鉴 》 ,一说为《宋书-孝义传》主人公何子平; 1995 年选自《隋书-列女传 》 ,主人公郑善果母; 1996 年选自《宋史-郭永传 》 ,主人公郭永; 1997 年选自唐人刘肃的《大唐新语》 ,主人公权善才; 1998 年选自《宋史-忠义一 -李若水传》 ,主人公李若水; 1999 年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 ,主人公苏琼; 2000 年选自《三国志-魏书 -胡质传》裴松之注引孙盛的 《晋阳秋》一书;合写胡质、胡威父子清慎廉明因而享有卓著声誉的。

      2001 年选自《史记》 , “田单列传” 2002 年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以上选文的共同点--均为浅易的文言文 内容上:材料所涉及的人与事或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但就是这些材料,却也潜伏着很大的变革危机 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步骤 由于考试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具有不准借助任何要具工书,只能独立解题的特殊性,不少考生心理上比较紧张,常常是读完一篇就去选,事实上这是极不正确的,一般来说,文言试题解题阅读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整体阅读 要求 1、集中心思稳住神,浏览或跳读一遍2、能大概明了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能懂六七成即可 第二步:细读题目 要求 1、落实要求答题的字、词、句、段所在,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易题可以在这一步基本完成,要充分利用所给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根据是非准偏,选出正确项2、利用好最后那道题(还有实词解释题) 因为此题相当难,但命题往往说有一项不符题意,那么就是说其他三项都是正确的,就是有一项错误也往往是个小问题。

      那么通过看最后一题,就会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一遍,往往事半功倍,全文内容马上会成竹在胸 第三步:重读全文 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这一步大致相当于精读研读的水平;同时也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作纠正,因此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特别提示:有些学生在读文言段时,对自己要求太高,第一遍没读懂就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学生当中这种情况存在非常普遍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高考所选文言语段一定不会容易到一看即懂的地步,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所以一定要让他们保持良好心态,调动各种手段,借助各种力量,善于前后推导,一步步走完解读过程在解决个别难点和正确把握文意、准确翻译文句时要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另外,从以往高考来看,不少考生在做文言题时丢分往往丢在不注意审题上,例如问的是“全都直接表现某某人热爱国家、不畏强敌的言行的一组是哪项” ,有些考生往往忽略“直接”或“言行”这样的重要词语,造成所答非所问。

      或者是平时训练多了,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当出现“间接表现了”或“反衬出”之类要求时,又不能进行正确答题了因此,在做文言练习时,教师要多加注意,切实完成文言应试阅读步骤注意审好题,使学生能多积累一些考试经验 应该说文言解题的三步阅读法是经过许多学子高考实战检验而总结出来的一条科学有效的应试方法,复习当中必须让学生加以掌握和运用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切记!! 第一章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文言常见实词的范围 此条款要注意两点:1、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所给的条件;2、常见的实词,这是考查的范围 (一)什么是文言常用实词? 一般地说,凡是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的古今词义不同的字均可算是文言常用实词 北京师院出版的《中学文言常用词词典》是主编饶杰腾对 80 年版中学语文课本全部文言文课文(总字数为 28348 个)所用词汇(3394 个) 进行研究;参考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常用词部分(1086 个),考虑中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中学生应该掌握的常用字为 800 个左右 蒋传一先生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技术,用“逐层切割”和“数频统计”法对 88年中学语文课本全部文言诗文共 68657 个语料进行分析,得出高频和次高频实词 489 个。

      高中语文课本所列文言常用实词表共列了 360 个文言实词(准确数字为 248 个) 这些应该是中学生起码要掌握的 2002 年高考语文科说明确定为 120 个 二、文言常用实词的特点 单音性───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 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 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 近义性——现代汉语中有不太区分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可能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 20 多个;“马”的名词也有 20 个以上 活用性——可以按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作其他词类,名词可用作动词、副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又可以活用为名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动宾处置关系 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今天看来类似于写错别字,但在古人是一种习惯 复习实词时,重点掌握课本的内容:散布在教材的各个知识短文和附录 当然,现在我们很多学校高三复习手头均有一些参考资料,可能更全面些 三、了解近几年高考文言实词的命题规律 1、 放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一题中考,分值为 3 分,几乎每年必考。

      2、题 型:①、要求考生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如高考全国卷) ③、判断古今同义或异义的情况 (如仿真卷一)要求考生以比较来辨别词义的差异,求得正确 四、答题技巧 1、 字形推断法(形训法)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且形声字占 80%以上, “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有利的条件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 形旁从"钅(金) 、木、氵(水) 、 (火) 、土" 者词义与五行有关; 从"刂(刀) 、弓、矛、戈、斤(斧) 、殳(shū)" 者与兵器有关, 从" 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从"(言) 、辶(走) 、刂(心) 、彳(行)" 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它还有:禾-- 五谷、贝--金钱、 皿--器具、 纟 --丝麻、宀--房舍、 求--毛皮、隹(zhuī )--鸟雀、冖--笼罩、 歹-- 死亡、 月-- 肉、 页--首、 自--鼻、 目---眼、 尸 --身体…… 如《念奴娇》 “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橹”:木制的船具 “不刊之论” “自怨自艾”中的“刊” “艾”从形旁上看均应该与“刀”有关; 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字的意义 “造”的义符为“辶” ,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 ,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 “去”的意思, “造”的其它意义“制造” “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过”也同理,也可译为“拜访”之义 有许多学生对 2001 年春季北京卷试题中“袖空牒窃印”中的“牒”字不理解,而实际上“牒”字是形声字, “片”是其形旁,甲骨文中取“木”之右半为“片” ,本义就是“木片” ,众所周知,古代发明纸张之前人们都把字写在木片或竹片上,所以“片”又被引申为“文件、文书”之义,因此凡是以“片”为形旁的字如“版” “牌” “牍”等都有“文件、文书”的意思学生如果能有从字形去分析判断的意识,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了 2、语境推断法 高考考查的实词 90%以上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翻译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理解推断3、课文迁移法 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如:94 年高考“扬州辟从事吏”同课文的“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 ;97 年高考“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沛公不胜杯杓”中的“胜” ;上海卷中“不肖人也,不足爱也”同课文“向使六国各爱其地”中的“爱” ;“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同课文的“便言多令才” 2001 年仿真卷第五篇 25 题 B 项中“伐其功”跟课文《屈原列传》中“平伐其功”中的“伐”均是“夸耀”之义 4、 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举例说明: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务农,从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附同步解析.docx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2024_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docx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同步解析.ppt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4讲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无机物的制备实验探究.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1脂肪烃的结构与性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第40讲反应过程中微粒浓度变化及图像分析考点1溶液中微粒浓度的关系及分析.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1讲铁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6讲醇酚和醛酮.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5讲化学综合实验探究考点1物质含量或组成的测定.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1电解质及其电离.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4讲烃化石燃料考点2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质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2讲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鉴别与推断考点1常见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6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考点1电离平衡及影响因素.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28讲反应热的测定及计算考点2盖斯定律及应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2讲铁盐和亚铁盐含铁物质的转化.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3讲考点1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8讲硫酸含硫物质之间的转化考点1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真题演练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规律.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47讲羧酸及其衍生物考点1羧酸酯的结构与性质.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