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下册每课练习.doc
25页1 文言文两则【字词荟萃】1、形近字组词弈( ) 俱( ) 援( ) 盂( )奕( ) 惧( ) 缓( ) 孟( )2、按要求写四字词语1)意思与“专心致志” 相近的四字词语:( ) ( ) ( )(2)仿照“沧沧凉凉” 写叠词:( ) ( ) ( )3、选字填空诲 悔(1)我会牢记老师的教( )的2)对以前的事,他感到很后( ) 至 致(3)他离开后( )今还没有来信4)由于他粗心大意, ( )使公司损失一百万句段集锦】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句子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链接】1、阅读《学弈》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 ( )②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 ( )(2)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两小儿辩日》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找出文中的 3 对反义词,写下来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2)抄写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写出这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延伸】1.阅读:家乡的蒿笋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于寻觅它的踪迹了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心里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洁白美味的蒿笋每年初春,江边的芦苇刚刚发芽,蒿笋便随之探出了小脑袋,到了春夏之交,芦苇在河滩上织成青纱帐,蒿笋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变得白白胖胖了它们把身子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人们去采集人们把新鲜的蒿笋剥去了一层外皮,便露出了里面洁白无瑕的笋芯,鲜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这便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菜肴了蒿笋的吃法很多, ( )每种做法各有各的妙处, ( )总少不了鲜、嫩、香、脆这四大特点这个季节,正值长江边上又一特产——籽虾上市的时候。
于是,蒿笋烧籽虾也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条托金虾”瞧,白嫩的蒿笋上托着鲜红金亮的籽虾,红白相间,看一眼就会使人心醉;扑鼻的浓香沁人心脾,仿佛渗入了每一个细胞,使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夹一段放入口中,只那么轻轻一咬,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股奇特的鲜味从舌尖渐渐扩散开来,一直鲜到心里蒿笋( )香浓味鲜,美味可口, ( )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 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呢!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勤劳淳朴的家乡人们一定会让您尝尝家乡的珍品——蒿笋!(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美丽( ) 善良( ) 隐藏( )(3)蒿笋生长在哪里?请用直线画出有关的句子4)用蒿笋做的菜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话:学习了《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字词荟萃】1、 弈(对弈) 俱(面面俱到) 援(援助) 盂(痰盂)奕(神采奕奕) 惧(恐惧) 缓(缓慢) 孟(姓孟)2、 (1)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心无旁骛(2)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 干干净净3、 (1)诲 (2)悔 (3)至 (4)致【句段集锦】(1)通:全。
弈:下棋 句子意思: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2)为:因为 弗:不 句子意思: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3)以:认为 去:离 句子意思: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4)汝:你 知:通“智”句子意思: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课文链接】1、 (1)①指弈秋的教导 指天鹅②他,指前一个人 他,指前一个人(2)非常专心,学得很好; 不专心,老想着射天鹅,学得不如另一个好; 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2、 (1)近——远 大——小 凉——热(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个句子把初升的太阳比作车盖,把中午的太阳比作盘子课外延伸】1、阅读:(1)尽管……可是(或: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2)美丽(丑陋) 善良(凶狠) 隐藏(暴露)(3)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4)答:用蒿笋做的菜的特点是鲜、嫩、香、脆2 匆匆【字词荟萃】1、仿照例子写词语1)例:赤裸裸( ) ( ) ( )(2)例:匆匆忙忙( ) ( ) ( )2、选词填空。
爱护 爱惜(1)他从小就养成了( )书籍的习惯2)粮食是宝中宝,人人都要( ) 维持 保持(3)解放前,爷爷起早贪黑地干活,可还是( )不了一家人的生活4)老红军战士始终( )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3、反义词填空聪明( ) 空虚( ) 伶俐( )【句段集锦】照样子写句子1)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时候,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 ,有 ________ 的时候;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的时候课文链接】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下来。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时间比作_____ ______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延伸】1、阅读:毛驴和牛大哥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它背(bēi,bèi)回家毛驴向它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拒绝了,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千斤 ”毛驴冷笑道 十斤山芋还不干呢 千斤 你可别做梦了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fēn, fèn)量重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shān,shàn )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在短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2)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4)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话:学习了课文,你对时间有什么看法?请简单谈谈 参考答案:【字词荟萃】1、 (1)亮晶晶 笑眯眯 金灿灿(2)认认真真 开开心心 嘻嘻哈哈2、 (1)爱护 (2)爱惜 (3)维持 (4)保持3、聪明(愚蠢) 空虚(充实) 伶俐(笨拙)【句段集锦】(1)聊天 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 ;看书 的时候,日子从书本上过去;看电视 时,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
2)春天走了 ,有再来 的时候;太阳落山了 ,有再升起 的时候;雨停了 ,有再下 的时候课文链接】(1)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2)针尖上一滴水滴; 大海; 日子显得很渺小,消逝得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课外延伸】1、阅读:(1) bēi fè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