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长篇成语故事精选文字版.docx
12页中长篇成语故事精选文字版【篇一】中长篇成语故事精选文字版相知恨晚西汉时,汉景帝母亲窦太后有一个侄子,名叫窦婴,极有才华景帝登基后,急需良臣辅弼,于是让窦婴担任太子的老师,在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又赐给他魏其侯的爵位,后又拜他为当朝丞相众多官员知道他深得皇帝恩宠,都来投靠于他.这位窦丞相推崇孔夫子的思想,而窦太后则是道家学派的忠实信徒终于有一天,窦太后对他厌烦起来,就让景帝罢了他的官职.窦婴失去权势之后,原来投靠他的人都不再理睬他,而一个叫灌夫的人倒常到他府上来,与他叙谈.灌夫本是大臣张孟之子张孟曾是颖阴侯灌婴的部下,因为灌婴很欣赏他,就让他改姓为灌.七国之乱时,灌孟为保卫社稷在战场上死去从此灌夫恨透了叛军,在作战时特别勇敢,屡立奇功.汉景帝驾崩后,汉武帝即位,他觉得淮阳(今属XX省)属于交通要道,又屯有重兵,不可轻易托付于人想来想去,武帝才任命灌夫为淮阳太守后来,由于灌夫在淮阳任上政绩突出,又被调入京城长安,被委任为太仆(掌管御用车马的官员)灌夫非常正直,从不巴结位高权重之人但他喜欢交往,每天在他家吃饭的英雄豪杰竟然有百人之众灌夫酷爱饮酒,一旦喝醉了就很难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必要的约束一次,他和窦太后的弟弟窦甫在一起饮酒作乐,菜过五味后他不觉酩酊大醉,好端端让窦甫尝了一顿拳头。
汉武帝很爱惜灌夫,害怕窦太后杀他泄愤,就将他贬到外地为官.一晃几年过去了,灌夫因事免职,回到长安,过起了赋闲的生活.这时,窦婴依旧受人冷落,灌夫就常到他府中走走窦婴无权无势之后,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也认清了那些势利小人的嘴脸而灌夫的珍贵友谊,使他深受感动而灌夫呢,也想和窦婴深交,来抬高自己的名声两个人都非常尊重对方,甚至有着父子一般的感情,总是融洽地相处,一点儿也不感到厌倦他们都后悔相互了解得太晚了篇二】中长篇成语故事精选文字版破釜沉舟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公元前2XX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XX县区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
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项羽.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战,决心很大。
篇三】中长篇成语故事精选文字版包藏祸心春秋时期,楚国将领公子围受哥哥楚王之托,去郑国访问郑国非常弱小,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对楚国使者极力巴结毕竟,有了楚国的保护,别的强国就不敢任意欺凌郑国了郑国的大夫公孙段为了国家利益,决定把女儿嫁给公子围,表示两国的友谊牢不可破公子围对这门婚事一口应承下来,其实他心中另有诡计在迎亲时,公子围带来了很多兵马,想带进城去夺取郑国的政权.没想到郑国大夫子产一下子就看透了公子围的心机,因此拒绝他进入京城子产派子羽去对楚国的客人说:“本国的都城非常狭窄,无法容纳公子那么多的随从,如果一定要迎亲,就请在城外举行仪式吧!”公子围很生气,就叫太宰伯州犁向子羽答复道:“哪有在野外举行婚礼的先例呢?我们临来之前已经在祖庙里向祖先祭告过了,如果在城外娶亲,岂不是对我们楚国进行羞辱?这样做也显得郑国太小气了况且不要忘了,我是楚国的令尹!假如我真的在野外结婚,回国后将被人瞧不起,再也没有做令尹的资格了.所以贵国的安排恕我难以接受子羽的脸色当场就变了,他正颜厉色地说道:“不错,我们郑国是个小国可是国家弱小并不是错误,如果依赖大国而不进行防备,那才是错误我们本想通过联姻来让楚国保护我们,可是楚国却包藏祸心,来打郑国的主意,我们又怎能不作一点儿防备!"公子围看到郑国早有防备,自己实在讨不到便宜,只好答应不带兵甲进城,郑国这才允许他进城迎亲。
这年的正月十五,公子围进入郑国都城,与公孙段的女儿结婚,婚后马上离开郑国回去了成语释义:本意是指心中藏有不良企图,后来也用来形容外表和善,心怀恶意篇四】中长篇成语故事精选文字版一代楷模隋朝末年,隋场帝穷兵默武骄奢*意.好大喜功,先是开凿大运河,后来几次兴兵东征,大举侵略朝鲜全国的青壮男子大多数被抽调修河、当兵.土地无人耕种,苛捐杂税年年增加,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天下即将大乱当时正在山西马邑作地方官的李靖,对国家形势的严峻形势有着清醒地认识李靖不希望天下大乱,他来到京城,面见执掌军政大权的越国公杨素,打算说服杨素,拿出办法,稳定政局.交谈之后,李靖深感失望,立即辞去官职.回家深入研究兵书战策李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的开国名将,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经常与李靖在一起谈论心得体会.每次畅谈之后,韩擒虎都十分慨叹,称赞李靖的看法.不久,杨素病死,他的儿子杨玄感举兵造反接着,全国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李靖来到太原,帮助唐高祖李渊统一天下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李靖由刑部尚书调任兵部尚书.当时西北的少数民族突厥和吐谷浑经常袭扰边境,抢劫牛马,屠杀百姓,成为唐朝的边患唐太宗平定天下之后,立即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率兵北征,彻底解除西北边疆的威胁。
一次,李靖仅率三千铁骑,出奇制胜,将突厥逐出境外,而后李靖为平定边患,经常统兵在外,大小百余战,立下赫赫战功,升为尚书仆射李靖看到天下基本平定,估计以后不会有大规模征战,觉得自己是员武将,在朝廷已经不会有太大作为,决定辞去职务,告老还乡一次,唐太宗派李靖到各地察访民情,李靖推辞说:“我年龄有些老了,只怕辜负陛下的信任,还是派别人去更好些.”李靖回到家把他的想法详细写进了奏章,送给唐太宗.唐太宗看了李靖的奏章,觉得措辞十分得体,态度非常恳切,内心很感动,立即同意了第二天,派中书侍郎向李靖传达他的旨意,说:“我看从古至今,作了大官而能知足的人太少了,不论聪明人或庸俗的人差不多都不能自知有些人本来没什么才能,还留恋权势,不肯辞官,还有人生病,根本不能办事,仍然占据高位我同意你辞官,不仅成全你的志向,更重要的是想把你树为一代楷模,让人们学习.”李靖辞官以后,把平生用兵心得写成一部《李卫公兵法》,可惜后来失传了一代楷模的意思是: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篇五】中长篇成语故事精选文字版背水一战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又展开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历的楚汉相争刘邦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韩信.韩信本来是淮阴人,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个小兵。
项梁死后,韩信又跟了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个小军官韩信有好几次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韩信感到十分失望等到汉王刘邦到南郑去的时候,韩信就投奔了汉王,被刘邦拜为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向汉王详详细细分析了楚(项羽)汉双方的条件,认为汉王发兵东征,一定能战胜项羽.汉王越听越高兴,只后悔没早点发现这个人才打那以后,韩信就指挥将士,操练兵马,东征项羽的条件渐渐成熟了.公元前2XX年,韩信偷袭魏王豹,灭掉魏国10月,刘邦又派他与张耳率几万军队向东继续挺进,攻击赵国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20万重兵,严密防守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对大将陈余说:“韩信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胜仗,可谓是一路威风,现在他又乘胜远征,企图攻下赵国,其势锐不可挡不过,他们运送粮食需经过千里之遥,长途跋涉.现在我们井陉山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进,汉军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这样你暂时给我3万人,从小道出击,拦截他们的武器粮草,断绝他们的供给,汉军不战死也会饿得半死你在这里坚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信"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然后韩信又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开阵势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韩信、张耳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靠拢陈余则指挥赵军拼命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这时韩信埋伏的XX年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立即飞奔驰入赵营,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的红旗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这时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士兵们杀死了陈余,抓获了赵王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这就是成语“背水一战”的来历,这个成语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喻有“决战"性质的行动,表示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与敌人决一死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