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语文 专题一 拓展资料.doc

36页
  • 卖家[上传人]:zw****58
  • 文档编号:42939997
  • 上传时间:2018-06-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5K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语文 专题一 拓展资料 专题一拓展资源(1) 《语文课程标准》有关的目标和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有关的目标和要求有关的目标和要求(摘要)(摘要)一、课程目标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感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145 万字以上 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 ( 1~2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略)(二)阅读 1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 、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 10 、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略)(四)口语交际 (略)(五)综合性学习 (略)第二学段 ( 3~4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略)(二)阅读 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事情地朗读课文。

      2 、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的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 、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9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 10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小于 40 万字 (三)习作 (略) (四)口语交际 (略)(五)综合性学习 (略)第三学段 ( 5~6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略)(二)阅读 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 300 字 3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辩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信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60 篇(段) 11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00 万字 (三)习作 (略)(四)口语交际 (略)(五)综合性学习 (略)专题一拓展资源(2) 《阅读教学新思维》《《阅读教学新思维阅读教学新思维》》陆志平陆志平一、性质与地位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段话科学而又简明地说明了阅读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阅读性质的定位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古往今来有无数关于阅读、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说不尽的好处可是,中小学的阅读却被局限于只是为了掌握一些知识点,形成阅读能力,因而阅读的材料也只是为了证明知识点或能力点的例子,形成阅读能力的途径也被误认为是琐细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力纠时弊,强调了阅读的重要作用——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其实,阅读也是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正如萨特说的那样:“阅读就是自由的梦人们正是在自由愉快的阅读中享受着精神的生活这样的阅读教学就不能靠灌输和机械训练来实现。

      学生必须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二、教学目标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围绕这一目标,总目标又从阅读方法、文学作品阅读、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要求阶段目标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有所区别,但主要从十一个方面来安排一)朗读、默读、诵读主要是技能性要求,同时也有过程性要求——朗读的主要目标是:正确流利有感情——默读的主要目标是:学会默读,养成习惯,具有一定的 速度(速度有量化要求)——诵读主要强调诵读的过程,诵读中的体验、领悟和 积累二)精读、略读和浏览这是对阅读方法的要求——精读目标又分解为阅读与理解等多个方面——略读定位于“粗知文字大意”的快速阅读——浏览定位于“查找、收集信息”三)词语教学主要安排在 1~6 年级从积累与理解两个方面提出要求四)阅读与理解的一般要求从感受、分析、理解、评价几个方面突出阅读主体的地位,突出体验性、过程性目标从“体会”、“揣摩”、“领悟”、“讨论和交流”、“体味”、“推敲”、“共同讨论”等用语,可以清楚地看到课程标准的指向性五)文学作品的阅读。

      突出强调了审美体验,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而不是引导学生用手术刀去解剖作品六)科技作品阅读除了一般的阅读要求之外,还要求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七)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文体的阅读对文体一般特点、概括、分析、判断等方面提出适当要求八)文言诗文的阅读古代诗词的阅读,主要强调诵读和积累在 7~9 年级提出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要求,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九)积累与课外阅读提出积累词语、成语、格言警句、精彩句段、优秀诗文的要求,并分学段提出积累优秀诗文的量化标准 9 年共 240 篇(段)提出课外阅读总量 9 年 405 万字,并对课外阅读的方法也提出相应的要求,对课外读物提出建议 (十)语文知识的教学除渗透在上述条目中而外,还专门就标点符号、语法修辞知识、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知识、文化常识等提出要求十一)对工具书、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的利用以及信息的处理,也提出了适当的目标三、阅读与文化建构不管你重视不重视,阅读总归会在人们心中留下些什么,至于留下的这些是否健康、是否有质量,那是另外一回事情。

      中小学阅读教学,总应该在学生脑海里留下些有意义的东西,孩子们一点一滴积累的这些有意义的东西,就形成了他们自己的文化 因为是在启蒙教育阶段,所以更应该重视阅读的内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认识都可能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但对文化建构问题的重视是共同的,对价值导向的重视也是共同的我们应该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孩子应该读什么长大?”可以这样说,当好中小学生的“营养师”,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为学生的立身安命终身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语文课程可以从三方面来考虑学生的文化建构的问题1.教材的课文教材的课文篇数有限,却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应非常重视课文的构成从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角度看,教材的课文应“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典范性,突出强调经典、精品、规范、示范,要让孩子读到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让他们读到上乘的作品,读到大师级的作品文质兼美,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那种形式华美而内容空洞或者内容健康而文笔欠佳的作品都不能作为课文文化内涵,可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每篇课文都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

      我们常说,含咀英华,而阅读材料本身应该含有英华,才经得起吟咏品味二是从整体上看,课文的组成要从思想的、社会的、审美的、科学的等多个维度来考虑课文的总体的文化构成,使课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时代气息,主要是指“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古今中外许多优秀作品能够跨越时空,具有永久的魅力同时,也有许多作品由于离开当今社会太远,不能让当今青少年接受,也不利于学生建构时代需要的文化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用时代的眼光来观照,选择符合时代特点、具有时代意识的课文,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学生建构的文化应该是五彩缤纷的多元文化,这样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文化2.课外阅读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对课外阅读的建议,代表了对文化积累与文化建构的引导广泛性,是“建议”的主要取向,“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不但包括文学作品,而且包括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即就文学作品而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应进入阅读的视野,体裁风格也应是多样的,既有童话、寓言、故事,也有诗歌、小说、散文、剧本应引导、鼓励学生扩大阅读的面,广泛涉猎书籍报刊,阅读文学作品和其他各类读物,阅读推荐作品和自己喜欢的作品,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

      提倡读整本的书,鼓励上网浏览广采博闻,开阔视野阅读应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读书总是多多益善提出的量的要求,只是最低水平,如果天天看报,一个月看一本杂志,一个假期看两三本书,也应大大超过这一标准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学生的阅读量过小,一方面学生没有时间看书,一方面学校图,书馆资源不足正如林语堂所说的那样:所读非书(只是读文学概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