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理学教学课件:血液1.ppt
22页1 1n概述概述n血细胞血细胞生理生理n生理生理性止血性止血n血型血型和输血原则和输血原则第三章第三章 血血 液液2 2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血液的组成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血浆+ +血细胞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 (一一) ) 血浆血浆晶体物质:晶体物质:血浆蛋白血浆蛋白: 65-85g/L: 65-85g/L,血浆与组织液的主要差别是血浆,血浆与组织液的主要差别是血浆蛋白含量多蛋白含量多n白蛋白白蛋白: 40-48g/L : 40-48g/L (分子量较小,浓度最高)(分子量较小,浓度最高)n球蛋白球蛋白: 15-30g/L (: 15-30g/L ( 1 1- -、、 2 2- -、、 - -、、 -globulin)-globulin)n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浓度最低)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浓度最低)白蛋白白蛋白/ /球蛋白比值降低,提示肝脏疾患球蛋白比值降低,提示肝脏疾患3 3Composition of the bloodPlasma: 水、电解质、蛋白质水、电解质、蛋白质Blood cells: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 Platelet (thrombocyte)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蛋白的功能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2))运输功能运输功能3))参与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等参与凝血、抗凝血和纤溶等4))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5))营养功能营养功能4 4(二二)血血细胞(胞(Blood cells))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容积百分比百分比 正常人:正常人: 成年男性成年男性 40% 50% 成年女性成年女性 37% 48% 反映血液中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红细胞的相对浓度 Erythrocyte:99%LeukocytePlatelet 5二、二、血量血量全身血液的总量:全身血液的总量:7-8% 体重体重 包括循环血量包括循环血量(多)(多)和储存血量和储存血量运动或大出血等情况下,储存血量可被动员释放出来运动或大出血等情况下,储存血量可被动员释放出来 失血量失血量< <10%,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不出现明显临床症状 达到达到20%,出现明显临床症状,出现明显临床症状 > > 30%,危及生命,危及生命67 7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一一) 血液的比重血液的比重 全血比重:全血比重:1.050 1.060 (红细胞红细胞) 血浆血浆比重:比重:1.025 1.030 (蛋白质蛋白质)(二二) 血液的粘度血液的粘度(viscosity) 由液体分子的内摩擦形成。
以水的黏度为由液体分子的内摩擦形成以水的黏度为1,则全,则全血的相对黏度为血的相对黏度为4~~5,,血浆为血浆为1.6 2.4 红细胞比容、血浆红细胞比容、血浆蛋白等蛋白等影响决定粘滞影响决定粘滞性性8 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 (主要为主要为NaCl) (NaCl) (主要为白蛋白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压力 大大( (近近300 mOsm/(kg300 mOsm/(kg··H H2 2O) O) 小小(1.3 mOsm/(kg(1.3 mOsm/(kg··H H2 2O) O)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 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 和正常血浆容量和正常血浆容量( (三三) )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溶液渗透压(溶液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osmotic pressure))指溶液具有指溶液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高低决定于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高低决定于溶液中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目的多少溶液中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目的多少9 9晶体晶体蛋白蛋白晶体晶体水水血管血管水水细胞细胞组织间隙组织间隙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1010( (四四) )血浆的酸碱度血浆的酸碱度正常正常pH值为值为7.35~7.45,血浆中的缓冲对:,血浆中的缓冲对: NaHCO3/ H2CO3:主要,比值为:主要,比值为20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钠盐/ 蛋白质蛋白质 Na2HPO4/ NaH2PO4 肺和肾的正常排出肺和肾的正常排出等渗溶液(等渗溶液(iso-osmotic solution)::与血浆渗透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压相等的溶液, 0.85%NaCl,,1.9%尿素尿素等张溶液等张溶液isotonic solution::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溶液, 0.85%NaCl( (三三) ) 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四、血液的免疫学特性四、血液的免疫学特性免疫系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胞和免疫分子组成,成,许多多免疫免疫细胞(如各胞(如各类白白细胞胞)和免疫分子(如血和免疫分子(如血浆中各种中各种γ-球蛋白)都是血液的固有球蛋白)都是血液的固有成分成分n固有免疫:又称非特异性免疫,由固有免疫:又称非特异性免疫,由遗传获得,不具有得,不具有针对某一某一类抗原的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n获得性免疫得性免疫::又又称称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n体液免疫体液免疫由由B淋巴淋巴细胞通胞通过分化分化为浆细胞,胞,产生生针对某种某种抗原抗原的免疫球蛋白,的免疫球蛋白,即抗体,通即抗体,通过抗原抗原-抗体反抗体反应而而引起引起n细胞免疫胞免疫由由T淋巴淋巴细胞通胞通过形成活化的效应淋巴细胞以及分泌过形成活化的效应淋巴细胞以及分泌细胞因子而引起细胞因子而引起111212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一一、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 (一一) )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男男: (4.0 5.5)1012/L女女: (3.5 5.0)1012/L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emoglobin)): 男男: 120 160g/L 女女: 110 150g/L 双凹圆蝶形:双凹圆蝶形:1313(二二)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1、红细胞生理特征、红细胞生理特征((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红细胞膜的通透性:低温贮存久的血液,血低温贮存久的血液,血K+浓度度升高升高((2)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 (plastic deformability): 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是红细胞生存所需的最重要特性是红细胞生存所需的最重要特性影响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变形能力的因素:: ①①与表面积和体积之比呈正相关;双凹圆碟形与表面积和体积之比呈正相关;双凹圆碟形 ②②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 ③③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1414 (( 3))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的特性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血沉):(血沉):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的速度,称之。
沉降的速度,称之男性为男性为0~~15 mm/h,女性为,女性为0~~20 mm/h临床意义:血沉愈快,悬浮稳定性愈小,有助临床意义:血沉愈快,悬浮稳定性愈小,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于某些疾病的诊断1、红细胞生理特征、红细胞生理特征15红细胞以凹面相贴,形成一叠红细胞,称为叠连叠连后其红细胞以凹面相贴,形成一叠红细胞,称为叠连叠连后其表面积与容积之间比减小,摩擦力减小,下沉加快表面积与容积之间比减小,摩擦力减小,下沉加快 血浆中白蛋白、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卵磷脂 红细胞叠连红细胞叠连 血沉血沉血浆中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浆中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胆固醇 叠连叠连 血沉血沉n决定红细胞决定红细胞叠连叠连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 血沉(血沉(ESR)) 16红细胞在低渗胞在低渗盐溶液中溶液中发生膨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破裂的特性,,简称脆性称脆性当当NaCl降至降至0.42%时,部分,部分红细胞开始破裂而溶血;当胞开始破裂而溶血;当NaCl降降至至0.35%时,全部,全部红细胞都溶血胞都溶血衰老衰老红细胞胞对低渗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降低,即脆性高溶液的抵抗力降低,即脆性高 (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的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17172 2、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1)运输)运输O2和和CO2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红细胞运输红细胞运输O2 的功能是靠细胞内的血红蛋的功能是靠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一旦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白来实现的,一旦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到血浆,即丧失其运输逸出到血浆,即丧失其运输O2的功能的功能 ((2)) 缓冲酸碱:缓冲酸碱:红细胞含有多种缓冲对,对血液中的酸、红细胞含有多种缓冲对,对血液中的酸、碱物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碱物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18血网织红细胞量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盛衰血网织红细胞量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盛衰1、红细胞生成、红细胞生成生成部位:生成部位: 骨髓骨髓所需物质所需物质 ((1))铁铁::Fe3+需需还还原原成成Fe2+才才能能被被利利用用。
缺缺铁铁性性贫贫血血((小小细胞性贫血细胞性贫血) ((2)叶酸、)叶酸、VitB12::两者是两者是DNA合成所需的重要合成所需的重要辅酶酶,是,是RBC成熟的必需物成熟的必需物质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能促进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能促进B12在回肠吸收在回肠吸收•机体缺乏内因子机体缺乏内因子→B12吸收障碍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三三) )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19192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关键环节:关键环节:红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红系前体细胞红系前体细胞调节:调节:((1)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肾脏:肾脏 (主要,主要,90+%)、肝脏、肝脏((2))性性激激素素::雄雄激激素素((刺刺激激骨骨髓髓及及EPO)),,雌雌激激 素(抑制)素(抑制)((3))其其它它::甲甲状状腺腺激激素素、、糖糖皮皮质质激激素素、、生生长长激激素素等可改变组织对等可改变组织对O2的要求而间接影响生成的要求而间接影响生成2021大气压大气压POPO2 2↓ ↓ RBC↓RBC↓间质细胞间质细胞(主)(主)肝细胞(次)肝细胞(次)雄激素雄激素 雌激素雌激素2222( (四四) ) 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破坏平均寿命平均寿命120120天天 每天每天0.8%0.8%衰老红细胞被破坏。
衰老红细胞被破坏n9090%%停滞在脾、骨髓中被巨噬细胞吞停滞在脾、骨髓中被巨噬细胞吞噬噬( (称为血管外破坏称为血管外破坏 ) ),,将血红蛋白消化,将血红蛋白消化,释放出铁、氨基酸和胆红素,其中铁和释放出铁、氨基酸和胆红素,其中铁和氨基酸可被重新利用氨基酸可被重新利用 n1010%的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冲击%的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机械冲击而破损(称为血管内破坏)而破损(称为血管内破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