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答案】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
15页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测量是生活和学习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为了减小误差我们经常采取的方法是 2.如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 发声,当车走到十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 (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3.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以甲为参照物,乙向 做直线运动,经过6 s甲、乙两物体相距 m.4.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态氮,制成的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烟雾缭绕的“白气”形成原因是液氮吸热 ,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小水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5.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信息二: 信息二: 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 (填 “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 ℃二、单选题7.2021年1月,我国生物学家在浙江丽水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百山祖角蟾由图可知,趴在成人大拇指上的百山祖角蟾体长约为( )A.3m B.3dm C.3cm D.3mm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C.缩短听者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音调变高D.医院墙上贴着的“静”字,是通过在声源处减弱噪声9.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 B.阳光下雪人“流汗”C.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 D.北方冬天的雾凇10.金属球用细绳挂在车厢内,并相对于车静止,位置如图甲所示。
下列选项中能导致球突然从如图甲位置变成如图乙位置的是( )A.车向西起动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加速D.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减速11.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过程中,甲车一直走在乙车前面B.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乙车的速度最小D.经过5s,甲车前进了20m12.去年,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为缓解旱情,相关部门采用了在空气中喷洒干冰的方法人工增雨.干冰使空气中得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时变成雨滴的过程分别属于( )A.凝华 熔化 B.凝华 液化C.凝固 熔化 D.凝固 液化三、多选题13.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画出的图像,下列对实验描述错误的是( ) A.将试管放在水中(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均匀B.增加酒精灯的火力大小,可以提高该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C.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需要25minD.从C到D的过程中,物质处于液态14.如图所示的各种声学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发声时用手触摸声带可感觉声带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乙图:穿越公园的公路设置“隔音蛟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C.丙图:医生在给病人做“B超”时,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D.丁图:不改变橡皮筋的松紧程度,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橡皮筋可以改变音调四、作图题15.根据图甲中物体运动的s﹣t图像,请在图乙中画出相对应的v﹣t图像。
16.如图所示的仪器是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的一部分,此时它的示数为﹣2℃,请用铅笔在图中把温度计的液柱部分涂黑 五、实验题17.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装置:(1)交流讨论: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我们能听到音乐;②用抽气设备抽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2)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 ,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3)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与上述实验结论相符合的是 (填序号)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C.临街的房屋安装双层真空玻璃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1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由A处静止下滑;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做的目的是 ;(2)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测得时间tAB=3s;同时该同学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为vAC=16cm/s,则小车通过下半程BC段的平均速度vBC= m/s;(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在某次实验过程中,停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为 s。
19.小红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 组装如图甲所示器材时,应该先固定 (选填A、B),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 2)当水温升高到 90℃时,她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并持续几分钟后停止读数图乙为第 3min 时温度计的示数,请你帮她读出示数 ℃,此时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是如图丙中 (C 或 D)所示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29498989898(3)当水沸腾时,水中会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内是 (选填“空气”或“水蒸气”);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温度 根据水沸腾的这一特点,小华建议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后可改用 (大或小)火继续煮较好4)其他三位同学分别采用图丁所示的三幅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记录的数据,分别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戊所示,则用图①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 a;用图②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 c;用图③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像是 选填: a、b、c、d)六、计算题20.某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45s内,其速度v与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前10s轿车运动的路程为100m。
求:(1)前10s轿车运动的平均速度;(2)轿车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通过的路程;(3)轿车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21.小明一家驾车旅游经过某处时,发现一个交通指示牌,如图甲所示高速公路上还设有“区间测速”,就是在两个监测点安装监控探头,测出车辆通过两个监测点时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以此来判断是否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16km,小明爸爸的车通过两个监测点时的时间如图乙所示求:(1)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所处的位置到揭阳市最快需要多长时间?(2)小明爸爸的车在这一区间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是否超速?试卷第7页,共8页参考答案:1. 3.40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详解】[1]如图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沿B方向进行观察,此时的读数为3.40cm[2]为了减小误差我们经常采取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 振动 音色 信息【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振动产生声音[2][3]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3. 西 18【详解】(1)由v-t图象可知,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9m/s,v乙=6m/s,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直线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相对于甲的位置向西发生变化,所以乙向西做直线运动.(2)由得s=vt,经过6s,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9m/s×6s=54m,乙通过的路程s乙=v乙t=6m/s×6s=36m,甲、乙两物体相距s=s甲-s乙=54m-36m=18m.4. 汽化 液化【详解】[1][2]液态氮吸收热量变为气态氮,这个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漂浮在空中,就是看到的“白气”5. 两者运动距离相等 骑车者的速度比跑步者快【详解】[1]由图可知,两人运动的距离相等;[2]由图可知,骑车达到200m时用时15s,而跑步达到200m时用时25s,故说明骑车者的速度要大于跑者步的速度6. 热胀冷缩 左 0【详解】(1)[1]由题意可知,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温度变化引起体积变体而工作的,所以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体积变大,液柱将向左移动。
3)[3]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所以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0℃7.C【详解】人指甲长度约1cm,所以百山祖角蟾体长约3c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8.C【详解】A.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超声波、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响度与传播距离有关,缩短听者与声源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声音响度变强故C错误,符合题意;D.医院墙上贴着的“静”字,是提醒人们不要说话,因此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9.D【详解】A.春天冰雪融化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B.阳光下雪人“流汗”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C.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D.北方冬天的雾凇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符合题意10.C【详解】A.车向西起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可知,小球会东偏转,故A不符合题意;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可知,小球不会偏转,故B不符合题意;C.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加速,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可知,由于惯性,小球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小球会西偏转,故C符合题意;D.车向东直线运动时减速,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可知,小球会东偏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