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部审计实务规范指南规范第5号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doc.docx
17页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5号——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规范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高审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内部审计准则,制定本指南第二条 本指南所称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 机构对企业内部管理领导干部(以下简称企业内管干部)开展的经济 责任审计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包括企业主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 企业下属全资或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包括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 职领导干部)等第三条 本指南所称经济责任,是指企业内管干部在任职期间因 其所任职务,依法对所在企业或部门(以下简称企业内管干部所在企 业)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第四条 本指南适用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及下属全资或控股企 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其他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可以参照本指南执第五条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包括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任中经 济责任审计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业内管干部任期届满,或者任期内办理 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事项前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业内管干部任职期间进行的经济责任审 计,包括实行年薪制及股权激励机制的企业(包括试点企业)在任期 内奖励兑现前的审计、任期届满连任时的审计,以及任职时间较长、 上级企业根据规定和需要安排的审计。
专项经济责任审计,指企业内管干部存在违反廉洁从业规定和其 他违法违纪行为,或其所任职企业发生债务危机、长期经营亏损、资 产质量较差等重大财务异常状况,以及发生合并分立、破产关闭、重 组改制等重大经济事项情况下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第六条 经济责任审计期间按照会计年度确定,并以此确定审计 和评价财务数据的期初数企业内管干部的任职时间为某一年度的上 半年,则以该年度初作为企业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期间的期初; 企业内管干部的任职时间为某一年度的下半年, 则以下一年度初作为企 业内管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期间的期初专项经济责任审计的时间范围,由企业根据具体审计项目自行确aE经济责任的界定,以企业内管干部的实际任期为准第七条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确定,并充分考 虑审计风险企业总部及重要的下属全资或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子企 业)应当纳入审计范围,纳入审计范围的资产量一般不低于企业内管 干部所在企业资产总额的70% ,子企业户数不低于该企业总户数的 50%下列子企业应当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一)资产或者效益占有重要位置的子企业;(二)由企业内管干部兼职的子企业;(三)任期内发生合并分立、重组改制等产权变动的子企业;(四)任期内关停并转或者出现经营亏损、资不抵债、债务危机 等财务异常状况的子企业;(五)任期内未接受过审计的子企业;(六)各类金融子企业及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等。
第八条 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审 计组织实施审计,但应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出具审计通知书、 审批审 计实施方案、做出审计结果报告第九条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 按照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并根据审计工作的需 要,合理使用抽样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以实现审计目标第十条 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充分利用企业近期内 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成果在利用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成果时, 应当注 意以下问题:(一)利用内部审计成果时,应当评估企业内管干部所在企业内 部审计环境及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有效性,以合理确信审计结论的可 靠性二)在利用外部社会审计成果时,应当采用一定的审计程序进 行评估,以合理确信审计结论的真实性三)利用国家审计成果时,可以在给予必要审计关注的基础上 加以利用四)在审计企业资产状况时,可以借鉴相关年度的清产核资专 项成果当审计结论与清产核资专项成果不一致时, 应当遵循谨慎性 原则追加适当的审计程序五)利用企业内管干部所在企业及有关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成 果时,对于已经办结的案件,可以在给予必要审计关注的基础上直接 利用;对于正在办理的案件,应当注意与企业内管干部所在企业及有 关纪检监察机构的沟通配合。
第十一条企业可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 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一般应当由纪检、监察、审计、人力资源 和监事会等部门组成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联席会议应当定期召开会议,检查、通报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协 调解决审计结果运用中的问题,督促落实审计结果的运用第二章审计准备阶段第十二条 审计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审计立项;(二)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三)确定审计组;(四)制发审计通知书第十三条 审计立项内部审计机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 部规章制度,接受本企业董事会或高级管理层的委派或相关干部管理 部门的委托(以下简称相关单位委派或委托)进行审计立项,作出审 计计划安排特殊情况下,可以调整审计计划,追加审计项目第十四条 编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案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审计目标;(二)审计对象;(三)审计范围;(四)审计内容与重点;(五)审计组织与分工;(六)工作要求第十五条 确定审计组内部审计机构根据经济责任审计事项, 选派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审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审计组应当由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 审计组组长由内部审计机构确定,审计组组长应当是具有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经验或具有较高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业务负责人。
第十六条制发审计通知书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 前,向企业内管干部及其所在企业送达审计通知书 具有特殊目的的 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也可以在审计实施时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由审计组起草,经内部审计机构审核,报内部审计机 构主管领导签发审计通知书可以附相关单位委派或委托书、 需提供的审计资料清 单等第十七条 企业内管干部及其所在企业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按 照审计通知书的要求提供与企业内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下列 资料:(一)企业内管干部任期内财务收支相关资料;(二)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合同、考核 指标下达及其检查结果、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档案等资料;(三)主管部门有关批准文件;(四)相关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报告、内部与外部审计结果及其 相关资料;(五)重大事项,包括重大历史遗留问题、重大诉讼事项和重大 违纪事项等的处理情况;(六)企业内管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述职报告述职报告主 要内容包括:1 .任职期限、职责范围和分管的工作;2 .任期内各项目标任务及其完成情况,重要规章制度及内部控 制的制定、完善和执行情况,任职前和任期内重大经济遗留问题及其 处理情况等;3 .任期内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决 策过程及其执行效果;4 .任期内存在的主要问题;5 .任期内个人遵守廉洁从业规定的情况;6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七)审计组认为需要的其他资料第十八条 企业内管干部及其所在企业应当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 性、完整性负责,并作出书面承诺第十九条 审计通知书送达后,企业内管干部或所在企业要求内 部审计人员回避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按照回避制度的规定决定是否 回避应当回避的,调整审计组成员并告知企业内管干部或所在企业第三章审计实施阶段第二十条 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召开审计组进点会议;(二)开展审前调查;(三)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四)现场审计取证;(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六)撰写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七)征求企业内管干部及其所在企业意见第二十一条 召开审计组进点会议审计组进驻企业内管干部所 在企业时,应当召开有审计组主要成员、企业内管干部及其所在单位 有关人员参加的进点会议,安排审计工作有关事项内部审计机构主管领导或审计组组长应当说明审计目的和依据、 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工作程序、参审人员、审计场所、实施时间、 审计纪律、举报等,并提出需要协助、配合审计的有关事项和要 求企业内管干部应当就其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述职第二十二条 开展审前调查审计组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前,应 当根据审计项目的规模、性质、紧急程度,安排适当的人员和时间, 调查了解企业内管干部及其所在企业的有关情况。
第二十三条 审计组在编写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前,应当熟悉 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调查了解企业内管干部及其所在 企业的基本情况,并对所在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初步测试 需要了解 的基本情况包括以下内容:(一)所在企业的历史沿革、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营范围、 财务状况、财务和业务管理体制、关联方关系等;(二)企业内管干部的职责范围和分管工作;(三)经营环境,如国家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经营风险, 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特定的会计、 税收、外汇、贸易等 惯例的要求及执行情况;(五)所在企业适用的业绩指标体系以及业绩评价情况;(六)所在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七)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监管、检查及其整改情况;(八)内部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掌握的企业内管干部遵守廉洁从业规定等方面的情况;(九)信息系统及其电子数据;(十)其他需要了解的情况第二十四条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组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 规、政策及企业内部有关规定和审前调查的情况,按照重要性和谨慎 性原则,在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 方法和步骤,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编制依据;(二)企业内管干部所在企业的名称和基本情况;(三)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四)审计内容、重点、方法及具体实施步骤;(五)预定审计工作起讫日期;(六)重要性水平及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七)审计组组长、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八)审计质量控制措施;(九)编制单位、日期;(十)其他有关内容。
第二十五条 审计实施方案由审计组编制,经审计组组长审核, 报内部审计机构主管领导批准实施第二十六条审计组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通过访谈、问卷 调查、个别询问等调查方式,进一步了解企业内管干部及所在企业的 有关情况调查对象一般包括企业内管干部所在企业董事会、 监事会成员,其他领导人员,部门负责人,企业工会、部分职工代表及其他 相关人员等第二十七条 审计组应当按照审计实施方案,对企业内管干部所 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设计实质性审查的程序 和范围测试的主要方法包括文字表述法、流程图法和测评表法测 试时,可以任选一种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同时并用审计人员决定不依赖某项内部控制的,或被审计企业规模较小、 业务比较简单的,审计人员可以对审计事项直接进行实质性审查第二十八条 在实施审计中,审计组通过调查了解和内部控制测 试,如发现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调整审计实施方案:(一)审计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与所了解的情况存在重大差异的;(二)内部控制测试结果显示审计组需要调整审计重点、步骤和方法的;(三)发现重大违法违纪事项,需要改变审计内容和审计重点的;(四)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五)审计组成员及其分工发生重大变化的;(六)其他需要调整的情形。
第二十九条 经济责任审计实施方案的审计目标、审计组组长、审计重点、预定的审计工作完成时间等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 应报经内部审计机构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第三十条 现场审计取证审计组实施审计时,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