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空气的比热容.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49405637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6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气体在不同的状态过程中,温度变化相同,所吸收(放出) 的热量是不同的在等压过程中,一摩尔气体温度升高(降 低)1k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称为定压摩尔热容量,以 Cp 表示;在等容过程中,一摩尔气体温度升高(降低) 1k 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称为定容摩尔热容量以 Cv 表示 因此可以定义=,我们称之为比热容比,当将空气视为理 想气体时=1.40湿比热容以单位千克绝干气体为基准,将(1+H) kg湿空气温度升高或降低1oC所需要吸 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湿空气的比热容,简称湿比热容,用cH表示,单位为kj/(kg 干空气.K)cH=ca+cvH (12-9)式中,ca一干空气的比热容,kJ/(kg.K);cv— 水汽的比热容, kJ/(kg.K).在常用的温度范围内,ca~ 1.01kJ(kgK),cv~ 1.88kJ(kgK),将这些数据代入式 (12一9),得CH=1.01+1.88H (12—10)上式表明,湿比热容只是温度的函数空气的密度大小与气温等因素有关,我们一般采用的空气密度是指在标准状态 下,密度为1.29千克每立方米,空气的压力大小与大气压与受力面有关,我估计楼主问的是空气的压强吧?在标 准状态下,大气压强76CM汞柱高!你也可以换算成其它单位。

      空气的浓度这个概念一般很少采用,严格意义上可以理解为每立方米空气的质 量,这与空气密度是一个概念在气象上,空气有湿度一说,那是指空气中的含 水量,湿度越大,说明空气中的水份越高自下而上来看,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自地球表面向上,随高度的增加空气愈来愈稀薄大气的上界可延伸到2000〜3000 公里的高度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的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差异根据气温的 垂直分布、大气扰动程度、电离现象等特征,一般将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高度因纬度和季节而异就纬度而言,低 纬度平均为17〜18公里;中纬度平均为10〜12 公里;高纬度仅8〜9公里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向上 55公里高度,为平流层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 85 公里高度为中间层暖层 从中间层顶到 800 公里高度为暖层暖层又称为电离层.散逸层 暖层顶以上,称散逸层它是大气的最外一层,也是大气层和星际空间 的过渡层,但无明显的边界线..后三者也被称为高层大气.海拔高度与大气密度和温度间的换算关系!页面功能 【 我来说两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此文 】 【 关闭 】1、根据大气压力和空气密度计算公式,以及空气湿度经验公式,可得岀大气压、空气密度、湿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海拔高度(m)01 0002 0002 5003 0004 0005 000相对大气压力10.8810.7740.7240.6770.5910.514相对空气密度10.9030.8130.7700.7300.6530.583绝对湿度(g/m3)117.645.304.423.682.541.77注:标准状态下大气压力为 1,相对空气密度为 1,绝对湿度为 11 g/m3从表中可以看岀,海拔高度每升高1 000 m,相对大气压力大约降低12%,空气密度降低约10%,绝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2、空气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在无热源、无遮护的情况下,空气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一般研究所采集的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海拔高度(m)1 0001 5002 0002 5003 0003 5004 000最高气温(C)4037.53532.53027.525平均气温(C)2017.51512.5107.554-9大氣層■大氣層密與高之關係(圖4-14)■大氣層空氣組成(圖4-15) ■水蒸氣最高含有4%(在濕熱環境下)4-9-1大氣壓力■空氣所產生的壓力■隨高度而減低■引力■分子運動數■水平面之大氣壓:10 N/cm2■ 一半9 5.6公里高■ 1/4 9 12公里高■ 一大氣壓=760 mmHg = 1033.6 g/cm3= 1.0132 bar(百帕)4-9-2大氣的分層■可依溫度變化之不同,分為五層(圖)1) 對流層(約10公里)■每上升1公里,溫度下降約6・5°C■至11公里處,溫度下降至-60C■對流現象成因2) 平流層(約40公里厚)■溫度隨高度增加而上升■高能紫外線與臭氧作用所致(本層 又稱臭氧層)■至48公里處,溫度上升至10C■不會有對流現象3) 中氣層(約3 0公里厚)4) 等溫層(約2 0公里厚)■與中氣層均由自由電子和帶電離 子組成(本層又稱游離層)5) 外氣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