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基本情况和要求-2015-副本.ppt
85页1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管理基本情况和要求 农业部计划司区域开发处 2 主要内容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基本情况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管理程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农业综合开发专项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他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3 第一部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项目基本情况 4 农业建设项目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 都适用 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及其配套管理规定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适用 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 按资金来源划分 5 一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由来 七五 计划期间 为摆脱粮食生产持续徘徊的局面 确保国内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供应 国家从1988年开始 设立土地开发建设基金 主要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和宜农荒地的开发 为了搞好这项工作 成立了国家土地开发建设基金领导小组 组长为陈俊生国务委员 下设办公室 挂靠在财政部 启动资金为8亿元 1993年 更名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现为财政部管理的正局级单位 6 二 农业综合开发机构 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 由分管农业的副总理主持 各成员单位参加 议定农发方针政策 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审定资金分配原则和方案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国家发改委 农业部 林业部 水利部 国土资源部 全国供销总社 人总行 农总行等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地方农发机构 省 地 县三级部门农发机构 农业部 林业部 水利部 国土资源部 全国供销总社 7 三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类 按管理权限划分 按项目性质划分 地方项目 资金分配到省 由农发系统实施 中央部门项目 农业部 林业部 水利部 国土资源部 全国供销总社 土地治理项目 中低产田改造 高标准农田建设 产业化经营项目 种养业基地 农产品加工 流通设施 世行贷款项目 灌溉农业 赠款项目 农村水利改革 8 三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类 土地治理项目 产业化经营项目 水利部 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水土保持项目 农业部 良种繁育项目 农业部 优势特色种养示范项目 国家林业局 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 供销总社 新型合作示范项目 国家林业局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国土资源部 土地复垦项目 9 四 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促进农民增收 10 五 资金投入机制及安排原则 投入机制 国家引导 配套投入 民办公助 滚动开发资金安排原则 效益优先 兼顾公平 突出重点 兼顾一般 集中投入 不留缺口 奖优罚劣 激励竞争 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 按项目管理资金 11 六 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 统筹规划 规模开发 产业化经营 依靠科技 注重效益 公平竞争 择优立项 自下而上 逐级申报 12 七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 包括 国家 地方 农民 企事业单位自筹 银行贷款 外资 世界银行贷款 赠款 其他资金规模 1988年中央财政资金8亿元 2006年中央财政资金突破100亿 达到105亿元 2011年约290亿元 资金分配 综合因素法 资源条件和工作质量 资金投向 70 以上用于土地治理项目 30 以下用于产业化经营项目从2004年起 中央财政新增资金80 以上 集中用于农业主产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 2004年中央财政投入13个粮食主产区的资金为54 6亿元 占全部农发资金的60 2 13 八 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专项项目 归口管理直属垦区项目 2015年12亿元 黑龙江农垦 视同省级 按地方项目设置 88年开始实施 66个项目农场 海南农垦 天然橡胶基地项目 1994年开始实施 10个项目农场 2000万元 2008年取消 广东农垦 土地治理项目 2005年开始实施 个项目农场 14 专项项目 国家农发办安排我部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规模每年不低于 的比例增长 2015年初步落实7 4亿元 15 2002年之前 良种繁育专项 2003年 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示范 优势特色种养示范专项 2005年 土地治理类 产业化经营类 秸秆养畜 16 良种繁育类项目 原原种扩繁基地 良种繁育与加工基地 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 牧草种子繁育基地优势特色种养类示范项目 优势特色秸秆养畜 优势特色园艺项目 优势特色畜牧项目 优势特色渔业项目2015年起试点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 17 良种繁育类项目通过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为粮棉油大宗农产品生产提供优质种子 良种繁育应以原原种扩繁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主 适当兼顾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 18 良种繁育类项目立项条件 能在较大范围内增产 明显改善农产品品质 名优新品种资源开发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项目建设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 拥有拟繁育推广品种的自主知识产权或生产经营权 有相应的新品种开发潜力或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能力 有良种育繁推一体化的经营机制 良种繁育推广的新品种 应经国家级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引进品种应经相关部门审批通过 单个项目中央财政资金年度投资规模一般不低于120万元 19 优势特色种养示范项目 重点扶持秸秆养畜和优势特色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及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20 优势特色种养示范项目立项条件 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特色 开发的产品应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良好的市场前景 经济效益显著 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有利于形成区域主导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 项目建设单位有较强的技术力量 承建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单个项目中央财政资金年度投资规模一般不低于100万元 21 九 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专项项目定位 由于资金规模相对较小 因此我部农发专项力求突出重点 突出特色 在建设思路上遵循 两个围绕 两个区别 两个体现 的原则围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要求 围绕农业部的中心工作 项目定位既要区别于地方农发项目 体现部门优势和行业特点 又要区别于基本建设项目 体现农发资金投向灵活的特点 22 十 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专项项目管理 按照统一计划 分级管理 分行业组织实施的原则 除计划司外 部内6个司局10个处参与项目管理原原种扩繁基地 科教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良种繁育与加工基地 种子局种业发展处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 种子局种业发展处牧草种子繁育基地 畜牧业司草原处优势特色秸秆养畜 畜牧业司饲料处优势特色园艺项目 种植业司经作处 行业处优势特色热作项目 农垦局热作处 计划处优势特色畜牧项目 畜牧业司行业处优势特色渔业项目 渔业局计划处生态循环示范项目 计划司区域开发处 23 十一 农业综合开发专项项目管理职责分工 专项项目以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组织实施 按照统一计划 分级管理 分行业组织实施的原则 负责专项项目申报 评审 实施 验收 管护 运营工作 24 计划司管理职责 发展计划司归口管理专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负责制定专项项目建设管理规章和有关规定 组织各专项项目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与国家农发办联合制定年度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农发办下达的年度资金控制指标下发项目申报方案 组织专家立项评审并提出立项项目建议 与国家农发办联合下达编制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的通知 汇总并与国家农发办联合批复项目实施计划 归口管理专项项目实施 监督检查及统计工作 25 业务司局管理职责 有关行业司局负责组织编制本行业各项专项项目建设规划 建立本行业专项项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 研究提出本行业各专项项目分省资金指标和申报方案 对上报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行业审查意见 明确本行业专项项目评审细则及评审标准 依据专家评审意见提出本行业各专项项目立项推荐意见 审核 汇总本行业专项项目实施计划 组织实施本行业各专项项目 开展本行业各专项项目的监督检查 总结 统计 验收及管护工作 26 省级农业主管部门职责 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发机构根据专项项目建设规划 在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评估 筛选的基础上 建立项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 完成项目申报 初步设计评审工作 组织开展项目建设 监督检查 竣工验收 统计及年度总结等工作 27 地方农口部门与农发部门的关系定位 根据 部门项目管理办法 规定 部门项目是指为了发挥部门行业技术优势 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提供示范 服务 保障作用 经国家农发办批准 由中央农口部门组织实施 地方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参与管理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部门项目管理办法 同时提出 地方各级农口部门应与同级农发机构建立各负其责 互相配合的合作机制 共同做好部门项目和资金管理工作 农口部门以组织项目实施为主 应与农发机构主动沟通协调 农发机构以资金管理为主 应把部门项目管理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组成部分 主动配合和参与 28 第二部分农业部专项项目管理程序 29 关于申报审批程序2009年国家农发办进一步下放项目审批权 将部门项目评审工作下方给部门 由部门自己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规范部门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的通知 国农办 2010 4号 对项目申报 计划编报 项目评审程序 以及评审标准等做了具体规定 30 专项项目组织实施步骤 第一步 发布项目申报指南第二步 项目申报第三步 专家评审第四步 项目推荐第五步 立项下达中央财政资金投资控制指标第六步 编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 31 第七步 初步设计及实施方案审核第八步 编制年度计划及下达第九步 项目实施第十步 项目中期检查第十一步 项目验收 自验 省级全面验收 抽验考评第十二步 资产登记 管护及后评价 32 第一步 发布项目申报指南 从2002年起 建立了农发项目 申报指南 公开发布制度 推进政务公开 每年8月发布下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根据各专项的建设思路和产业发展形势 明确年度扶持的品种 区域和对象 项目承担主体 2011年开始 每年5月底前 部门与国家农发办联合制定下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公开发布 是调节资金投向 体现国家扶持重点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33 扶持品种 推广面积大或潜力大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使用权 有特色 有市场 有竞争力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用明显 扶持区域 农产品优势区域 扶持对象 项目承担主体 龙头企业 专合组织 科研单位 提高项目门槛 体现扶优扶强的原则 降低项目的实施风险 达到 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 人优我特 目标 34 第二步 项目申报 向基层讲透政策和要求 仔细阅读 申报指南 按照各项要求申报 不可突破范围 品种 区域 承担单位资格 优中选优 在全国范围有优势 有特色 有竞争力 可研达到相应的深度 资金筹措方案 建设地点落实 各项证明材料齐全 配套资金承诺等 省级把关 可研质量 对证明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文件 联合上报文件 报送时间和报送单位 在指南发布后3个月内 35 第三步 专家评审 委托评审 从2001年起 建立了农发项目专家评审制度 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先由分管的行业司局进行初审 形式审查 计划司核查 确定进入专家评审程序的项目 制定评审细则 委托中介机构 封闭式集中评审 专家库随机抽取和推荐专家相结合 专业 工程 经济等方面 名 确定项目评审等次 通过评审的项目不一定立项 现场答辩 现场评审 反馈制度 36 评审不过的原因材料深度不够 项目原有基础交代不清承担单位资质差建设重点偏离要求建设内容交代不清或不允许的建设内容比例过大工艺技术方案不合理经济技术指标达不符合要求项目运行机制不清 带动农民增收作用不明显重要的证明材料未提供或弄虚作假 37 第四步 推荐 根据农发办下达的当年资金规模 分配各专项规模 各项目中央财政资金规模小于申报规模 原因 砍掉不合理建设内容和资金 资金有限 项目初选 审查和综合平衡 报部长审批 报国家农发办业务管理司局提出初选意见 计划司根据初选意见 结合其他因素 评审结果 工作质量 重复建设或制裁项目 省际平衡 协商确定立项项目 38 第五步 立项 由财政部农发办下达中央财政资金投资控制指标 对我部推荐的项目 国家农发办有可能进行调整 向各省财政下达项目中央财政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