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154张课件)0.ppt
143页古代诗歌鉴赏与备考古代诗歌鉴赏与备考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 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 是评价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形 象、语言、表达技巧诗歌明确诗人、诗歌、生活、寓意的关系生活诗人意义读者提供 源泉含情创作品读鉴赏凝结 寓示(2011.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1) §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 注:⑴京师;北宋都城汴梁⑵陈与义:南 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⑴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象征意义 答:§ ⑵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 § 是否矛盾?为什么? § 答:1、答: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 伤§ 2、答:后两句不矛盾 § 这两句的意思是:即使家乡已无兵马战 乱,但归家之路仍愁绪万千愁是因为战争 诗人这两句看似矛盾的话,突出了诗人对 战争留下的悲痛及现实的不满,表达了一种 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之情 2009江西卷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 答问题6分)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 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 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表亲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 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 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 1 答: 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 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 2 答: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 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 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景物中) § 解析:这首诗的“雨中黄叶树,灯 下白头人”在高中语文第二册《说“ 木叶”》中出现过学生如果熟悉 课文,对作品的感情把握会有益处 § 2008【江西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 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 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 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 作诗以抒怀 §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 §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 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 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 与无奈; § 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 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 、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20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 木芙蓉 吕本中 §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 § 【答案】 § (1)描述了木芙蓉耐寒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 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 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 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 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 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 A《木》: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 不受人摆布的充满自信的形象 § B《窗》: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 然面对生活的坚韧、淡定、安闲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 形象•诗歌形象的分类: 从鉴赏的角度可分为三种类型: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动作形象•形象,即意象一.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包括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1)鉴赏依据——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 、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2)鉴赏角度——所写人物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 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例1. 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作 者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 什么思想感情?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 答案: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所 表现的抑郁难平的思想感情 感慨、叹息的“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少年得志的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 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江村即事司空曙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填空:诗中塑造了一个 的 形象2分)悠闲的隐者二.景物形象二.景物形象:是客观事物在作品中的反映 1、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2、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 借此表达的情感、抒发的寓意) 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之类的景象,还是“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 香如故”之类的物象,都归为景物形象的范畴这 些艺术形象,同样也是客观事物与作者主观的心灵 相互交融的结果温故知新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 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 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折杨柳词》 是唐代赠别思乡名曲羌笛何须怨杨柳”“客舍 青青柳色新”等唐代名句中都涉及这一风俗,“折 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词折柳”这首曲子富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 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 ”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尾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沙鸥”有什么 寓意?作者借它传达了什么感情?温故知新用了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沙鸥”在茫茫天地间飞来飞去,栖止无定,形 象鲜明地表现了诗人一生坎坷、漂泊无依、前 途渺茫的沉痛、悲愤之情古诗 常见 意象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 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 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宋人陈亮《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 王冕《墨梅》不怕打击挫折 、敢为天下先 、不愿同流合 污的高洁品格“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 忠贞、品格的高尚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月亮是思乡 的代名词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 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 郑思肖《画菊》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柳”“留” 二字谐音 ,经常暗 喻离别一上高楼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 阳城西楼晚眺》“柳”多种 于檐前屋 后,常作 故乡的象 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雨 ——贺铸《青玉案》“柳”絮飘忽 不定,常作 遣愁的凭借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 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赠书侍御黄裳》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青松》正直坚贞高洁 品格的象征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 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龄《长信秋词》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 后 ---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 到天明——唐人温庭筠《 更漏子》凄凉悲伤 的象征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 种加以分析 ①抒发了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 凄凉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 ②抒发了客居他乡孤寂之心绪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 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客居 他乡的孤寂 ③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 忆,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更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 虑生活的留恋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 的寄托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刻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 春行》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情(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 用?(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 营造基调气氛。
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 鹃啼血 ———贺铸《忆秦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 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 王令《送春》)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 ——唐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 和满腔的离愁别绪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 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柳永《雨霖铃》寒蝉鸣我侧 ——曹植《赠白马王彪》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的《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 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骆宾王《狱中咏蝉》古人以为蝉餐 风饮露,是高 洁的象征思乡怀亲之情 和羁旅伤感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