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构性减速增长分化与供给改革年中期经济报告终板.ppt
34页结构性减速、增长分化 与供给改革——中期宏观经济报 告宏观分析师 华中炜 何珮:010-66500896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l 主动调 控下的减速 VS 潜在增长中枢的下移l 减速难以避免,关键是姿势是否优雅l 唯一的机会来自于劳动 生产率…l 挖潜路径之一:精细化的资本深化过程l 挖潜路径之二:供给改革,释放全要素生产率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决策者倾倾向于认为经济认为经济 减速是主动调动调 控的结结果…n 温家宝:“我们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目标是7%,今年确定经济增长7.5%,是为了与“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相衔接同时,我也必须说明,这是我们主动调控的结果应该承认,由于欧债危机、外部市场萎缩,中国经济有下行的压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调低速度主要是为了结构调整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n 李克强:“我国人口众多、国土辽阔,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市场空间大,回旋余地大,内需潜力大,对经济发展具有持久的拉动作用2012年2月16日,《求是》)n 李克强:中国的城镇化和美国的高科技是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 2012年2月16日,《求是》)n 李克强: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并举”。
(2012年2月16日,《求是》)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资料来源:华创证 券我们认为们认为 ,短期急跌正是“结结构性减速”的映射…老牌工业人均GDP增速长期走势老牌工业国劳动生产率n 1920至60年代:工业化带来老牌工业国经济的结构性加速两次工业革命后,老牌工业国经济发展重心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快速转移,劳动力不断被重新配置到劳动生产率更高的工业部门n 1970年代之后:产业服务化带来老牌工业国经济的结构性减速随着工业国城市化不断深入,第三产业体量占比快速扩张,劳动力再次被重新分配,由生产率增长速度较高的工业部门向增长率速度相对较低的服务业部门的转移,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的普遍下降出现在1970年代,并持续至今,这与人均GDP增长减速的时期基本一致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但是第三产业发展滞缓,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过高,产业结 构或将进入加速服务化资料来源:华创证 券事实上,从2008年开始,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增加已 经开始高于第二产业,而前几年为显著低于第二产业, 这意味着经济将进入“结构性”减速时期资料来源:华创证 券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结构性减速”已经发生,只是由于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的韧性才使得全国GDP 增速相对依然 较高资料来源:华创证 券虽然我国目前产业就业结构仍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性 加速”时期相似资料来源:华创证 券产业产业 就业结业结 构将进进入服务务化阶阶段,结结构性减速已经发经发 生就业业份额额GDP份额额第一 产产 业业第二 产产 业业第三 产产 业业第一 产产 业业第二 产产 业业第三 产产 业业中国(2011年)35%30%36%10%47%43%美国(1910年代)31%33%36%11%26%63%日本(1958年)36%29%35%18%26%56%韩国(1980年)34%29%37%14%38%48%台湾(1971年)35%30%35%13%35%52%美国德国日本台湾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峰 值1960年 代1960年 代1970年 代1980年 代30%47%39%41% 从增加值角度来看,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缓,第二产业 增加值占比远高发达国家历史峰值,若把当前的第三产业发 展滞后与“结构性加速”和“结构性减速”联系起来,在下 一阶段,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部门的再配置可能更 倾向于第三产业,而非第二产业。
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减速难难以避免,关键键是姿势势是否优优雅资料来源:华创证 券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日本、韩国人均GDP增速降速时期对比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中国存在断崖式下滑的可能吗吗?n约束条件和产业结构转变后的“结构性减速”n劳动生产率:我国产业就业结构即将进入服务化阶段,从而导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结构性减速”n劳动参与率:福利制度的建设和社会价值观的改变导致的劳动参与率趋势性回落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n人口红利:我国“人口红利”时间窗口的关闭时间快于预期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劳动劳动 参与率下降合乎社会发发展的客观规观规 律主要工 业业国 劳动劳动 参 与率美 国日 本德 国英 国法国意大 利算数 平均1890年 代58. 2 — —71. 2 73. 0 80.9 79.7 72.6 1910年 代46. 2 83. 6 74. 8 70. 1 81.9 78.0 72.4 1920年 代51. 2 76. 2 72. 0 70. 3 77.2 66.6 68.9 1930年 代50. 1 74. 0 72. 5 68. 5 75.1 ——68.0 1940年 代55. 0 71. 7 64. 6 68. 7 ——62.7 64.5 1950年 代52. 2 72. 8 72. 4 69. 4 67.9 58.4 65.5 1960年 代54. 6 72. 7 71. 1 72. 1 64.1 48.5 63.9 1970年 代53. 4 70. 7 65. 5 74. 3 60.4 58.2 63.8 1980年 代56. 8 70. 5 55. 4 66. 2 53.1 54.3 59.4 1990年 代65. 7 63. 6 58. 4 61. 9 55.1 48.1 58.8 2000年 代65. 3 61. 0 58. 5 62. 0 55.9 48.7 58.6 国家选取:Mitchell and Maddision International Historical Statistics,CEIC,华创证 券整理计算n二战后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194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普遍盛行“国家福利主义”:就业与福利的分离n潜在劳动者个人对于工作收入与闲暇的选择偏好改变,更倾向于享受:沿海地区打工者对于加班的抵制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人口红红利”时间时间 窗口关闭时间闭时间 快于预预期时间时间 窗口总总和生育 率低于2.165+人口占 比大于14%劳动劳动 人口 开始下降总总人口 开始下 降1960 ~ 1965日本 1965 ~ 19701970 ~ 19751975 ~ 1980新加坡 1980 ~ 1985香港 1985 ~ 1990韩国 1990 ~ 1995中国日本 1995 ~ 2000泰国 2000 ~ 2005日本 2005 ~ 2010越南 日本2010 ~ 2015香港、中国中国 2015 ~ 2020印尼韩国、新 加坡香港韩国2020 ~ 2025马来西亚 韩国、新 加坡中国2025 ~ 2030泰国 2030 ~ 2035印度 2040 ~ 2045马来西亚 、印尼泰国、 越南国家选取:数据来源:UN,中国统计局,华创证 券整理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唯一的机会来自于劳动劳动 生产产率…n长期来看,资本回报率要靠全要素生产率来支撑。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宏观方面需要资源要素配置的重构所产生的生产效率改进,在微观方面涉及到技术进步和流程的改进无论在哪一方面做文章,均需要决策者在供给端实施改革,释放政策红利n资本深化率的提升依靠的是投资加速,却会引发投资回报率递减但过度的投资加速反转过来常常会损害资本回报率,即符合投资回报率递减的规律,要想消减负向因素的影响,要依旧要依仗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在现实经济中,政府在需求端的刺激政策,主导的经济活动扩张往往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天敌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n速度—效益型经济:工业企业资本回报率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很高粗犷犷型发发展的资资本深化对对全要素生产产率的挤挤出效应应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n单纯依靠资本深化来提高和维系劳动生产率时,全要素生产率会受到挤出这更多表现为受到体制的抑制,如垄断、管制、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等,要素配置重置、技术流程创新难以发生,由此将导致:Ø后果1:第三产业将长期被囚禁在传统的服务业上,高端服务业难以发展Ø后果2:第二产业被禁锢在资本投入驱动型发展,在边际资本报酬率递减的影响下,最终难以为继粗犷犷型发发展的资资本深化对对全要素生产产率的挤挤出效应应资料来源:OECD,华创证券2009-2010年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速贡献显著下降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n单纯依靠资本深化来提高和维系劳动生产率时,全要素生产率会受到挤出。
这更多表现为受到体制的抑制,如垄断、管制、要素市场价格扭曲等,要素配置重置、技术流程创新难以发生,由此将导致:Ø后果1:第三产业将长期被囚禁在传统的服务业上,高端服务业难以发展Ø后果2:第二产业被禁锢在资本投入驱动型发展,在边际资本报酬率递减的影响下,最终难以为继粗犷犷型发发展的资资本深化对对全要素生产产率的挤挤出效应应劳动 力资本土地能源环境总体20020.8 3.9 0.4 0.0 3.3 8.4 20031.0 3.8 1.1 0.0 3.3 9.2 20042.0 3.1 0.9 0.6 3.0 9.6 20052.4 3.0 1.3 1.7 3.0 11.4 20062.7 3.1 2.0 1.6 2.8 12.2 20073.2 3.6 1.2 1.6 2.4 12.0 20083.6 3.4 1.0 0.7 1.9 10.6 20092.7 3.5 0.9 0.7 1.8 9.6 中国要素市场扭曲中生产者补贴量估算(%GDP)资料来源:黄益平,陶坤玉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谨谨防全要素增长长率消退所造成的“中等收入陷阱”历史上只有少数国家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资料来源:华创证券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挖潜路径之一:精细细化的资资本深化过过程n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索洛源泉” – 基于中国连续的产业光谱和广泛的区域纵深,以及若隐若现的供给端改革,中国经济有望实现一种缓步的“结构性减速”,且有望形成“一个国家,东、中、西部三种经济体”的多元新格局。
日本20 世纪70 年代后期,由于转型人均GDP增速趋势性回落,但此时伴随着的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激增,产业转移导致东南亚整体国家增速并未出现显著回落中国东部省市正对应着日本当时的情况,不同的是日本当时体现在对外投资激增,中国则是内部产业的迁移因此,预计未来中国经济降速度也将慢于日本等其他国家转型时候的情况全球产业转移导致东南亚经济区域整体增速相对稳定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历历史中全球五次重要的制造业产业转业产业转 移资料来源:华创证 券全球五次重要的产业转移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中部六省及西三角:承接制造业业内迁的加速工业业化进进程n工业革命后的第五次产业转移正在发生,东南沿海区域土地缺乏和要素成本上升驱动的制造业产业向中部六省和西三角和西部资源带转移,由此引发的制造业及基础设施投资将拉动该区域经济继续维持相对较高的增速n从产业就业结构来看:当前我国中部六省和西三角地区与21世纪初的东南沿海、70年代的韩国、50年代的日本、60年代的台湾和20实际初期的美国相似,而接下来这些国家均处于产业结构快速工业化的经济“结构性加速”阶段中部六省及西三角当前产业就业结构与相似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对比资料来源:Groninge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Centre 10-sector database,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CEIC,华创证 券整理计算就业业份额额第一产产 业业第二产产 业业第三产产 业业 中部六省及西三角( 2010年)41%27%32% 东南沿海(2002年)41%28%31% 韩国(1978年)39%30%32% 日本(1955年)42%25%33% 台湾(1968年)41%25%34% 美国(1900年代)38%30%33%汇聚财智 共享成长n 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投资向中西部倾斜,改善了西部基础设施条件,降低了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