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讲好一堂课(讲座稿).ppt
29页如何讲好一堂课 刘皓宇,内容提要,教育思想和理念 课堂教学的准备 课堂教学的技巧 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统一了,行动就将势如破竹 上课是教师的“规定动作” 教师——想上课、能上课、会上课、上好课、好上课,教育思想和理念,教育思想和理念,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 教师知识、能力、素质 学生知识、能力、素质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 做学问贵在自悟——“得道” 闻道——悟道——行道 100% 10% 1%,教育思想和理念,行为主义到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强调反复训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学生主动探索、研究为主,强调问题解决 建构主义与“做中学、做中教” “教学做”一体,教育思想和理念,教师的角色 传道、受业、解惑——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学习环境的创意者、策划者、学习的促进者 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授课的过程是双向的互动过程,学生和老师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老师和学生的责任,对老师的要求 清楚地明白学生的 兴趣和授课的目的 条理清晰的课件 良好的表达能力 适当运用授课技巧,对学生的要求 对知识有渴求 身体舒适 心态端正 主动澄清疑问,缺少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会导致无效授课,一次成功的授课应该是这样的,教师把掌握的知识、能力转移到学生的记忆仓库中,使学生在行为上成功地表现出从知到行的改变。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用自身表现出的素质对学生不断产生影响,最终通过每名学生按照各自性格特点决定的不同路径得到“悟”化——内化教育思想和理念,课堂教学的准备,了解授课对象 了解授课内容和目的 熟悉授课场地,了解需要使用的教学工具 了解授课的时间和时长 资料与课件的准备 需要使用哪些授课技巧,课堂教学的准备,了解授课对象 : “教师备课时头脑中要出现各种学生的形象,目的是为教学做出科学预见.”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B·A·Cyxomjnhcknn,·Сухомлнский,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课堂教学的准备,了解授课内容和目的 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课程地位作用 研究课程标准(大纲)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标准 研究授课计划(实验计划、实习计划等) ——是否合理,如何调整,课堂教学的准备,熟悉授课场地,了解需要使用的教学工具 教室、实验室地点 多媒体设备使用、教具使用 “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等等 了解授课的时间和时长 十分必要,关系到课程内容的设计,课堂教学的准备,资料与课件的准备 收集资料 资料的来源—书本、网络、案例、 个人经验等 资料的种类—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教具等 资料的筛选—相关性、典型性、准确性、 真实性、科学性、可用性等,课堂教学的准备,资料与课件的准备 选用或制作课件 相关性-明确目标,紧扣主题 条理性-按照合适的顺序组织不同的内容 时间,因果,推理顺序等 合适的幻灯片标题 重点性-分清主要信息和辅助信息 简洁性-输入主要字句,适当分段 美观性-颜色,字体,图片,播放方式 我们身边的范例——精品课程,,注意多留备份, 经常保存,课堂教学的技巧,基本技巧 声音-音量(包括麦克风的话质) 音调 语速 外表和肢体语言-穿着 微笑 动作和姿势 目光交流-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 3-5秒钟 调整授课 幽默,自信,感情,授课的技巧,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提高应用力和理解力 分析讲授法、 “基于角色扮演”的教学法、“基于案例”的教学法 、“引导文法”和“小组讨论”的教学法 、 “基于项目”的教学法、六步工作法等等。
不断学习、不断研究 鼓励教师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在历经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形成品牌,授课的技巧,提高学习内容的记忆和保留 Use an opening summary. 开始上课时简单陈述要点,帮助学生整理思维 Present key terms. 把课程的主要内容转换成关键词,有助于表达和记忆 Use analogies. 把新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相结合 Use visual backups. 用视听辅助工具 Silberman (1990),授课技巧,时间的掌控 尽量避免拖课压堂 准备钟表 准备一些弹性内容,帮助调节时间 预留提问时间 灵活运用多余时间,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课堂教学的设计 —形成教案和讲稿(备课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设计 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以什么样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预定的教学内容,完成知识获取、能力锻炼、素质积淀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对象、内容、目标) ——教、学什么(目的)——定向环节 教学策略设计(内容、方法、媒体) —怎么教、学(内容、过程)——执行环节 教学评价设计(反馈、评价) ——教、学得怎样(效果)——反馈环节,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程序: 纵向:知识的条理性、顺序性编排 横向: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教学过程安排,授课过程,开场白 授课主体 结束语,,,开场白,概述课程纲要 提问 使用案例 使用媒体资料或者相关录像 引用有趣或者著名的格言 游戏或者角色扮演 分享个人经验 等等 Source: Sullivan and Wircenski 1996.,,,目的在于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授课主体,教学媒体的组合: 传统教学媒体——教科书、讲授及板书、 实物及模型、实验装置 现代教学媒体——视觉、听觉、视听、 系统媒体、教学做一体 应用原则:有效、可靠、方便、经济,授课主体,教学方法的组合: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问题式教学(以提出问题为教学出发端); 开放式教学(寻求问题的多重解); 情境式教学(根据知识背景创设学习情境); 一体化教学(真实工作环境、真实工作项目) 等等,结束语,总结的目的是把讲课的重要信息归纳一下,确保学生清楚所讲的内容 总结应该简明扼要,仅重复要点。
总结时让学生提问,让学生有机会澄清他们的疑问互 动 交 流,共 勉,若使学生从心里认同我们,不是教学伦理辈分的服从,而是认识观念的皈依,需要我们下大气力在课堂上展示我们的知识、智慧、能力、素质、魅力 教学有规律,需要我们格物致知王志敏 Email:wangzhimin@ 姜 威 Email:jiangwei0828@ 办公:2377055,学校发展与教学督导办公室 期 待 与 您 的 交 流!,双向沟通 共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