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识字课堂.docx
17页巧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识字课堂摘要:在创新实践大趋势下,多媒体逐渐走进语文课堂,通过不同的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有些教师走进了误区, 致使多媒体技术喧宾夺主,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笔者把小学识字教学作为突破口,首先分析运用多媒体构建识字课堂的优势及误区;然后结合案例,对运用多媒体构建识字课堂作进一步分析;最后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出发,探讨并得出巧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识字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高效,识字 多媒体技术,顾名思义,即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 以此来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语文课堂,通过创设情境、闯关游戏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而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本文将从巧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识字课堂着手,结合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探讨如何巧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识字课堂。
一、运用多媒体优化识字教学的优势及误区(一)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识字教学的优势低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多媒体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吸引学生注意的直观有效的方式比如,小学生不了解“熊熊大火”所描述的场景,这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能通过荧幕真实地再现大火的情景,化抽象为具体这种采用图像、动画、声音等图文音像并茂的方式,就是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可见,多媒体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多媒体为构建高效识字课堂提供了各种可能性: 18 1. 多媒体技术特有的人机交互功能,能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广州市御景小学的老师在《乌鸦喝水》的授课中,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拽功能,设计了一个游戏,如图1-1所示这个小游戏体现了乌鸦投石子的理念,同时又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掌握了生字的结构,一举两得 图1-1 《乌鸦喝水》一课识字练习小游戏2. 运用多媒体能为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还能让学生欣赏美如图1-2所示,在学习《静夜思》一课时,出示李白抬头望月的画面,伴着音乐朗读,能让学生融入诗歌中,体会诗歌的韵味 图1-2 《静夜思》朗读课件3. 运用多媒体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如图1-3所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看动画,理解太阳和月亮能带来光明,“日”和“月” 合起来的字,就是“光明”的“明”,以此来理解会意字的特点,化难为易 图1-3 《日月明》学习会意字4. 多媒体技术能动态化呈现写字步骤,为学生学习写字提供生动而直观的体验 如图1-4所示,通过课件辅助教学,既能引导学生观察笔画位置,又能通过自定义动画呈现“力”的笔顺 图1-4 学写“力”字(二)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识字教学的误区在多媒体逐渐走进语文课堂的同时,也存在着反对的声音,他们呼吁“要回归传统的语文课堂”,他们认为运用多媒体技术只会束缚教师的手脚,框住学生的思维我认为: 造成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未能找准二者结合的切口,从而走进了误区 1. 亦步亦趋,反受禁锢有一些老师认为:“无多媒体不成好课殊不知,技术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教学中,往往有一些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从课堂授课到布置练习,整个课堂都是亦步亦趋地跟着课件走的这是另一种“照本宣科”,只是把“念教材”发展到“念课件”罢了这样的课堂,教师的手脚被技术所束缚,学生的思维也受到了禁锢要知道,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唯有灵活运用多媒体,才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调控好教学的氛围。
2. 滥用技术,画蛇添足为了实现多媒体优化语文教学,一些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自行开发课件然而,在一些课件中,画面背景复杂,甚至运用了大量无意义的动画和音效……如图2-1,老师创设情境:拼读生字让花朵绽开这一设计虽然体现了趣味性,但是背景复杂,学生看不清生字,课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时候,滥用技术,反而画蛇添足,影响教学的实际效果 图2-1 《小松鼠找花生》拼读生字3. 只重笔顺,忽视美感部分老师只注重动画教识字笔顺,而忽略了汉字笔画的细节例如: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别,却总是被一笔带过中国汉字是一种艺术,笔落能“惊风雨”,起笔落笔间会蕴藏着不同的“形”、“神”之美学生通过书写汉字能够形成对汉字美的独特感受,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不应沉迷于形式多样的多媒体,还应结合对汉字书法美的教育,指导写法与审美教育两不误 实践证明,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运用中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在运用过程中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唯有更新观念,走出误区,才能真正实现运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识字课堂的想法 二、巧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识字课堂的策略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除了讲解汉字的音、形、义,教师还应通过汉字教学,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让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的情趣,实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结合。
在此,针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笔者提出以下运用多媒体构建高效识字课堂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寓教于乐1. 创设情境,引起注意小学生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声音、颜色、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我们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图文并茂、音像结合的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抽象、陌生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视听的感官刺激,从而引起学生注意例如:在《棉花姑娘》一课中,通过故事串接法,利用图片串联的方式,把文中需要掌握的生字词串接起来学习,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或无意注意,从而投入到识字教学之中 此外,多媒体还能再现生活情景,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运用多媒体,呈现常见的广告或节日祝福语,出示小学生喜欢的动画片或展示对话字幕……活用多媒体,创造一种学生熟悉的情境,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与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学习 2. 寓教于乐,激发兴趣心理学家布鲁诺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语文新课标也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要“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小游戏,集“声、色、画、乐” 于一体,变枯燥的学习为新奇有趣的游戏,既引起学生注意,又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这就是游戏教学法的优越性。
游戏教学法通常出现在练习或复习巩固环节在拼读练习中,常用的有钓鱼、找朋友等游戏;在复习巩固时,则常用摘苹果、采蘑菇、夺红旗等游戏教师还会根据特定的课文来调整游戏规则例如:在教授《小小的船》一课时,“认识小星星”的认字游戏,可以依据文中“星星”的意象来调整游戏规则;再如教《乌鸦喝水》一课时,则选用“点石子,认生字”的游戏 此外,笔者在设计《棉花姑娘》一课时,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灭蚜行动”(如图2-2所示):在一片棉花田中,出现了许多蚜虫,每条虫子上均有一个生字宝宝,老师指向蚜虫,如果学生念对了,即可单击生字来消灭蚜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持续升温,在兴奋和激动中体验“七星瓢虫”消灭蚜虫的成就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图2-2 “灭蚜行动”小游戏丰富多彩的游戏课件能为课堂增添趣味性,然而,我们并不提倡每一堂课都要设计纷繁复杂的课件,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在每节课的重难点的突破上偶尔使用“拿来主义”,利用网上交流的课件或素材,一样能够营造趣味课堂 (二)会音形义,悟构字法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语文课堂就是要引导学生挖掘汉字的人文价值,领会其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民族思想和情感。
要培养这种“情感”,首先要让学生领悟到汉字的魅力 1. 认清字形,趣味识字在识字教学中,如果机械地让学生读、写、记和练,时间一长,很容易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若能从汉字形体的变迁着手追根溯源,让学生体会中国的造字文化传统的同时,也能达到趣味识字的目的 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其中,独体字一般是象形字和指事字,合体字则一般是会意字和形声字 小学低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汉字有许多是简单的象形字,如“日”、“月”、“山”、“水”等考虑到学生感性认知和形象思维的特点,针对这类以形示义的象形文字,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或图文对照等形式,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例如:在教“水”字时,首先出示 “水”的图片,然后让学生欣赏水的篆体字,接着板书现代汉字“水”,让学生在“水”字的演变过程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再如:在教“鸟”字时,利用Flash小动画, 先出现小鸟的图画,接着画面逐渐变成 “鸟”的象形字,诱发学生联想,一会儿又渐变成现代汉字——“鸟”如此一来,无需讲解,学生便能直观地体会“鸟”字每一笔所表示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藉此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也从中体会到古今汉字的魅力,欣赏汉字的美 2. 理解音义,掌握规律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简化、规范化等方面有着长足的发展,其发展又体现着特定的规律。
教师如能在教学中运用汉字本身的文化特性进行合理教学,从字形入手,以形释义,定能让学生更有效地把握汉字的音、形、义,从而提高识字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阶段学习的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形声字属于合体字,既有表义的形旁,也有表音的声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软件,通过声旁或形旁归类识字,比如与手中动作相关的,一般是提手旁;与水有关的,一般是三点水等等通过归类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和联想,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为学生理解汉字的构成,灵活运用汉字奠定基础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先人造字的智慧,从而产生更大的识字热情 让学生理解了形声字的构造,就不难区别汉字中的相近字了例如:《乌鸦喝水》一文中,“喝”和“渴”两字,极易混淆结合偏旁部首,却不难解析教学设计中可以随图出示“喝”字,表示喝水要用口,同时“口”用红色标示,并闪动几次以加强刺激紧接着让学生类比指出偏旁“口”还有什么字,巩固记忆同理,“渴”字就不难区别了这种由图到字,从文化的角度、根据汉字的特点的识字教学的方式,为学生理解识记、想象识记提供了充分的条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每个汉字的内在依据 此外,低年级学生掌握形声字常用的一种方法是“记忆加减法”,也就是“加一加”、“减一减”以及“换一换”等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拆分和组合汉字构件,联想识记汉字。
有些汉字,拆分每个小部件之后,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上小下大” 的“尖”,“两手齐分”的“掰”,“狗叫”成“吠”,“舌甘”为“甜”……每个汉字就像一座小房子,是由一砖一瓦所砌成,缺一砖不成屋,多一瓦显得突兀这也是汉字的奥妙所在在教学时,如能充分利用这种汉字规律,用多媒体课件做成汉字拆分的小动画, 将会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将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整体把握,让学生体会到汉字构造的巧妙,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直观形象,掌握写法小学阶段的汉字可分为认读和掌握写法这两种为了落实写字教学,需要运用直观形象的方式 1. 动画展现笔画,掌握写字方法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每节课要让学生写字十分钟可见,新课标十分重视对小学生写字的教学 在第五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