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五年级教师理论测试题.doc
7页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四单元理论测试 填空(每空 1 分,共 32 分)1、《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 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 )、( 基本思想 )和(基本活动经验 )四能”是指:(发现问题 提成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的能力 )2、《教师教学用书》要求: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特征 )以及它们的展开图,还要求结合( 具体情境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 实际问题 )3、《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分三小节编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节中还介绍了( 容积 )的概念.按照《标准》要求,新增加了( 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4、在教学《分数的产生》时,教材设计了两幅插图通过插图中的两个实际问题,揭示了产生分数的实际需要:在测量和分物时往往不能得到( 整数 )结果,有了( 分数 )这些结果就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5、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包括(分数的意义 )、 (分数与除法 )、(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 )、( 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 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这六部分内容 分数的意义 )和( 分数的基本性质 )是本单元的主干内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6、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 里 )边量长、宽、高7、教材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后编排了实践活动( 粉刷围墙 )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可以巩固( 有关表面积 )等知识,加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 收集,整理,分析信息 )的意识和能力二、判断(每小题 1 分,共 8 分)1、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都是老师传授的 ( 错 ) 2、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可以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全面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 对)3、加强直观教学很重要,不需要及时抽象。
错 )4、在比较 1/2 和 1/3 的大小时,有的学生认为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造成这种错误认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 ( 对 )5、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可以不用直观演示和操作学生就说找出长方体的特征错 )6、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中没有总结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 对 )7、分数可分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三部分 (错 )8.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对 )三、问答(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1、简要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包括哪些内容,以及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同时,按照《标准》的要求,新增加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2、你认为《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各是什么?你是怎样突破重、难点的?答: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四、学科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1、用 8 个棱长 1cm 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其中表面面积最小的一种是怎样拼的?最大的一种呢?分别写出它们的长、宽、高和棱长2*2*6=24 平方厘米 (8*1+8*1+1*1)*2=34 平方厘米 2、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子加上 3,分数值是 1,如果分子减去 1,则能约成1/2,这个最简分数是多少?八分之五3、27 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把它的表面全部涂成绿色1)没有涂?到颜色的有多块?(2)一面涂色的有多少块?(3)两面土色的有多少块?(4)三面涂色的有多少块?1 6 12 84、李阿姨到超市买饮料,大瓶每瓶 6 元,小瓶每瓶 4 元,如果买小瓶的还剩2 元,买大瓶的还剩 2 元,李阿姨带了多少元?14 元5、要把两盒果汁包装在一起,果汁盒的长是 8cm,宽是 5cm,高是 2cm,最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装纸?8*5+8*4+5*4=92 平方厘米五、教学应用(30 分)请根据所给的教学内容,设计本节课的教案。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2、使学生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基本性质使学生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教学、学具准备:长方形纸片、彩笔、各种分数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1.教师讲故事 有位妈妈做了三个饼,分给三个孩子分饼,老大分了第一个饼的 1/3 ,老二分了第二个饼的 2/6 ,老三分了第三个饼的 3/9 ,老三很得意,于是老大和老二说妈妈偏心讨论:你知道,妈妈偏心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出示三块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通过师生分纸、观察和验证,得出结论:三个兄弟分得的饼一样多 引导:为什么妈妈是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 分数的基本性 质 ”就清楚了板书课题) 2、组织讨论 (1)既然三兄弟分得的饼同样多,那么表示它们分得饼的分数是什么关系呢?这三个分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让学生小组讨论后答出:这三个分数是相等关系,它们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的份数也就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但分数的大小不变。
1/3 = 2/6 = 3/9(2)妈妈把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三兄弟一部分后,剩下的部分大小相等吗?你还能说出一组相等的分数吗?通过观察演示得出: 2/3= 4/6 = 6/9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集体讨论,归纳性质1)从左往右看,由 1/3到 2/6,分子、分母是怎么 变化的?引导学生回答出:把 1/3的分子、分母都乘以 2,就得到 2/6原来把单位“1” 平均分成 3 份,表示这样的 1 份,现在把分的份数和表示份数都扩大 2 倍,就得到 2/62)1/3 是怎样变化成 3/9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引导口述:1/3 的分子、分母都乘以 2,得到 2/6,分数的大小不变4)在其它几组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怎样?几名学生回答后,要求学生试着归纳变化规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都乘以相同的数)(5)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又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板书:都除以)(6)引导思考:都乘以、都除以两个“ 都” 字,去掉一个怎么改?(去掉第二个“ 都” 字,换成“ 或者 ”)再对照书 中的分数基本性质,让学生说出少了什么?(少了“ 零除外 ”)讨论:为什么性质中要规定“ 零除外” ?(板书:零除外)(7)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
先 让学生找出性质中关键的字、词,如“ 都”、“ 相同的数”、“零除外”等然后要求关 键的字词要重读师生共同读出黑板上板书的分数基本性质2.组织学生讨论:妈妈运用什么规律来分饼的?如果小兄弟要四块,妈妈怎么分才公平呢?如果要五块呢? 3.质疑:让学生看看课本和板书,回顾刚才学习的过程,提出疑问和见解,师生答疑 通过举例,沟通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数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如:3/4=3÷4=(3×3)÷(4×3)=9÷12 =9/12[学生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实现了新知化归旧知]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判断手势表示,并说明理由1)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把 15/20 的分子缩小 5 倍,分母也同时缩小 5 倍,分数的大小不变 (3)3/4 的分子乘 3,分母除以 3,分数的大小不变2.在下面( )内填上合适的数1/2=( )/4=( )/6 1/3=()/6=3/()采取师生对出数的游戏形式进行,如先由教师出分子,再让学生对出分母,也可以先由学生出分母,再让教师对出分子。
3.连续写出多个相等的分数比一比,在 1 分钟内看谁写得多让写出相等分数最多的学生报出来,师生予以表扬鼓励 4.圈分数游戏:圈出与1/3 相等的分数让学生拿出写有若干个分数的练习纸,圈出与 1/3 相等的分数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师:这节课我们通过操作、观察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请同学们谈谈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