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届高考地理微考点多维练(行星地球) 6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卷.docx
9页微点练6 昼夜长短的变化下表是“我国四城市连续两日的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城市第一日第二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①06:04:5017:25:5406:03:0017:26:17②07:25:3119:04:5807:24:2219:05:40③06:45:0318:31:5206:44:0918:32:18④08:16:4119:57:1108:15:3419:57:501.表中日期最接近的节气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2.关于表中四城市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西向东依次是④③②① B.自东向西依次是①③④②C.自南向北依次是③④②① D.自北向南依次是②①③④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3~5题3.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 B.4月1日 C.7月1日 D.10月1日4.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5.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回答6~7题。
6.该图反映的地点位于( )A.北极点 B.北极圈 C.南极点 D.南极圈7.下列日照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所示日期与图中a点所代表的日期相同的是( )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右图读图完成8~9题8.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9.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20分钟 C.3小时20分钟 D.4小时40分钟下图是安徽省境内一幢乡村住宅楼及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该地6月日照时数(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少于8月据此完成10~11题10.该地6月日照时数少于8月,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8月( )A.白昼长 B.气压高 C.气温高 D.太阳高度大11.该日该地昼长约为( )A.10小时 B.12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下图所示的是我国某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时的太阳光线,该日该楼盘南面阳台能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长为9小时40分钟。
据此回答12~13题12.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A.上海 B.北京 C.成都 D.乌鲁木齐13.该地该日昼长约为( )A.9小时40分钟 B.10小时40分钟 C.12小时40分钟 D.13小时40分钟下表所列的是2020年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14~15题甲地乙地丙地丁地昼长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14.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5.四地按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读世界某地全年日出时间曲线图,回答16~18题16.该地的经度是( )A.25E B.90E C.120W D.25W17.T日期过后( )A.北京日落时间推迟 B.全球极夜范围扩大C.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 D.该地正午日影由朝南转为朝北18.S日,有关该地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昼长为12小时20分钟 5:50日出 B.昼长为11小时40分钟 6:10日出C.昼长为12小时20分钟 17:50日落 D.昼长为11小时40分钟 18:10日落下表表示四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差值。
据此回答19~20题地点①②③④昼长最大差值2小时26分24小时0小时5小时42分19.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①②20.④地的最短昼长为( )A.8小时31分 B.9小时9分 C.10小时42分 D.11小时22分下图是位于30N附近的“N城全年中Z值变化曲线图”(设昼长为X小时,夜长为Y小时,X-Y=Z)读图回答21~22题21.太阳直射赤道的日期是(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22.②至③期间,南昌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昼渐短 B.昼长夜短,昼渐长C.昼短夜长,昼渐短 D.昼短夜长,昼渐长 图中为我国某地同一个月内9日和22日的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其中9日最大太阳高度为9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该地位于北京( )A.东南方 B.东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24.9-22日该地( )A.正午日影逐渐变长 B.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C.日出方位逐渐南偏 D.昼夜长短差逐渐变小25.该月不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非洲好望角风高浪急C.长江处于枯水期 D.罗马地区炎热干燥读某地大阳一天的视运动图,该地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3.5。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6.该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分别是A.3:30 18:30 B.4:30 19:30 C.6:00 18:00 D.6:30 18:3027.该地的经纬度可能为A.135E,40N B.120E,40S C.120W,40N D.135E,40S28.读图(虚线ACB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1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OP与ON夹角为120,外围大圆表示赤道),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区域是________半球,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为________2)图中D点夜长时间为________小时3)此时上海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此后三个月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点练6 昼夜长短的变化参考答案1.A 表中四地昼长均略小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接近赤道;同时第二天昼长大于第一天,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据此可判断表中日期最接近春分2.C由日出时间、日落时间可计算出正午时间,从而可判断自东向西依次是①③②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越往北昼越短,则依据昼长,可判断自南向北依次是③④②①。
3.C 根据北京时间19:16,求出64W地方时约为7:00,日出时间晚于6时,此时为南半球冬半年4.A 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全球各地(极昼、极夜区除外)太阳均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故太阳位于拍摄者的东北方5.D北京位于40N,其昼长与别德马(4030′S)的夜长大约相等根据前面分析,该日别德马地方时7时左右日出,故昼长为10小时左右,则夜长为14小时左右6.D 由图可知,该地点恰好在夏至日昼长为0时,出现极夜现象,又恰好在冬至日昼长为24时,出现极昼现象,故该地点位于南极圈上,D正确7.C 据图可知,a点代表的日期为6月22日A图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表示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A错误;B图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表示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B错误;C图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夜,表示日期为6月22日前后,C正确;D图全球昼夜平分,表示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D错误8.C a~b期间,该地昼短夜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昼长逐渐变长,至b点时昼夜平分9.D 该地一年中日出最早和日出最晚时间约相差2小时20分钟,因此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4小时40分钟10.B 日照时数与昼长情况和天气状况有关,与气温无关,C错。
6月太阳直射点位置较8月更偏北,所以安徽6月的太阳高度更大,且昼长大于8月,A、D错6月恰逢梅雨,多阴雨天气;8月正值伏旱,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天,故日照时数8月更多,B对11.D 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光线位于正南方,日出太阳光线与正午时太阳光线夹角为105,正午地方时为12时,则日出时地方时为5时,经过计算得知昼长为14小时,选D12.B 该楼盘位于北半球,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当北京时间为15时时,该地太阳光线从南偏西40直射阳台,说明此时该地的地方时为12+2小时40分=14时40分,与北京时间相差20分钟,从而可计算出该地的经度为115E,所以B正确13.C 首先以二分日为例计算南北阳台光照时间二分日昼长12小时,日出正东,当太阳光线东偏南40时,南阳台才能被太阳光照到,结合地球自转速度可知,需要时间2小时40分钟,据此可以计算出南阳台二分日时被阳光照射的时间为9小时20分钟该日南面阳台太阳能够照射的时间为9小时40分钟,比二分日长20分钟,说明下午太阳照射时间比二分日长20分钟,则昼长比二分日长40分钟,为12小时40分钟14.D 12月22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即昼长超过12小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均小于12小时。
15.B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即为12小时)丙、丁两地相对来说离赤道较近,昼夜长短变化比甲、乙两地小,而且丙地更接近赤道,纬度更低甲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纬度最高16.A 根据该地日出最早和最晚时间判断,该地春秋分日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12:20,而地方时为6:00,说明该地位于120E以西,经度相隔95,所以该地经度为25E17.C 根据该地最长白昼时间和最短白昼时间相差40分钟可判断,该地位于热带,T日期过后,太阳直射点由回归线向赤道移动,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18.B 由上题可知,S日,该地日出最晚,昼长为11小时40分钟,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分别为6:10和17:5019.C 纬度越低昼长最大差值越小,由此可知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是②④①③20.B 根据同一地区,夏至日和冬至日昼夜时长相反,即同一地区夏至日白昼时长等于冬至日黑夜时长,并且若该地夏至日白昼最长,则冬至日白昼最短,若该地夏至日白昼最短,则冬至日白昼最长④地昼长最大差值等于该地昼长最大值(设为x)减去该地昼长最小值(24-x),由此可得出:x-(24-x)=5小时42分,由此可得x=14小时51分,则④地最短昼长等于24小时-14小时51分=9小时9分,故选B。
21.B 由材料可知,Z为昼长与夜长之差,太阳直射赤道时,昼夜等长,Z值为0读图可知①③⑤日期Z值为0,故B正确22.A 结合材料可知,②日期N城(30N附近)昼长与夜长差值最大,昼长最长,说明②日期为夏至日②至③期间,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南移动至赤道,北半球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