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含答案).docx
15页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限时: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积累运用(35分)(一)语境默写共10分,每空1分)1.少年正是读书时古典诗文,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意蕴深厚读《诫子书》中的“淫慢则不能励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读《夜雨寄北》中的“(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体会李商隐在想象中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的心境;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李白对友人被贬远行的一片愁心;读《江南逢李龟年》中的“(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悟杜甫对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陆游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读《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不知何处吹芦管,(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李益在芦笛声中被唤醒的思乡情绪;读《〈论语〉十二章》中的“三军可夺帅也,(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悟孔子告诫我们不可轻易改变志向的道理;读《潼关》中的“河流大野犹嫌束,(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二)名著阅读6分)阅读下面的摘抄,完成读书任务摘抄1: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熯天炽地……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摘抄2: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2.【任务一】《西游记》作为一部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全书共一百回,你阅读时做了摘抄,摘抄1中的“行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任务二】摘抄2中的“嫂嫂”不把扇子借给孙悟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任务三】《西游记》是青少年读者最喜爱的古典小说,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简要说说《西游记》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原因2分)(三)成语运用4分)在一片静谧的林间,树木高高地矗立着,鸟儿们在窠巢里欢快地歌唱,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云霄高悬,仿佛在诉说着这片森林的古老传说传说很久以前,这里的人们①____________(借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对生命②____________(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人们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无奈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安详地生活着绿茵茵的草地上,孩子们正在欢快地玩耍;喧闹的集市上,③____________这里的生活和过去相比已经④____________5.根据括号内的解释依次写出①②处的成语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6.③④处填写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人声鼎沸 和而不同 B.震耳欲聋 和而不同C.人声鼎沸 截然不同 D.震耳欲聋 截然不同(四)对联文化3分)7.请你选择合适的词语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备选词语:除妖 取经 悟空 师徒 正果 成果上联:西天________,________同心协力终成________;下联:东洋求学,鲁迅弃医从文唤醒国人五)语境运用12分)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夜幕落下、华灯初上,结束白天的工作后来到学校,舞动水袖唱昆曲、踮起脚尖跳芭蕾……从上海市民艺术夜校超过65万人同时抢课,到北京、浙江、重庆等地的夜校受到追捧,“夜校热”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场景,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日常①贴近日常又抚慰内心,追求艺术又寻找自我,于行色匆匆的城市生活中,找到一条贴近本真的精神之路,这或许是“夜校热”背后更为深刻的意义②夜校并非新鲜事物,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形式,夜校始终承担着改善教育水平、提高文化素质的社会职责,也构筑起几代人的共同回忆③随着社会发展,今天的夜校不断与时俱进从非遗制作到短视频剪辑,从传统茶道到手冲咖啡,新颖多样的课程,显示着夜校在创新发展模式、走近年轻群体等方面的努力与尝试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①③② D.②①③9.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 ①春暖花开,“新春战袍”马面裙热度不减,频频亮相。
如今,包括马面裙在内的新中式服饰不但在景区频频亮相,还成为日常穿搭事实上,带有中国元素、传统特色的国货“潮品”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②“马面裙又称马面褶裙,是汉服的一种,也是中国明清时期汉族女子着装的典型款式马面裙在中国的热销得益于近年刮起的‘新中式’国潮风,即流行兼具中国传统风格与现代设计感的服装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024年3月初的一篇文章对马面裙的介绍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3月25日, 有改动)【材料二】(摘自《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材料三】 ①“我们的审美方式和潮流这些年一直在发生变化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认为,这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刚打开国门时,人们觉得外来的一切都很时髦随着时代发展和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很多人经过文化教育、现实了解、中西比较,辨别能力在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提升②随着时代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蒸蒸日上,开始追寻审美表达上的丰富性,比如通过“物”来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潮”设计贯通着当今中国人的文化精神、美学风格和时代气象③某网购App数据显示,2023 年国货“潮品”消费中,“95后”“00后”正成为消费主力,占国货“潮品”消费的82.6%,其中“00后”消费占比近六成。
年轻一代展现出强大底气和文化自信他们从小接触互联网,在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经济腾飞的背景下成长起来,不仅眼界开阔、对新生事物接受度高,而且拥有平视世界的底气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在消费心态上,他们不盲从外国品牌,乐意接受本土品牌,并以此为傲,愿意通过社交媒体等分享自己的审美偏好有改动)(1)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A.马面裙仅仅是春暖花开时在景区频频亮相,并没有真正成为日常穿搭B.中国国潮经济的市场规模在逐渐扩大,同比增长率也在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带有中国元素、传统特色的国货“潮品”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C.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后,开始注重通过“物”来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态度,这也体现了时代的进步D.年轻一代正在成为国货“潮品”的消费主力,他们拥有平视世界的底气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所以在消费心态上他们支持本土品牌,反对外国品牌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说说【材料二】中关于2024—2028年国潮市场规模预测的依据4分)10.下面是一份邀请函,将由你负责呈送给李教授,但画线部分有三处错误,请依次改正4分)邀请函尊敬的李教授: 我校校园文化艺术节将于4月25日在多功能厅拉开帷幕。
届时,①学校将召开征文比赛、读书交流会、课本剧表演等活动②您对青少年阅读的研究确实有点水平,学校③特邀您开设“阅读习惯的培养”专题讲座,请您百忙之中参加为盼!④2024年4月8日银川市××中学(1)第________处,修改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2)第________处,修改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第________处,修改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桑中生李南顿①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②,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③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④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⑤,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⑥,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⑦之选自《搜神记》卷五)【注释】①南顿:古县名②空桑:枯空的桑树③李君: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④豚:小猪⑤众犬吠声:形容众人盲目附和。
⑥翕赫:隆盛,这里指轰动、惊动⑦斫:砍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欲持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见空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因植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之惊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有病目痛者,息阴下2)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13.用“/”为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其 下 车 骑 常 数 千 百14.说说《穿井得一人》和本文中谣言产生的原因2分)(二)古诗阅读4分)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B.“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这样,就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C.“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孤客”,由近而远,步步换景。
D.“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三)现代文阅读一10分)夜 莺(节选)[丹麦]安徒生①很久很久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