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莱钢高中2013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doc
7页
莱钢高中 2013 届高三试题化学测试2013.4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6 页,满分 240 分,考生用时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第 I 卷(必做题,共 87 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不涂答题卡,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2.第 I 卷共 20 小题,1~13 题,每小题 4 分;14~20 题,每小题 5 分,共 87 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K 39 Fe 5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3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化学与资源、环境、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拒绝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保证食品安全,有益于人类健康B.地沟油不能食用,但可以在循环经济中发挥作用C.提倡用植物及其废弃物制备乙醇,生产乙醇汽油D.汽车尾气的排放污染大气,可导致光化学烟雾8.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烷、甲苯、乙醇、乙酸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B.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可通过干馏制取C.乙酸乙酯在无机酸或碱存在时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 的元素一定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ⅡA 族B.单质甲能够从溶液中置换出单质乙,则单质甲的还原性一定比单质乙强C.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第三周期的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等于其所在主族序数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K 3C60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所以 K3C60是电解质B.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C.离子键的本质就是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D.变化过程中化学键被破坏,则一定发生化学变化11.C,N,S 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B.三者的单质直接与氧气反应都能生成两种以上氧化物C.同浓度的 Na2CO3、NaNO 3、Na 2SO3溶液的 pH:NaNO 3<Na 2SO3<Na 2CO3D.CO 2、NO 2、SO 2都能与 H2O 反应,其反应原理相同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都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A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CuO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 CuO 受热分解得到单质 CuB 将 SO2通入品红溶液中 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C 将 Mg、Al 与 NaOH 溶液组成原电池 Al 电极溶解 Al 比 Mg 金属活动性强D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13.氯碱工业常利用阳离子交换膜电解食盐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随着电解的进行, c(NaCl)降低,需不断补充饱和食盐水B.电解过程中采用增大阳极区溶液 pH 的方法,可以减少 Cl2在水中的溶解量C.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阻止 OH-移向阳极,以使氢氧化钠在阴极区富集D.阳极表面用钛氧化物涂层处理,目的是降低电解产物 Cl2对电极的腐蚀第Ⅱ卷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 13 道题。
其中 21—30 题为必做部分,31—33 为选做部分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 0.5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在试卷上答题无效3.选做部分考生须从中选择 1 道物理题、1 道化学题和 1 道生物题作答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所选题号用 2B 铅笔涂黑,答完题后,再次确认所选题号必做部分】28.(14 分)煤的气化是高效、清洁的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之一1)焦炭与水蒸气反应是将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的方法已知:① C(s)+ O 2 (g) = CO2 (g) Δ H =-393.5 kJ·mol-1② CO(g) + 1O2 (g) = CO2 (g) Δ H = -283.0 kJ·mol-1③ H 2(g) + O2 (g) = H2O (g) Δ H = -241.8 kJ·mol-1则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 随温度的升高将 (填“增大” 、 “减小”或“不变” ) 2)CO 可以与 H2O(g)进一步发生反应 CO(g) + H2O(g) CO2(g)+H2(g) Δ H<0。
在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时按照下表数据进行投料,在 800℃时达到平衡状态,K=1.0H2O CO CO2 H2甲 n/ mol 0.10 0.30 0.10 0.50乙 n/ mol 0.20 0.20 0 0①起始时,甲容器中反应向 (填“正反应”或 “逆反应” )方向进行;平衡时,乙容器中 CO 的转化率为 ②右图表示上述反应在 t1时刻达到平衡,在 t2时刻因改变某个条件而发生变化的情况则 t2时刻发生改变的所有可能的条件是 3)以 CO 为燃料制作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 O2和CO2,负极通入 CO,电解质是熔融碳酸钠,工作时负极反应式为 ,若使用该电池电解熔融 Al2O3制取 10.8g Al,则理论上需要氧气的体积为(标准状况下)L28. ( 14 分 ) 碳 、 氮 和 铝 的 单 质 及 其 化 合 物 在 工 农 业 生 产 和 生 活 中 有 重 要 的 作 用 1) 真 空 碳 热 还 原 —氯 化 法 可 实 现 由 铝 矿 制 备 金 属 铝 , 其 相 关 的 热 化 学 方 程 式 如 下 :2Al2O3(s)+ 2AlCl3(g)+ 6C(s)=6AlCl(g)+ 6CO(g) △ H= a kJ·mol- 13AlCl(g) = 2Al(l)+ AlCl3(g) △ H= b kJ·mol- 1反 应 Al2O3(s)+ 3C(s)= 2Al(l)+ 3CO(g)的 △ H= kJ·mol- 1(用 含 a、 b 的 代 数 式 表 示 );( 2) 用 活 性 炭 还 原 法 可 以 处 理 氮 氧 化 物 。
某 研 究 小 组 向 某 密 闭 容 器 中 加 入 一 定 量 的 活 性炭 和 NO, 发 生 反 应 C (s)+2NO(g) N2(g)+CO2(g) △ H=Q kJ·mol- 1 在 T1℃ 时 , 反 应 进 行到 不 同 时 间 测 得 各 物 质 的 浓 度 如 下 :时 间 ( min)浓 度 ( mol/L)0 10 20 30 40 50NO 1.00 0.68 0.50 0.50 0.60 0.60N2 0 0.16 0.25 0.25 0.30 0.30CO2 0 0.16 0.25 0.25 0.30 0.30① 0~ 10min 内 , NO 的 平 均 反 应 速 率 v(NO)= , T1℃ 时 , 该 反 应 的 平 衡 常 数 K= ;② 30min 后 , 只 改 变 某 一 条 件 , 反 应 重 新 达 到 平 衡 , 根 据 上 表 中 的 数 据 判 断 改 变 的 条 件 可能 是 (填 字 母 编 号 )a. 通 入 一 定 量 的 NO b. 加 入 一 定 量 的 活 性 炭 c. 加 入 合 适 的 催 化 剂 d. 适 当 缩 小 容 器 的 体 积 ③ 若 30min 后 升 高 温 度 至 T2℃ , 达 到 平 衡 时 , 容 器 中 NO、 N2、 CO2的 浓 度 之 比 为3: 1: 1, 则 Q 0(填 “>”或 “<”)。
④ 在 恒 容 条 件 下 , 能 判 断 该 反 应 一 定 达 到 化 学 平 衡 状 态 的 依 据 是 (填 选 项 编 号 ) a. 单 位 时 间 内 生 成 2n mol NO(g)的 同 时 消 耗 n mol CO2(g) b. 反 应 体 系 的 温 度 不 再 发 生 改 变c. 混 合 气 体 的 密 度 不 再 发 生 改 变 d. 反 应 体 系 的 压 强 不 再 发 生 改 变( 3) 铝 电 池 性 能 优 越 , Al—Ag2O 电 池 可 用 作 水 下 动 力 电 源 , 其 原 理 如 下 图 所 示 :请 写 出 该 电 池 正 极 反 应 式 ; 常 温 下 , 用 该 化 学 电 源 和 惰 性 电 极 电 解 300ml硫 酸 铜 溶 液 ( 过 量 ) , 消 耗 27mg Al, 则 电 解 后 溶 液 的 pH= ( 不 考 虑 溶 液 体 积 的 变 化 ) 29. (14 分)实验室以含有 Ca2+、Mg 2+、Cl -、SO 42-、Br -等离子的卤水为主要原料制备无水CaCl2 和 Br2,流程如下:卤水CaO无水 CaCl2上层溶液 X溶液 WCl2操作Ⅰ下层溶液 V溶液 Z溶液 Y过滤煅烧酸化、结晶高温脱水过滤贝壳Br2(1 )操作Ⅰ使用的试剂是______,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____。
2 )加入溶液 W 的目的是______ 用 CaO 调节溶液 Y 的 pH,可以除去 Mg2+由表中数据可知,理论上可选择的 pH 最大范围是_______ 酸化溶液 Z 时,使用的试剂为_____开始沉淀时的 pH 沉淀完全时的 pHMg2+ 9.6 11.0Ca2+ 12.2 c(OH-) =1.8mol·L-1(3 )实验室用贝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并收集气体,下列装置中合理的是______4 )常温下,H 2SO3 的电离常数 Ka1=1.2×10-2,K a2=6.3×10-8;H 2CO3 的电离常数 Ka1=4.5×10-7,K a2=4.7×10-11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 H2SO3 酸性强于 H2CO3:将 SO2 和 CO2 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用酸度计测量溶液的 pH,若前者的 pH 小于后者,则 H2SO3 酸性强于H2CO3该实验设计不正确,错误在于________设计合理实验验证 H2SO3 酸性强于 H2CO3(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_ _ 。
仪器自选供选择的试剂:CO 2、SO 2、Na 2CO3、NaHCO 3、Na 2SO3、NaHSO 3、蒸馏水、饱和石灰水、酸性 KMnO4 溶液、品红溶液、pH 试纸30.(14 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仪器组装一套制备氮化硼晶体的装置反应原理是 B2O3 + 2NH3 2BN + 3H2O (已知:BN 高温下能被空气氧化,不溶于水;B 2O3难溶于冷水但可溶于热水 )(1)各仪器接口由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 2)实验过程分为如下操作: ①提纯 BN ②滴加浓氨水 ③添加药品 ④连接装置 ⑤加热管式电炉⑥检查装置气密性 ⑦取出反应混合物 ⑧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氨气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仪器 A 的名称为 ,装置 D 的作用是 ,若去掉装置 E 会导致 4)装置 C 能产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