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朝阳区综合练习.doc
10页2015 年朝阳区综合练习(一)初三语文 2015.5一、基础?运用(共 24 分)(一)选择(共 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第 1-5 题宵”本义为夜晚,算是一个形声字,声旁为“肖”,形旁为“宀”宀”表意,它在甲骨文中写作 ,像房屋,表示入夜后人多在屋内元宵节是______节日它原本叫“上元节”,由于这一天最总要的活动都在晚上,所以人们更加习惯用“元宵”来代替“上元”,表示“上元节的晚上”元宵之夜,人们会食用象征团圆的“圆子”,因此这种食物也被称为“元宵”据说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之后,一天听到北京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叫卖元宵,不由“怒发冲冠”,认为“元宵”与“袁消”谐音,很不吉利,于是下令将“元宵”统统改名为“汤圆”这位短命皇帝不久便驾鹤西去,“元宵”的名称却没有因他而消失,直到今天大家还都这样叫着和“宵”字形相近的是“霄”只要把握住他们形与义之间的关系,识记和区分这两个字就不是难事1. 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划线字“上”的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怒发冲冠(guān) “上”字的笔顺是:丨 — _B.怒发冲冠(guān) “上”字的笔顺是: — 丨 _C.怒发冲冠(guàn) “上”字的笔顺是: — 丨 _D. 怒发冲冠(guàn) “上”字的笔顺是:丨 — _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气冲霄汉 通霄达旦 九宵云外B.气冲霄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C. 气冲宵汉 通宵达旦 九霄云外D. 气冲宵汉 通霄达旦 九霄云外3.把下面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横线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 分)①传统 ②中华民族 ③重要的A. ③②①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②③①4. 下面是一副描绘元宵节的对联,根据上联,下联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上联: 灯月千家晓 下联:____________A. 山野万里香 B. 秋高半月明 C. 笙歌万户春 D. 一街太平歌5. 文中谈到了汉字的谐音,谐音指的是词语的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字形、意思不同。
歇后语常利用汉字的谐音特点,例如:“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取的就是“青”和“清”的谐音下列歇后语,属于利用汉字谐音的一向是(2 分)A. 二郎神的慧眼 ——有远见 B. 黄鼠狼给鸡拜年 ——不安好心C. 孔夫子的背包- ——书呆子 D. 绿绸缎上绣牡 ——锦上添花6.下面是老师向同学们展示的一幅书法作品,用一个词语评价这幅作品,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 浑厚圆润 B. 潇洒飘逸 C. 端庄雄健 D. 纤细柔美 (二) 填空(共 12 分)7. 默写(共 6 分〉(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1 分)(2)__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陶渊明)(1 分)(3)泰山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尊为“五岳”之首孔子曾云“登泰山而小天下”,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既表现出泰山额雄伟,也表达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一直为后人称道2 分)(4)《论语》 是儒家经典,讲述了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值得我们回味请你从中选出两句,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8. 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填空6 分)1. 他打听明白了,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买一辆车一天要是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但他下了决心,他得买车!他不吃烟, 不喝酒,没有任何嗜好,只要他自己肯咬牙,事儿就没 有不成的整整三年,他咬牙努力,凑足了一百块钱! 2. 他不能再等了,恰好有辆刚打好的车,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多,本来值一百多,车铺愿意少一点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车主打算凑到一个整数祥子又把钱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 3. 车主看看钱,看看祥子, 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单,拿着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 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 4.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在哪一天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而且车既是自己心血,简直没有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5. 怎样过这个“双寿”呢? 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最好是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 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
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6.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儿了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都是自己的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也不例外 ! 上面第 1-3 幅画主要讲述了祥子①____________的经过,第 5 幅画的配文中提到的“双寿”是指②____________,可以看出祥子③____________的心理,第 6 幅画的配文说“希望多半落空,祥子也不例外”,此后不久,就发生了④____________的事二、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 9-12 题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①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②令询之,乃寓居士人③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槨④皆所未具。
公怃然⑤,即彻宴席,厚赒⑥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①【绖(cuī dié )】丧服②【亟(jí)】急迫地③【寓居士人】指寄居在外的读书人④【赗(fèng)敛棺槨】指下葬用的物品⑤【怃然】惆怅失意的样子⑥【赒(zhōu)】救济9.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 分)(1)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____(2)范文正公守邠州 守:_________________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1)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即彻宴席,厚赒给之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在古汉语中,“毕”有下面三个解释,文中“使毕其事”中“毕”的意思是_________填序号)(2 分)① 轻快,敏捷 ② 完成,结束 ③ 全部,全都12. 甲文中“太守”与“滁人”同乐,乙文中“范文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行为都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2 分)三、现代文阅读(共 36 分)(一)阅读《开窍的日子》 ,完成第 13-16 题 (共 14 分)开窍的日子舒乙①① 开窍,对小孩来说,是个大事② 北京人,形容小孩处于懵懂状态,全然糊里糊涂,叫做“没开窍” 突然间,到了一定岁数,不知何故,小孩开了窍,前后判若两人,一下子变聪明了许多大人对他的变化有明显感觉,于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孩子开窍了③ 我上过幼儿园,在今日北京帝王庙的东小跨院里,当时,这大概属于香山慈幼院的什么附属机构妈妈后来说:舒乙小时候上幼儿园完全是走形式,终日一言不发,一动不动,呆若木鸡最后,毕业时,幼儿园很不好意思地给他发了一份结业书,是坐“红椅子”的,意思是排名倒数第一④上小学也是如此当时为了掩盖我们的真实身份,不被日本人注意,我们都改了名随母姓我改名“胡小逸” 有一天,老师发考卷,按考卷上学生自己填写的名字一一唱点念到我这儿,一声“胡小兔” ,全班顿时哄堂大笑,老师自己也狂笑不止我竟然在写“逸”时,忘了写“走之旁” ,变成了“小兔” ⑤ 抗战后期,我到了重庆北碚,在北碚朝阳小学念了四年,直至小学毕业⑥ 我入校之后,依然愚钝,每次考试成绩均属下等父亲昵称我为“傻小子” ,以为一切正常,不必担忧。
他经常仔细地观察我,在我的日常行为中找出许多有趣而可爱的细节,还仔细地讲给他的朋友听妈妈则不然,常常在课余费劲地我,练习用注音符号拼音,一遍一遍地教我读“b” “p”“m”“f”,我却一会“b” “p”“f”,一会“b” “p”“m”,且全然不知这四个音为何物妈妈一脸苦笑,频频摇头,以为此子_____①_____(贻笑大方/不可救药) ⑦这样,熬到了四年级,我的名次居然一点一点地前进,进入了前几名,还当了班长,得来全不费工夫,好象什么特别的事也没有发生似的⑧.那个时候,学校里已经有学生会,实行学生自治,即使是小学也要实行一来二去,我竟然当上了全校的学生会主席,是选上的父亲认为这一切都极有趣,他买了一只鸭子,叫我送给老师,郑重地写了一张条子,说“奉上肥鸭一只” ,还签了自己的名字他可能觉得这个学校气氛不错,又自然,又活泼,傻小子竟然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好玩好玩我们学生会自己制定一些规矩,上课不准迟到,每天轮流打扫教室,定期实行大扫除等等对违规者要实行惩罚11.有一次,我自己违了规,倒了霉北碚有一座远近闻名的自然博物馆,尤以生物学科的标本丰富多彩而著称里面有一位科学家,叫施白南,是鱼类科学家。
他是妈妈的老同学,常来我家走动,很爱孩子有一天,他盛情邀请我们几个孩子去他家做客,说要做好吃的给我们吃,还要给我们看他的各种标本这一吃,一看,就费了工夫中午返校时便迟到了按我们自己定下的规矩,迟到要罚跪没办法,下了课,跪在黑板前示众,时间不长,三五分钟而已,丢了大脸,这叫_____ ②_____(自投罗网/自食其果)吧,害得差不多整个学校的学生都跑来“参观” 12.轻松愉快,各种爱好完全顺其自然地发展,这便是我那时的生活状态13.顺其自然,这大概是父亲的儿童教育观的最核心的内容和这个观点相反的则是“拔苗助长” ,愣是把大人的意志强加到孩子头上其实,不管多笨多傻的孩子,自有他自己的爱好和专长,这几乎是天生的顺其自然就是要顺着这些与生俱来的专长和爱好,不逆着它,让它自然发展,走到哪算哪儿14. 父亲不过问我的功课如何,也不要求考 100 分,更不要求门门都得 100 分相反,他一旦发现我对什么有了点兴趣,便马上跑过来帮助我,我,鼓励我15. 比如说画画有一段时间,我突然对齐白石有了兴趣,原因是妈妈由北平带了两张齐白石老人的画到重庆北碚一张画的是小雏鸡,顶上面是一只鸡笼,一群小鸡,足有十几二十只,由笼中飞奔而下,非常活泼。
这是一张齐白石的精品,父亲极喜爱,挂在屋中,常常一个人对着它默默地欣赏,一看就是很长时间来了客人,他会滔滔不绝地大讲特讲这张画的好处还有一张是由两小幅斗方裱在一起的,一方蟹,一方虾,也是齐白石的拿手之作16. 在旁听父亲对朋友们的讲解中,不知不觉我爱上了画小鸡画虾蟹,完全是模仿,居然还有点像父亲大为得意,来了客人,他会大叫:“傻小子,把你的小鸡拿来看看 ”他本来十分反对来了客人让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