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宿迁市芳草外国语学校2020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5页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江苏省宿迁市芳草外国语学校2020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把一定量的铁粉投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Fe3+和Fe2+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物质的量之比为A. 1:1 B. 2:3 C. 2:1 D. 3:2参考答案:A【详解】铁粉放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Fe+2Fe3+=3Fe2+,设已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为n,则Fe+2Fe3+=3Fe2+2 3n 1.5n所得溶液中Fe3+和Fe2+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所以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为n,则已反应的Fe3+和未反应的Fe3+的物质的量之比=n:n=1:1,答案选A2. 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1991年国际上第一次采用张青莲测定的铟元素的精确原子量作为标准数据,说明中国人的科学水平具有国际竞争能力B.门捷列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表明科学研究既要继承又要创新C.C60是英国和美国化学家共同发现的,体现了国际科技合作的重要性D.科恩和波普尔因理论化学方面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意味着化学已成为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参考答案:D3. 制印刷电路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
铜被氯化铁溶液腐蚀的方程式为:B2FeCl3+Cu=2FeCl2+CuCl2;FeCl3 溶液也能与铁反应:2FeCl3+Fe=3FeCl2;当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烧杯底部不可能出现的是A.有铜无铁 B.有铁无铜 C.有铁有铜 D.无铁无铜参考答案:B略4.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a久置于空气中最终生成NaHCO3B. Mg比Al活泼,更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C.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有红棕色固体生成D. 多数合金比各成分金属熔点低,硬度大参考答案:DA. Na久置于空气中最终生成Na2CO3,A错误;B. Mg比Al活泼,但镁与NaOH溶液不反应,B错误;C.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有黑色固体生成,C错误;D. 多数合金比各成分金属熔点低,硬度大,D正确,答案选D5. 常温下能用铝制容器盛放的是( ) A.稀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 D.硫酸铜溶液参考答案:C6. 如图所示: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有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打开Ⅰ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①浓H2SO4 ②浓NaOH溶液③KI溶液 ④饱和NaCl溶液.A.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参考答案:C【考点】探究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分析】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潮湿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漂白原理是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氢氧化钠可以和氯气反应,碘化钾可以和氯气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以此来解答.【解答】解:关闭II阀打开I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说明通入的氯气含有水分,能生成次氯酸,所以褪色;若关闭I阀,打开II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说明氯气或被干燥或被吸收,所以不能使布条褪色.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将氯气干燥,所以若关闭I阀,打开II阀,让气体经过甲瓶后,再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符合题意,故①正确;②浓氢氧化钠能和氯气反应,所以若关闭I阀,打开II阀,让气体经过甲瓶后,再通入乙瓶,因为氯气被吸收,布条不褪色,符合题意,故②正确;③碘化钾溶液能和氯气反应,所以若关闭I阀,打开II阀,让气体经过甲瓶后,再通入乙瓶,因为氯气被吸收,布条不褪色,符合题意,故③正确;④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和氯气反应,也不能将氯气干燥,所以氯气经过该溶液后,会使乙瓶中的布条褪色,不合题意,故④错误.故选C.7. 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顺序分类正确的是( )A. 硫酸、纯碱、小苏打、铁红B. 硝酸、烧碱、纯碱、过氧化钠C. 碳酸、熟石灰、硫黄、三氧化硫D. 氯化铵、苛性钠、明矾、生石灰参考答案:B【详解】A项:纯碱是Na2CO3,属于盐而不是碱,A项错误;B项:硝酸、烧碱、纯碱、过氧化钠依次是酸、碱、盐、氧化物,B项正确;C项:硫黄是单质硫,不是盐,C项错误;D项:氯化铵是盐而不是酸,D项错误。
本题选B8. 最近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下列关于N4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A. 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 N4沸点比P4(白磷)高C. 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 D. N4分子中存在离子键参考答案:C【详解】A.N4是由一种只有N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故A错误;B.N4和P4均为分子晶体,后者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故B错误;C.N4和N2是N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两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D.N4分子中存在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故D错误9. 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 铍(Be)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强B. B的金属性比Al强C. 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D. 氢氧化锶[Sr(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参考答案:D【分析】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中从上到下,元素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且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碱性越强,【详解】A. 同主族从上向下金属性增强,则铍(Be)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A项错误;B. B和Al同主族,位于Al的上一周期,则其金属性比Al弱,B项错误;C. 硒(Se)与S同主族,位于S的下一周期,则非金属性:S>Se,故硒(Se)化氢不如硫化氢稳定,C项错误;D. Sr与Ca同主族,位于Ca的下一周期,金属性比较:Sr> Ca,则氢氧化锶[Sr(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D项正确;答案选D。
10. A为ⅡA主族元素,B为ⅢA主族元素,A、B同周期,其原子序数分别为M,N,甲乙为同一主族相邻元素,其原子序数分别为X、Y则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关系式均正确的是:A.N=M+10 Y=X+2 B.N=M+11 Y=X+4 C.N=M+25 Y=X+8 D.N=M+10 Y=X+18参考答案:CA和B位于IIA和IIIA族,其属于同一周期,因此两者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是N=M+1、N=M+11、N=M+25,甲和乙为同一主族相邻元素,因此两者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是:Y=X+2、Y=X+8、Y=X+18、Y=X+32,故C正确11. 许多元素有多种核素,且自然界中各种核素都有固定的原子分数如氧元素存在18O、17O、16O三种核素,氢元素有1H、2H、3H三种核素请你估计,16O和1H、2H三种核素最多构成水分子的种数为A.2 B.3 C.1 D.4参考答案:B12. 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一定是第VIIA族元素 B.R的最高价氧化物为RO3C.R的气态氢化物能燃烧 D.R的气态氢化物易溶于水显碱性参考答案:A略13. 下列跟红磷和白磷的关系相同的一组物质是 A.12C和14C B.16O2和18O2 C.正丁烷和异丁烷 D.金刚石和石墨参考答案:D略14. 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 H+ → B. Na+ → C. D. 参考答案:DHCl为共价化合物,没有电子的得失,HCl电子式书写错误,A错误; NaBr为离子化合物,有电子的得失,B错误;为离子化合物,镁离子与两个形成离子键,两个氟离子在镁离子两侧,C错误;O原子和C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二氧化碳分子,所以其形成过程为,D正确;正确选项:D。
15.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4 B.1:5 C. 2:3 D.2:5参考答案:A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拟用下列装置制取高纯度的苯甲酸甲酯熔点/℃沸点/℃密度/gcm-3水溶性苯甲酸122.42491.27微溶甲醇-9764.30.79互溶苯甲酸甲酯-12.3199.61.09不溶有关数据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烧瓶中混合有机物及浓硫酸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2)B装置的冷凝管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可否换为球形冷凝管______(填“可”或“否”)3)制备和提纯苯甲酸甲酯的操作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填装置字母代号)4)A中Na2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5)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苯甲酸甲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b.直接将苯甲酸甲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苯甲酸甲酯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苯甲酸甲酯从上口倒出参考答案:(1)先将一定量的苯甲酸放入烧瓶中,然后再加入甲醇,最后边振荡边缓慢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冷却后补加 (2)冷凝收集产品 否 (3) CFEADB (4)除去苯甲酸甲酯中的苯甲酸 除去没有反应完的Na2CO3 (5) b解析:本题考查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1)根据表格中数据,苯甲酸常温下为固体,因此先加入苯甲酸,然后加入甲醇,最后加入浓硫酸,具体操作是:先将一定量的苯甲酸放入烧瓶中,然后再加入甲醇,最后边振荡边缓慢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发现忘记加瓷片,需要冷却装置C后,再加入碎瓷片,防止烫伤;(2)装置B中冷凝管是把产物有气体冷却为液体,即冷凝收集产品,此冷凝管不能换为球形冷凝管,产品会残留在球形冷凝管的凹处;(3)装置C是制备苯甲酸甲酯的发生装置,制备的苯甲酸甲酯混有苯甲酸、甲醇和硫酸,应用水洗去可溶于水的物质,,苯甲酸甲酯常温下为液体,然后采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苯甲酸甲酯中混有苯甲酸和少量乙醇,利用苯甲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用碳酸钠除去苯甲酸,碳酸钠是固体且过量,然后采用过滤方法除去碳酸钠,最后采用蒸馏的方法,得到苯甲酸甲酯,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