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ppt

152页
  • 卖家[上传人]:woxinch****an2018
  • 文档编号:56955170
  • 上传时间:2018-10-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6.06MB
  • / 15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平顶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教学重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教学难点: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历史发展诸动力因素间的关系,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1、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基本观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物史观,唯心史观,社会存在 和社会意 识的关系 问题,历史 观的 基本 问题,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决定 社会存在,,,,,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1)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过程,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 A、地理环境的含义 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土壤、气候、山脉、河流矿藏及动植物资源等B、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地理环境以系统、整体的形式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因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对社会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地理环境作用的性质,,C、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孟德斯鸠)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地理环境决定论”这种观点在反封建的斗争中曾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他们把人类社会看作是完全隶属于自然界的,混淆了人类社会这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同自然界的区别,片面地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作用人口因素,A、人口因素的含义 是指人口的数量、构成、分布、素质(身体和文化的)及其变化规律B、人口因素的作用,①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②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多,素质低,分布不均,性别、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问题严重估计到2030年,每3人中有1个老人人口老龄化标准: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人达到总人口的 10% 或7%以上我国现有老人1.32亿,超过总人口的10%,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俄罗斯的人口之忧,自1994年以来,俄罗斯的人口逐年递减,已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口递减速度惊人 俄罗斯现有人口1.45亿,而1989年为1.47亿据《共青团真理报》公布的数字,去年俄罗斯的新生儿为121.58万名,而同期去世的则有214万人1999年的人口出生率仅为1960的40%根据莫斯科大学的有关统计,从1992年起至今,仅8年多时间,俄罗斯的人口就“自然减员”580万,相当于整个圣彼得堡的人口人口因素只是社会存在发展的自然前提 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性质及其变化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人口因素作用的性质,,既要重视人口因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又要反对“人口因素决定论”C、反对人口决定论,人口决定论:人口是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根本原因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 1、2、4、8…; 生活资料是按算术级数增长 1、2、3、4… 解决贫困的措施:战争、瘟疫,马尔萨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资料生产劳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首先,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其次,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最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名人名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精神过程,是社会的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科学等各种意识形式,以及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结构,社 会 意 识 构 成,主体,内容 层次,与上层 建筑 关系,不反映特定经济基础、 不为特定经济基础服务, 不具有阶级性,,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非社会意识形态,,,,自觉反映特定经济基础 并直接为之服务,属于 思想上层建筑,有阶级性,,,,,,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精神的标志,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结构: 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旧社会残留意识形态 未来社会萌芽意识形态,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的、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表现为感情、习惯、风俗以及各种自发的倾向、意愿、信念等等 社会意识形式是一种系统化的、具有确定性形式的、处于自觉状态的社会意识。

      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科学等等,,,社会意识形式的基本类型,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为特定经济基础服务的社会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部分(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非意识形态:直接与社会生产力相联系,不为特定的经济基础服务(或者说可以为任何经济基础服务),不具有阶级性,不属于上层建筑(自然科学、部分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 ——马克思,(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B、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C、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视频:春运帝国,[案例]晋惠帝的愚蠢,(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在当代中国,加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就要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我国和全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决定,能动的反作用,“性质”决定“性质”,,“变化”决定“变化”,,,促进,,阻碍,小结,,物质前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依据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当做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进而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破天荒地破解了“历史之谜”,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这两个“划分”、两个“归结”的思想,对于认识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的含义和构成,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构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生 产 力,人 类 改 造 自 然 的 能 力,,,谁来改造,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怎么改造,改造什么,,,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生 产 资 料,,利用,加工,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所加工的物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核心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尺度,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从事生产实践的人,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物化劳动,活劳动,,劳动者,毛泽东:人的因素第一,劳动者的生产经验、 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 知识的积累和提高,,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扩大,推动,促进,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主导,现代生产力结构公式,科学技术,传统生产力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现代生产力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科学技术,现代生产力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特点,结构更为复杂 硬件结合更佳 软件愈益重要,2、生产关系的特点、构成和类型,(1)生产关系的含义: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2)生产关系的内在结构:,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由所有制形式决定的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的分配形式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概念辨析: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承认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是历史唯物论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前提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积极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就可以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激励人们开拓创新,提高效率,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真舒服!,,,B.阻碍作用:,当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状况时,或不顾客观条件主观随意建立生产关系时,就会抑制人们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承认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能动的反作用,是历史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视频:人民公社 票证制度,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真难受!,,,2、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人们要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变革生产关系,不能依照主观意志随意地变革生产关系,违背这一规律必然要受到历史的惩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