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的初步认识教案北师大版.doc
6页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千克的初步认识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 能力目标:了解天平和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和学具教具:天平,秤,两个同样重的鸡蛋,一个鸭蛋,一枚2分硬币,一些豆子,一些图钉,一袋1000克精盐,案秤图 学具:以组为单位准备,一些2分硬币,一些豆子,一些图钉,一支粉笔,一瓶钢笔水,1把小刀.1袋1000克精盐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请同学们用眼睛观察:左边一本语文书,右边一本数学书,问:语文书重还是数学书重?同学们争执不下,有人说语文书重,有人说数学书重这时,请同学们左手放一本语文书,右手放一本数学书,掂一掂哪一本书重,同学很快掂出语文书比数学书重老师接着追问:语文书有多重?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呢?学生说不出来,师说:比较东西的轻重,光靠眼睛不行,要用手掂一掂但要想准确地说出物品的重量,用什么方法呢?它的重量用什么单位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千克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天平 教师说:用天平可以比较东西的轻重出示天平)在天平的左边盘里放置要称的物品,右边盘里放置另一种要称的物品,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也可以说这时天平两端的物品重量相等,如果指针偏离标尺中间的位置,则天平左右两端物品的重量不相等,指针向哪边偏,哪边的物品就重 师问:用天平能不能比出数学书和语文书谁轻谁重?请一位同学到前边来,用天平称一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把两本书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马上看到指针向语文书那边偏离) 师问:教师这儿有两个鸡蛋,哪个重?教师演示,同学仔细观察,问:指针动没动?说明什么?学生得出两个鸡蛋同样多的结论 师说:如果把一个鸡蛋换成鸭蛋,看看指针动不动?说明哪个蛋重?(通过天平的指针向鸭蛋一边偏离,说明鸭蛋比鸡蛋重) 师说:天平除了可以比较东西的轻重,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称物品重量时,一般在天平左边盘里放要称的物品,右边盘里放置砝码,天平的指针如果指向标尺的中间位置,表示天平两端重量相等,砝码上标有它的实际重量,这时砝码的重量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 2.认识重量单位“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师问:在天平上称一称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学生分组操作,在操作中发现,天平左边盘里放2分硬币,右边盘里放上标有“1克”字样的砝码,天平的指针正好指在标尺的中间位置,天平平衡,说明2分硬币的重量是1克) 师说:这枚2分硬币约重1克。
在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时,一般用克作单位板书:克)1克到底有多重?请每个同学拿1枚2分硬币,掂一掂,亲自体会一下1克的实际重量 师说:请同学们将左盘里的2分硬币取出,放入黄豆,直到天平指针指向标尺中间,使天平平衡,然后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以组为单位,将2分硬币取出,把黄豆一粒一粒轻轻地放入左盘,直到天平平衡,就不放了,这时数出黄豆的粒数由于黄豆粒大小不同,1克黄豆的粒数可能不同)用同样的方法,称一称1克绿豆有几粒,能得出什么结论? 称一称:用天平称一称15个图钉有多重学生在右边盘里放砝码,从1克、2克、5克一直放到10克,这时发现天平平衡了,所以,要肯定地告诉学生,15个图钉共重10克老师在学生放砝码时,提示学生选择砝码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下10克物品的重量,全组同学传递着掂一掂15个图钉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再称一称1支粉笔、1本数学书、1瓶墨水、1把小刀的重量,填在数学书上 3.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师说:像一粒豆、一个图钉、一把小刀等物品,重量比较轻,就可以用克做单位,而有些物品,如:一袋精盐、一袋洗衣粉、一箱苹果等,用克做单位就不太合适了,这时常常用千克做单位。
板书:千克) 师说:1千克=1000克(教师同时板书)要想称一称一袋精盐有多重,就不能用天平了,得用这种秤,教师出示案秤请同学们看一看这袋精盐有多重教师将一袋精盐放到秤盘里,告诉大家一袋精盐重500克)师说:500克就是我们平常说的1斤,以后买1斤重的物品,就可以说买500克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统一实行的法定计量单位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慢就能掌握了师问:再放入秤盘一袋精盐是多少克?(1000克)师说:2袋精盐正好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所以案秤的指针指在11千克又叫1公斤请同学们掂一掂2袋精盐有多重,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师说:在商店里,常用下面的案秤称物品的重量 师问:看案秤指针所指的数字,你能说出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吗? 师说:一般称较轻的物品时用“克”做单位,而称较重的物品时,要用“千克”做单位看看下列物品应用什么做单位:一个梨约150( )、一个南瓜重4( )、一个足球重450( )、一颗手榴弹重250( ) (三)巩固反馈 1.填空 1个2分硬币重1克,100个2分硬币重( )克1000个2分硬币重( )克 2.选择适当的重量单位填在括号里 (1)1个桔子重80( )。
(2)1个鹌鹑蛋重5( ) (3)1只小狗重2500( ) 3.计算下面各题 500克+600克=( )克 670克-70克=( )克 8克×5=( )克 72克÷8=( )克 4.在○内填上“>、<或=” 400克○500克 670克○760克 1克○1千克 1千克○1000克 5.应用题 (1)一支粉笔重3克,3支粉笔重多少克? (2)一个苹果重170克,一个桔子比它轻20克,一个桔子重多少克? 6.回家后,找出3种重1千克的物品 附送: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千克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教学内容:教材p29~30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7题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逐步培养对物体实际轻重的判断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课前准备: 教师: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教学挂图,常见的秤等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常用的秤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情境: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特殊的朋友,他们正在争论,都说自己重,到底是谁重呢?红枣和膨化食品都在桌上,你们能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办法教师相机板书:掂一掂、称一称学生轮流用手掂一掂这两袋食品,并说说哪袋重,哪袋轻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1、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出示图片或实物)2、认识台秤,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3、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的刻度吗?…… 4、动手完成“试一试”。
(1)小组合作,称出重1千克的沙子或大米装在袋子里,轮流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提出要求:在袋子里装1千克鸡蛋,猜一猜,大约有几个?动手试一试3) 想一想:同样是1千克鸡蛋,每次数出的个数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 5、估一估 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三、应用拓展,丰富体验1、“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第2 题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观察阅读,提问: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突出“大约”,主要是指针的指向) 你能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5、“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6、阅读“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总结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超市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