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6课《两次鸦片战争》同步教案.doc
6页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教材分析】本课有三个子目:《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和《开眼看世界》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课程标准】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核心素养培育】1、唯物史观通过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培育学生整体理性思维;通过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思维;通过探究林则徐、魏源对新思潮形成的作用,认识杰出人物对历史的作用2、时空观念通过本课《1840年中国和世界形势图》、《鸦片战争形势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的研习,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3、史料实证通过研究探析课件中文献史料,历史图片以及教材中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有关史料、《中国旧约章汇编》、《英人在华残暴行动》、《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等文献资料研习以及课内外史料解析题的训练,培育学生史料实证的素养和方法4、历史解释通过《中国为什么挨打》、《我谈鸦片战争的影响》课堂活动,培育学生历史解释素养5、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精神,培育学生爱国精神和责任意识,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2.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刻影响课前准备】利用网络资源,学案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文献材料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PPT展示罂粟花的美景图片旁白:这美丽的花就是罂粟花,在其美丽的外表下,结出的果实流出的汁液,经过加工就是人们熟知的鸦片膏鸦片是一种公认的毒品,长期吸食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就是这样世界公认的毒品,170多年前,自诩文明国家英国大肆向古老的中国走私,被清政府禁止后,发动了一场维护罪恶鸦片贸易的战争,这就是鸦片战争提问: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于1840年?学案导引:一、鸦片战争:(1840-1842)1、背景:(1)西方:完成或者即将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英国掌握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英国对产品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法国从越南侵入亚洲;俄国势力侵入中国东北和新疆;美国参与侵华2)中国:政治上:封建专制;经济上:小农经济;科技军事落后;阶级矛盾激化 (3)禁烟运动: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损害国人健康,加剧政治腐败。
道光帝命林则徐虎门销烟2、过程:1840-1842,英军在懿律率领下从广州打到南京3、结果:1842年,《南京条约》——A、割香港岛;B、赔2100万银元C、五口通商 D、关税协定 1843年,《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传教权、内河航行自由权、建立“租界”权4、 影响: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中国独立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过程: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美俄假意调停联军火烧圆明园结果:(1)《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内河航运权,鸦片贸易合法化 (2)中俄《爱珲条约》,抢占黑龙江、乌苏里江以东100万平方公里中国土地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三、师夷长技以制夷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汇译了《四洲志》等书稿,魏源在此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是近代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探究活动:1、思考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试从政治、经济、军事、对外四个方面比较鸦片战争的中英两国的社会状况。
必然性逻辑:英要扩张(资本主义发展急需原料、市场),必选中国(英强我弱)中英对比:政治上: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英国,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在明朝中期就已经 出现,但发展缓慢;英国,经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军事上:中国:装备落后;英国:尖船利炮,装备先进对外:中国,闭关锁国;英国,殖民扩张2、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刻影响分组互助探究,师生共同小结:鸦片战争影响:从领域看(政治上)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中国独立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题,经济结构变动加剧;(思想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开始出现;(对外关系上)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由朝贡外交转为近代外交;辩证地看,既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屈辱历史的开端,也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3、列表对比二次鸦片战争条约条约时间签约国家内容《南京条约》1842年中英割让香港岛、赔款2 100万银元、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天津条约》1858年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内河航行权、鸦片贸易合法化《北京条约》1860年中英、中法、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中俄抢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领土制造根据史料解析:下表为清末与民国初年历史教科书有关鸦片战争内容的记录。
清末民国初年 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以林则徐禁毁鸦片导致的“英兵来攻”“宁波之战”等为题讲述鸦片战争如写南京议和:“复用伊里布、琦善驰援请和,遂令璞鼎查于江宁为盟书其略曰:中国焚英鸦片,偿银二千六百万两,以广州、上海、福州、宁波、厦门为英国交易之区,香港永归英国中英官吏,以同等交接这里也只是简要地介绍了《南京条约》的内容 191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新制本国史》,对鸦片战争写道:“道光时申禁,英商勾结内奸,百计私售宣宗命林则徐赴粤查办,以兵吓英商战争爆发,清战败,签订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法、美、俄等国,皆援例缔约交涉始多,而鸦片之流毒遍于中国矣这里对鸦片战争的叙述,有两处变化:一是在中外条约上,还提到了法国、美国、俄国等与中国订约二是在鸦片战争的影响上,注意到鸦片战争未能禁止鸦片,以至于鸦片之流毒遍于中国——摘编自刘超《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军在鸦片战争中采取的战术方针2)根据材料二,比较民国初年中国历史教科书与清末历史教科书关于鸦片战争叙述的异同参考答案:(1)战术方针:不深入中国内陆作战;占领沿海岛屿,封锁海口,扣留商船;战略战术机动灵活,集中兵力,各兵种协同作战。
2)相同点:都认为战争爆发与英国对华走私鸦片有关;都指出中国战败,被迫签订条约;条约内容主要涉及割地、赔款和五口通商不同点:民国初年历史教科书涉及鸦片战争的影响,注意到鸦片战争未能禁止鸦片;清末历史教科书未提到相关影响民国初年历史教科书提到了法国、美国、俄国等与中国订约,清末历史教科书未提到此内容小结全课】教师小结本课内容体系: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上半叶蔓延到美、法等国而中国大地小农经济盛行,实现专制腐朽统治,对外闭关锁国在这样的背景下,鸦片战争爆发,其结局也必然是中国失败战争结束后,中国国门洞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具有经世致用之精神的知识分子,杰出代表是林则徐、魏源,他们对西方有所了解,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促使英法等国发动了旨在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进而助推中国社会的发生了较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