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理人辅导1-3章(Vicky)综述.ppt
105页保险代理人应试 分公司培训中心 第一章 风险与风险管理 第一章 风险与风险管理 n第一节 风险概述 n第二节 风险管理 第一节 风险概述 n 一、风险的含义 n 二、风险的构成要素 n 三、风险的种类 n 四、风险的特征 一、风险的含义 n 某种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 (一)事件 • 1.单一结果-损失 (保险实务) 狭义风险 • 2.多种结果-损失、盈利及其其他 广义风险 – (二)不确定性 • 1.是否发生不确定 • 2.何时发生不确定 • 3.产生结果不确定 测试一 n1、从广义上讲风险是指( )P1 A、损失的不确定性 B、盈利的不确定性 C、既包括损失的不确定性,也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 D、损失的可能性 n2.地震对人们所造成的损失是无法预料 的,这说明了( ) A、风险是否发生不确定 B、何时发生不确定 C、何地发生不确定 D、产生结果不确定 二、风险的构成要素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 n(一)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的概念 – 1、 风险因素:原因或条件 风险因素 (按性质分) 无形风险因素 有形风险因素(实质风险因素)(如:人的身体状况 ) (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 道德风险因素-品德(如:欺诈、纵火) 心理风险因素-疏忽(如:疏忽管理) – 2、风险事故: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偶发事 件(P3考点) – 3、损失:非故意、非预期、非计划的经济价值的 减少(三非) • 保险实务中 直接损失 (实质损失) 间接损失 额外费用损失 收入损失 责任损失 财产损失 人身伤害 • 风险管理中:实质损失+费用损失+收入损失+责任损失 n(二)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及损失之 间的关系 P3 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损失 引发导致 冰雹(路滑) 疏忽 车祸车毁人亡 (潜在原因) (间接原因) (外在原因) (直接原因) (结果) (直接损失、间接损失) 实务 理论 结论:风险因素并不直接导致损失,只有通过风险事故才产生损失 测试二 P2 n3、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属于( ) A、无形风险因素 B、有形风险因素 C、道德风险因素 D、心理风险因素 n4、由于人们不诚实、不正直或有不轨企 图,故意促使风险事故发生,以致引起 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的因素是指( ) A、无形风险因素 B、有形风险因素 C、道德风险因素 D、心理风险因素 测试二 P3 n5、风险因素是风险事故发生的( ), 是造成损失的( ) A、间接原因 外部原因 B、直接原因 间接原因 C、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 D、潜在原因 间接原因 n6、损失的直接的或外在的原因是( ) A、风险因素 B、风险事故 C、风险单位 D、风险责任 测试二 n7、某日天下冰雹使得路滑而发生车祸,造 成人员伤亡。
此事件的风险因素是( ) A、冰雹 B、路滑 C、车祸 D、人员伤亡 n8、由于人们疏忽或过失以及主观上不注意 、不关心、心存侥幸,以致增加风险事故 发生的机会和加大损失的严重性的风险因 素是( )P2 A、无形风险因素 B、道德风险因素 C、有形风险因素 D、心理风险因素 三、风险的种类 (一)风险产生的原 因分类(常考) 自然风险:自然力的不规则(自然灾害) 社会风险:个人或团体行为(盗窃) 政治风险:国家或政权变动(内乱) 经济风险:经济发展与经营(经济衰退) 技术风险:科技发展(核辐射、空气污染和噪音) (二)风险标的分类 财产风险:直接和间接损失 人身风险:收入和费用损失 责任风险:民事责任(保险人承包的 仅限于此) 信用风险:违约或违法 (三)风险性质分类 (常考) 纯粹风险:只有损失机会,没有获利可能 (意外事故) 投机风险:损失+无损失+盈利 (股票) (四)风险产生的社会环境分类 静态风险:社会环境正常 (地震、盗窃) 动态风险:社会环境变动 (技术改进、人口增加) (五)产生风险的行为分类 基本风险:非个人行为 (经济衰退、地震、洪水) 特定风险:个人行为 (火灾、爆炸、盗窃) 测试三 n9、空气污染属于( )P4 A、社会风险 B、政治风险 C、经济风险 D、技术风险 n10、盗窃属于( )P4 A、社会风险 B、政治风险 C、经济风险 D、技术风险 n11、依据风险性质分类,风险可分为 ( )P6 A、静态风险与动态风险 B、基本风险与特定风险 C、责任风险与信用风险 D、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 n12、( )指在社会经济正常的情况下, 由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或人们的过失行为所 致损失或损害的风险。
P6 A、静态风险 B、动态风险 C、基本风险 D、特定风险 n13、只有损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是( )P6 A、投机风险 B、纯粹风险 C、社会风险 D、政治风险 n14、因输入国家发生战争、内乱而中止货物 进口的风险属于( )P4 A、社会风险 B、政治风险 C、经济风险 D、技术风险 四、风险的特征 P7 n(一)风险的不确定性 – 风险是否发生不确定 – 发生的时间不确定 – 产生的结果不确定 n(二)风险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n(三)风险的普遍性: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n(四)风险的可测性 – 1.大量风险:可测的前提 – 2.规律性:利用数理方法进行测算 n(五)风险的发展性:旧风险的消失与新风险的产 生 测试四 n15、在人寿保险中,我们可以根据精算 原理,利用对各年龄段的人群的长期观 察得到的大量死亡记录,测算各年龄段 的人的死亡率,进而计算人寿保险的费 率这说明人寿风险具有( )P8 A、客观性 B、普遍性 C、可测性 D、发展性 n16、原子能的利用,核电站的建立,则 带来了核污染及核爆炸的巨大风险,这 说明风险具有( )P9 A、不确定性 B、客观性 C、可测定性 D、发展性 第二节 风险管理 n一、风险管理的含义 是一个组织或者个人用以降低风险的消极结果的决策过程 。
– (一)风险管理的对象:风险 – (二)风险管理的主体:任何组织和个人 – (三)风险管理过程: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 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评估风险管理效果 – (四)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以最小的成本获得 最大的安全保障 – (五)风险管理成为一个独立的管理系统,并成 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测试五 n17、风险管理的主体是( ) A、法人 B、个人 C、任何组织和个人 D、组织 n18、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 ) A、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小的安全保障 B、以最大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C、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D、以最大的成本获得最小的安全保障 n19、风险管理开始进入到了“国际化阶段” ,是在( )P10 A、1960年 B、20世纪70年代中期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 纪 n二、风险管理的程序 – 风险识别:(判断、归类及性质鉴定) – 风险估测:(利用概率论,预测风险发生 的概率) – 风险评价:(与公认安全指标比较) – 选择风险管理技术:控制型和财务型 – 评估风险管理效果:是否达成基本目标 注意区别每一个程序 测试六 n20、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 )P11 A、风险识别 B、风险评价 C、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D、评估风险管理效果 n21、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正确的是( ) P10 A、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 —选择风险管理技术—评估风险管理效果 B、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估测 —选择风险管理技术—评估风险管理效果 C、风险评价—风险识别—风险估测 —选择风险管理技术—评估风险管理效果 D、风险评价—风险估测—风险识别 —选择风险管理技术—评估风险管理效果 n22、风险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 )P12 A、风险识别 B、风险评价 C、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D、评估风险管理效果 n23、风险管理效益的大小,取决于( ) A、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 B、是否能以最小风险成本取得最小安全保障 C、是否能以最大风险成本取得最小安全保障 D、是否能以最大风险成本取得最大安全保障 n24、( )是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资料 进行分析,利用概率统计理论,估计和预测 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程度。
P11 A、风险识别 B、风险估测 C、风险评价 D、选择风险管理技术 三、风险管理目标 n基本目标: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安全 保障 n具体目标: – 1.损失前目标 – 1.减少风险事故发生 – 2.以经济,合理的方法预防潜在损失 – 3.减轻企业,家庭,个人对于潜在损失的忧虑 – 4.遵守和旅行社会赋予家庭和企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 – 2.损失后目标(减损和补偿) 测试七 n25、风险管理中损失前目标是( )P12 A、消除和降低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B、消除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C、使受损企业的生产得以迅速恢复 D、使受损家园得以迅速重建 n26、风险管理中损失后目标是( ) A、减小风险事故的发生机会 B、以经济、合理的方法预防潜在损失的发生 C、消除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D、减轻损失的危害程度 四、风险管理的方法 n(一)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减少损失频率和 程度) – 1.避免:指设法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 适用范围:特定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相当高或处理风险 的成本大于其产生的效益 • 这是种最简单彻底的方法;但也是一种消极的方法 (例如:高污染的企业) – 2.预防:目的在于通过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而降低损失发生频率 – 事前措施,如:定期体检 – 3.抑制:事中或事后措施,如:安装自动喷淋设备 n(二)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基金补 偿) – 1.自留风险(自我承担) – 2.转移风险 »1)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方式:保 证互助,基金制度 »2)财务型保险转移方式:购买 保险 测试八 n27、风险管理的方法分为( )P13 A、控制型和财务型 B、自留型和转移型 C、控制型和转移型 D、自留型和控制型 n28、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的目的是( ) A、提供基金的方式做财务安排B、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 失幅度 C、降低损失频率 D、减少损失幅度 n29、( )是指发生一次风险事故可能造 成的损失范围 P14 A、风险事故 B、风险责任 C、风险单位 D、 风险管理 n30、以下不属于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的 是( )P13 A、避免 B、预防 C、抑制 D、转移 n31、如利用签定销售、建筑、运输合同 处理风险的风险管理方法是( )P15 A、财务型保险转移风险 B、财务型非保险转移风险 C、避免型风险管理 D、控制型风险管理 第二章 保险概述 第二章 保险概述 n第一节 保险的要素与特征 n第二节 保险的种类 n第三节 保险的功能 n第四节 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保险的要素与特征 n一、保险的要素与特征 n二、保险的要素 n三、保险的特征 n四、保险与相似制度的比较 一、保险的定义 n(一)《保险法》中的定义: 本法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 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合同 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 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 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 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 行为。
《保险法》中保险的 定义的图示 缴纳保险费 赔偿或给付保险金 投保人保险人 商业保险行为 1)财产损失的赔偿 2)人身伤亡或达到约定条件的给付 (二)三个角度看保险 法律的角度 合同安排 风险管理角度 。